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对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状植入术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中的临床效果进行探究。方法本次研究选取的患者为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间在本院在治疗的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共选择5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手术治疗方案,观察组则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状植入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在本次治疗当中,通过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之后,观察组患者在抗青光眼药物的使用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患者的眼压降低幅度、视力分布以及前房深度改变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当前对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通过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状植入术进行治疗,实现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的改善,同时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在临床当中有着较高的推广价值。
关键词: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状植入术;闭角型青光眼;白内障
本文引用格式:马宁,房春来.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状植入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临床疗效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104):149+151.
0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的生活方式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在进入老龄社会之后,受到人口基数增大的影响,中老年疾病的人数不断增加,这就使得患者的生命安全受到了严重的威胁[1]。闭角型青光眼与白内障是目前中老年当中的发病率较大,大大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对于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来说,瞳孔阻滞是其主要的发病机制,这种疾病的产生与晶状体老龄化的发展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2]。在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状植入术治疗之后,能够显著的改善患者的瞳孔阻滞,实现患者病情的有效控制与改善[3]。因此,本次研究选取的患者为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间在本院在治疗的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共选择50例,对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状植入术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中的临床效果进行探究。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选取的患者为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间在本院在治疗的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共选择50例,将其随机的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的人数均相同。从年龄分布来看,本次选取的患者主要集中在57-78岁,平均(67.21±3.15)岁。样本患者均经过伦理委员会同意,在进行知情同意书的阅读之后,自愿进行签署。而在其一般资料当中,通过采用统计学的方式进行处理,不存在显著的差异,在统计学方面没有意义(P>0.05)。
1.2方法。对照组患者在进行治疗的过程中,采用传统的周边虹膜切除手术方案,在手术治疗过程中,需要在手术开展前三天,对患者的眼睛进行抗生素滴眼液滴注,手术之前,需要对患者的球结膜进行浸润麻醉,选择利多卡因与布比卡因作为麻醉药物,然后将患者的球结膜剪开,并且将角膜边缘对应位置的根部虹膜切除,在完成之后,形成一个虹膜切口,然后进行常规的护理工作[4]。观察组患者在进行治疗的过程中,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状植入术。前期准备与对照组相同,在进行手术之前,需要对患者滴五次复方托呲卡胺滴眼液,对患者进行散瞳以及表面麻醉,然后在患者的透明角膜处作一个隧道切口,撕开前囊膜,然后对患者进行水分离,然后采用超声乳化的方式,将混浊晶体以及残余皮质吸除,最后在囊袋当中植入折叠好的人工晶状体[5]。
1.3统计学分析。从本次研究的数据分析来看,采用的是SPSS 18.0作为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以P<0.05作为统计学意义的衡量标准。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眼压改善情况。在本次治疗当中,观察组患者在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状植入术进行治疗之后,患者在抗青光眼药物的使用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患者的眼压降低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见表1。
2.2两组术后视力分布情况。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视力分布明显要好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两组治疗前后前房深度的变化比较。观察组患者的前房深度变化较治疗前与对照组治疗后有很好的改善(P<0.05),见表3。
3讨论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的生活方式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在进入老龄社会之后,受到人口基数增大的影响,中老年疾病的人数不断增加,这就使得患者的生命安全受到了严重的威胁。闭角型青光眼与白内障是目前中老年当中的发病率较大,大大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对于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来说,瞳孔阻滞是其主要的发病机制,这种疾病的产生与晶状体老龄化的发展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具体来看,它的发生是由于眼前段的解剖结果异常,例如眼轴比较短、前房浅、房角狭窄,当基于年龄的不断增长,晶体逐渐变厚,位置便会前移,导致虹膜朝着小梁网紧贴,从而房水流出、通道关闭,造成眼压水平骤然升高。另外,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因年龄增长、长期使用缩瞳剂等因素影响,晶体整体的弹性都变得比较差,悬韧带也变得松弛,更会促进晶体增厚、前移,这样一来前房会更浅、房角会更窄。由此可以说,晶体因素在闭角型青光眼的发病当中有着主要参与作用。可见,解除掉晶体因素影响,是能够从发病机制上来阻滞闭角型青光眼发生的。
超声乳化手术是用小于1.0 mm厚的人工晶状体与约5mm厚的人眼晶状体进行置换,经针对晶状体这一要素的解除来消除瞳孔阻滞,使前房加深,促进房角狭窄的减轻,使非粘连性关闭的房角再一次开放,阻滞房角粘连的深入发展,管控眼压的增高,从发病机制上着手,阻滞闭青发生。
单纯的白内障手术能降低闭角型青光眼病例眼压,同时预防虹膜和晶体的后粘连,将肥厚的晶体去除掉,这样一来,原本拥挤的前房空间便会变大,房角得以扩张。这一论证临床很多实验结果均有证实。
随着超声乳化手术的不断成熟、人工晶状体技术的日益创新发展,其临床应用优势也被日益凸显出来,特别是应用在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上,更是开辟了新的治疗方法。
在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状植入术治疗之后,能够显著的改善患者的瞳孔阻滞,实现患者病情的有效控制与改善。在对患者进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之后,需要对患者进行超声振荡以及眼内灌注的操作,通过实现小梁网孔的增大,保证小梁细胞能够得到分裂,从而更好的增强小梁细胞的吞噬能力,实现房水排出能力的增强。患者手术之后,术后感染得到了有效的控制,恢复效果良好。在本次治疗当中,通过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之后,观察组患者在抗青光眼药物的使用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患者的眼压降低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在当前对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通过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状植入术进行治疗,能够更好的提升患者的临床效果,实现患者生活质量的提升,临床推广价值较高。
参考文献
[1]陈云丽.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效果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7,15(15):43-44.
[2]袁安,杨静,马惠杰,等.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疗效观察[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7,42(6):747-749.
[3]周清.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临床效果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8,16(7):152-153.
[4]刘丽,关玲,任凤洁,等.小梁切除术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并人工晶体植入术对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观察[J].河北医药,2018,40(3):409-412.
[5]李梅,谢驰,于燕,等.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行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的临床观察[J].临床眼科杂志,2018,26(1):39-43.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54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