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研究艾司西酞普兰、氟西汀对于抑郁症患者的作用与效果。方法选出我院接受并治疗的64例抑郁症病例,抽选时间最开始由2016年12月至2019年3月,单纯接受氟西汀的32例为A组,单纯接受艾司西酞普兰的32例为B组,观察比较其结果。结果B组患者在治疗后其治疗疗效高于A组患者,进行对比具有十分显著的差异性(P<0.05);B组患者在治疗后其持续错误率、随机错误率对比A组患者,没有十分显著性的差异(P>0.05)。结论对于抑郁症患者而言,艾司西酞普兰对比氟西汀能够得到更为良好且确定的治疗效果,两类药物对于认知功能所带来的影响差别较少。
关键词:氟西汀;治疗;艾司西酞普兰;效果;抑郁症
本文引用格式:刘丽卓.比较艾司西酞普兰和氟西汀治疗抑郁症患者的疗效及对其认知功能的影响[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104):186-187.
0引言
在临床中,抑郁症指的是一种十分普遍的心理、情感障碍性疾病,这类患者长期都处在心情较为低落的状态下,进而引发思维迟钝、意志活动减退等方面的问题。有研究人员指出了,现阶段,在整个世界范围中,抑郁症患者的总数逐步上升,十分严重的患者甚至是具有自杀的可能性,威胁到了患者自身的身心安全,甚至是整个社会的安全。对于抑郁症患者而言,临床中依旧没有特效类药物能够对其进行治疗,以往一般都借助艾司西酞普兰进行治疗,可以获得一定程度的治疗效果[1]。文章抽选时间最开始由2016年12月至2019年3月我院接受并治疗的64例患者,并对其实施分组,现在把有关的情况进行介绍。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出我院接受并治疗的64例抑郁症病例,抽选时间最开始由2016年12月至2019年3月,把其中32例只接受氟西汀的为A组,另外32例接受艾司西酞普兰的为B组。A组性别:男21例、女11例;年龄34-59岁,平均(46.78±8.37)岁;病程0.2-3年,平均(1.93±0.42)年。B组性别:男22例、女10例;年龄35-60岁,平均
(47.84±9.19)岁;病程0.3-5年,平均(2.61±0.39)年。2组患者各项基础资料在进行对比后,没有十分显著性的差异,可作出比较,P>0.05。
1.2方式
1.2.1A组:对患者施予氟西汀:对患者施予盐酸氟西汀片(由常州四药制药有限公司所出品,批准文号即为国药准字H19980139,规格即为10 mg)进行治疗,每日20 mg,进行口服,在进行服药期间,依据患者自身的治疗情况来加、减总用量,总用量每日不可以多于40 mg。
1.2.2B组:对患者施予艾司西酞普兰:对患者施予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由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所出品,批准文号即为国药准字J20150119,规格即为10 mg×7片)开展治疗,在第1-3日,每日5 mg,在三日后,总用量每日增多到10 mg,进行口服,在进行服药期间,依据患者自身的治疗情况来加、减总用量,总用量每日不可以多于20 mg。对两组患者都共实施八个星期的治疗。
1.3观察指标
1.3.1治疗疗效:评估对比两组患者在治疗后其治疗疗效:治愈:在治疗结束后,患者的汉密尔顿抑郁量(HAMD)评分低于7分;有效:在治疗结束后,患者的HAMD评分有所降低,共降低了6分-17分;无效:在治疗结束后,患者的HAMD评分并未降低,甚至是有所加剧。
1.3.2持续错误率,随机错误率:评估对比两组患者在治疗后其持续错误率,随机错误率,借助威斯康星卡片实施评估。
1.4数据分析及统计处理。在本研究中,对于所涉及到的所有数据,一律以SPSS 19.0这一统计学软件来实施处理,其中,2组患者在治疗后的持续错误率、治疗疗效、随机错误率情况一律用[n(%)]来表示,选择χ2进行检验,P<0.05表明具有统计学意义,相反就是没有意义。
2结果
2.1比较
2组治疗疗效。B组在治疗后其治疗疗效高于A组,进行对比具有十分显著的差异性(P<0.05),见表1。
2.2比较2组持续错误率、随机错误率。B组在治疗后其持续错误率、随机错误率依次就是6例(18.75%)、7例(21.88%),对比A组在治疗后其持续错误率、随机错误率依次就是7例(21.88%)、8例(25.00%),没有十分显著性的差异(P>0.05)。
