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观察艾灸疗法对下肢关节周围骨折术后疼痛和肿胀的护理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0月至2018年4月甘肃省中医院关节骨一科94例下肢关节周围骨折术后运用艾灸疗法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94例患者术后第1天试验组和对照组的疼痛及肿胀度无显著差异,术后第5天和第7天试验组的疼痛度和肿胀度明显小于对照组。结论艾灸疗法能明显减轻患者术后的疼痛和肿胀度,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字:艾灸疗法;疼痛和肿胀;护理
本文引用格式:张丽丽.艾灸疗法对下肢骨折术后疼痛和肿胀的缓解作用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76):267,269.
0引言
下肢关节周围骨折术后常出现不同程度的肿胀和疼痛,进而造成患者出现恐惧的心理,在锻炼使无法得到最大的强度,十分不利于术后的康复性训练。所以,对下肢关节周围骨折术后的患者进行术后肢体肿痛控制护理,是患者能否在最短的时间内恢复健康的关键。艾灸疗法作为我国从古代延续下来的一种传统肿痛疗法,就是将艾点燃后于体表进行烧灼和温敷等行为,以达到温经散寒的作用,最终实现通络止痛的治疗手段。[1]《素问·调经论》记载:“血气者,喜温而恶寒,寒则泣而不流,温则消而去之”。《灵枢·官能》也曾记载:“针所不为,灸之所宜”[2]。悬起灸按照具体操作方法的不同又可以细分为回旋灸、温和灸、雀啄灸。[3]回旋灸疗法指的是把点燃的艾柱在接近灸的部位进行平行、往复和回旋等动作的熏灸(也就是距皮肤大约3 cm)。回旋灸的治疗时间一般持续20-30分钟。温和灸疗法指的是点燃艾柱的一端,对准应灸的腧穴部位以及患处,在与皮肤距离在2-3 cm处进行熏烤,患者若感觉到温热和舒服,那么固定在当前位置保持不动,当患者感觉温热并且没有灼痛的感觉最佳,每次治疗的时间约为30分钟。雀啄灸疗法指的是把艾柱上燃烧的一端以对准穴位,再采用起落交替的形式忽远忽近的对患处进行施灸,这种疗法的时间每次控制在5分钟左右,但需要注意的是,这种疗法的灼热感比较强,要注意对患者的皮肤烧伤。
自2015年10月至2018年4月对我科94例下肢关节周围骨折术后肿痛患者运用温和灸疗法(全部采用温和灸疗法,以下简称艾灸疗法),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我科94例患者,其中男57例、女37例,年龄14~72岁,平均45岁。其中有膝关节47例患者(包括股骨远端16例、胫骨近端17例、髌骨14例);有踝关节患者47例(包括胫腓骨远端23例、跟骨骨折11例、距骨骨折脱位12例和跖跗关节骨折脱位1例)。以上全部的患者都属于闭合性骨折,均在骨折后1-7天内进行手术,平均手术时间为4天。有辅助钢板固定患者69例、螺钉固定患者25例。将以上全部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试验组54例、对照组40例,其中试验组采用艾灸疗法加七叶皂苷钠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取七叶皂苷钠进行治疗。2组患者资料比较差异均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标准
病例完整,均为术后下肢关节周围骨折的患者。将术前肢体肿胀的具体程度记录到病例中,术后肢体肿胀和疼痛评分指数也记录进去,共有94名患者符合纳入标准,所有案例都已完成临床观察,没有脱落的病例。
1.3排除标准
非手术原因造成成的患者疼痛、手术后服用其它药物镇痛;对照组试验组患者存在药物过敏或过敏体质、耐受性患者;在妊娠或者哺乳期的妇女患者;肾功能弱化的患者;不按照规定服药的患者;不配合治疗的其他情况的患者。
2方法
2.1治疗方法
两组病例在手术后都将患肢抬高,24小时内都对关节施以了间断的冰敷,并且在医护人员的引导下积极参与功能性锻炼。其中,向对照组注入七叶皂苷钠静滴(20 mgqd);试验组:给予七叶皂苷钠静滴(20 mgqd)冰敷撤除后,切口行医用敷贴覆盖,在受伤关节皮肤以艾灸治疗20~30 min,每日2次。
2.2观察指标
在手术后的第1/5/7天分别进行肿胀程度记录和疼痛评分,疼痛评分主要采取视觉模拟评分法[4]肿胀分度记录依据肿胀程度评定标准[5]。
2.3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 13.0标准处理,按照肿胀程度、疼痛评分为原始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两组比较采用Mann-Whihtey法,多组比较采用Kruskal-Walbs法。选取α=0.05的显著性水平。
3结果
3.1两组术后患者疼痛情况比较(见表1)
3.2两组术后患者肿胀情况比较:见表2。
4讨论
科学研究表明,艾灸可以减少促炎细胞因子,产生多种综合作用,如抗炎,纠正免疫紊乱和自由基代谢失衡,并通过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调节内部环境的平衡[6]和效果,可导致损伤肌肉组织在节律性强烈收缩后慢慢转为松弛,以增加局部的血液循环活性,改善细胞缺血和缺氧及组织的营养状况,并改善受损组织的修复。
5结论
本实验治疗显示,采用艾灸疗法的疗效整体优于对照组的疗效(P<0.05),所以艾灸疗法在治疗由骨折手术引起的四周肿胀的效果中,能够大大增加消肿的速度,缩短传统消肿的时间,提升患者的治疗效率。并且这种治疗方法具有易操作、经济、实用等优势,值得在临床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许怀来,许凡平.中医外治膝骨关节炎的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骨伤杂志,2018,26:89-92.
[2]周瑞宁.中医特色护理技术应用于胃脘痛护理的研究进展[J].中西结合护理(中英文),2017,3:112-114.
[3]高颖.艾灸法治疗胃脘痛的应用与护理[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5:95.
[4]吴在德主编.外科学[M].6版,北京: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29.
[5]张利远,张芸.β-七叶皂甙钠治疗创伤后肢体肿胀的临床研究[J].中国急救医学,2000,20(9):517-518.
[6]唐照亮,宋小鸽,章复清,等.艾灸对关节炎大鼠抗炎消肿作用及细胞因子、自由基影响[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1,20(5):34-37.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14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