3讨论
抑郁症为一种由于各类因素一同进行作用而引起的精神类疾病,现阶段,人们平时因为生活、工作而产生的压力逐步提升,使得抑郁症总的发病率也在持续地上升[2]。有研究人员指出了,共80%的抑郁症患者会发生复发,反复性发作也是抑郁症一项十分关键的特征,所以,临床中对于抑郁症患者应进行更具针对性的治疗、干预。
现阶段,药物治疗依旧为临床中对精神病症患者实施治疗的关键方式。在这其中,艾司西酞普兰、氟西汀等都是十分普遍的精神病症药物,有研究人员指出了,二者对于抑郁症都具有十分良好且确定的治疗效果[3]。本研究最后的结果显示出了,在治疗后,B组患者治疗疗效对比A组患者更高,具有十分显著性的差异(P<0.05)。由此证实了,艾司西酞普兰对比氟西汀而言,对抑郁症患者治疗最后的效果更为良好。分析其原因,即:艾司西酞普兰所具有的抗抑郁机制与阻碍中枢神经再摄取5-羟色胺、提升中枢5-羟色胺能各神经功能间相关,其对于5-羟色胺具有十分良好的选择性,较小地影响到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进行的再摄取。艾司西酞普兰大多作用到中枢神经中,要依据患者自身的情况来选取药物的总用量。氟西汀所具有的作用机理类似于艾司西酞普兰,其借助阻碍5-羟色胺进行的再摄取,以全方位凸显出抗抑郁的功效,且对肾上腺素能等许多受体都没有结合力[4-6]。在本研究中,B组患者在治疗后其持续错误率,随机错误率对比A组患者,没有十分显著的差异性(P>0.05)。由此证实了,两类药物都能够促进患者各项认知功能获得相应的改善,其改善效果间差别较少[7-9]。
综上所述,对于抑郁症患者来说,在运用艾司西酞普兰后,对比氟西汀而言,能够得到更为良好且确定的治疗效果,两类药物对于认知功能所带来的影响差别较少。
参考文献
[1]欧灿纯,朱晓茜,朱金芳.度洛西汀、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米氮平治疗抑郁症的成本-效果分析[J].中国药师,2015,18(3):449-451.
[2]杨冬林,刘立芬,郝英霞,等.帕罗西汀联合小剂量奥氮平对抑郁症伴失眠患者睡眠进程和睡眠结构的影响[J].中国药房,2016,27(6):743-745.
[3]李凝,王学义,李小倩,等.重复经颅磁刺激与改良电休克治疗首发抑郁症起效时间的随机对照试验[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5,29(9):667-671.
[4]冯慧,刘义,余正和,等.疏肝养心针刺法对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治疗抑郁症的增效作用及其对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5,18(30):3722-3726.
[5]肖勃,谢文娇,谢思斯,等.艾司西酞普兰和氟西汀治疗首发抑郁症临床疗效及认知功能影响的比较[J].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09,18(6):487-489.
[6]董少鹏.艾司西酞普兰和氟西汀治疗首发抑郁症的疗效及认知功能影响比较[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7,9(12):198-199.
[7]倪晓梅,张新安.艾司西酞普兰与氟西汀改善首发抑郁症患者认知损害的疗效研究[J].中国民康医学,2014,26(3):11-12.
[8]黄继蔷,郭鑫,杨旻实.文拉法辛与氟西汀对抑郁症的疗效及对认知功能的改善作用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14(27):48-50.
[9]周朝雄.艾司西酞普兰与帕罗西汀治疗单项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观察[J].当代医学,2018(2):152-153.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54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