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研讨顽固性肝硬化腹水患者接受综合疗法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收治于2017年5月至2019年3月的70例顽固性肝硬化腹水患者做研究分析,并随机分组,A组(n=35)单纯实施西医治疗,B组(n=35)采取中医+西医的综合疗法用药,对A、B组的用药成效进行观察与评估。结果B组用药后经疗效评估,总有效率明显较A组高,P<0.05,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用药前的腹围与24 h尿量比较基本无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用药后,B组的腹围较A组显著降低,24 h尿量较A组显著增加,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顽固性肝硬化腹水患者实施中西医综合疗法治疗,疗效显著,并可明显缩小患者腹围,增加排尿量,值得推荐。
关键词:顽固性肝硬化腹水;综合疗法;临床价值
本文引用格式:李云凤.综合疗法治疗顽固性肝硬化腹水的疗效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97):105,107.
0引言
腹水是由于腹腔内游离液体在肝硬化等疾病作用下过度积聚(≥200 mL),进而引起的一种异常体征[1]。而顽固性肝硬化腹水一般有治愈难度大、易复发等特点,若未及时有效处理,极易增加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本文中,我院尝试采取中、西医综合疗法对该病患者进行治疗,现将治疗情况归纳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收治于2017年5月至2019年3月的70例顽固性肝硬化腹水患者做研究分析,患者均与中华医学会肝病分会与感染学分会颁布的相关诊断依据吻合[2],且经B超检查证实,无伴发心源性或肾源性疾病、结核性腹水以及恶性肿瘤等问题。以随机抽签的模式进行研究分组,A组有患者35例,包括男性21例,女性14例,年龄最高65岁,最低29岁,平均(46.2±6.3)岁;病程最长7年,最短1年,平均(3.2±1.3)年。B组有患者35例,其中男性23例,女性12例,年龄最高63岁,最低30岁,平均(45.6±5.9)岁;病程最长8年,最短1年,平均(3.3±1.1)年。采取统计软件处理A、B组间的基线资料(性别、年龄等构成比),P>0.05,适合进行统计研究。
1.2方法
A组单纯实施西医治疗,主要向患者提供抗生素控制感染、保肝、利尿、降酶以及补充白蛋白等措施治疗,叮嘱患者多进食低钠且富含蛋白质的食物,注意卧床休息,同时根据患者腹水程度,给予呋塞米、氢氯噻嗪及螺内酯等药物使用,并对症处理并发症,如伴上消化道出血者,可加用止血药物(如奥曲肽等)治疗;伴门静脉高压者,可加用盐酸普萘洛尔片治疗。B组采取中医+西医的综合疗法用药,即在A组用药下进行中医辨证治疗,基础方选用大腹皮20~50 g,车前子30 g,黄芪20 g,茯苓20 g,当归20 g,白术20 g,山药20 g,桂枝10 g,红花10 g,赤芍10 g,猪苓10 g,山楂10 g,甘草6 g,随证加减:①肾气不足者,给予山茱萸、金樱子加用;②阴虚火旺者,给予丹参、石斛加用;③便血者,给予大黄炭、白及加用。每日水煎1剂后分2次服,每次200 mL,于餐前0.5 h服用。两组患者的观察疗程均为4周,用药期间均未接受其他可能对研究结果产生干扰的治疗。
1.3评估项目
记录两组不同用药阶段的腹围与24 h尿量,同时评估其用药疗效[3]:①临床缓解。完全无腹水、肢体水肿等症状,B超复查为阴性,且24 h尿量超过1200 mL;②显效。腹水、肢体水肿等症状显著缓解,B超提示腹水较前减少超过1/2,且24 h尿量超过1000 mL或腹围减小超过5 cm;③有效。腹水、肢体水肿等症状有所好转,B超提示腹水较前减少不足1/2,且24 h尿量不足1000 mL,腹围减小3~5 cm;④无效。腹水、肢体水肿等症状较治疗前基本无变化,B超检查未见腹水减少,且24 h尿量、腹围等较治疗前基本无改变。通过临床缓解、显效与有效3项计算总有效率。
1.4统计数据分析
此次选择SPSS 19.0软件对研究涉及的计数资料、计量资料做处理,具体经卡方检验与t检验,P<0.05说明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疗效评估结果分析
B组用药后经疗效评估,总有效率达到94.3%(33/35);明显较A组的总有效率(71.4%)提高,P<0.05,有统计学意义,具体见表1。
2.2两组不同用药阶段的腹围与24 h尿量记录结果
两组用药前的腹围与24 h尿量比较基本无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用药后,A组与B组的腹围、24 h尿量较用药前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改善,P<0.05,有统计学意义,且组间数据显示,B组的腹围较A组显著降低,24 h尿量较A组显著增加,P<0.05,有统计学意义,具体见表2。
3讨论
肝硬化患者由于存在水钠潴留、内分泌紊乱以及门脉高压等问题,因此多数伴有腹水的并发症。据资料统计,目前在肝硬化患者中,伴腹水者占比高达90%,且其中顽固性腹水约占10%~20%[4]。顽固性腹水又称难治性腹水,其临床治疗较为棘手,当前西医针对顽固性肝硬化腹水的治疗包括保肝、利尿、降酶、补充白蛋白以及治疗性穿刺放腹水等措施,但效果有限[5-6]。
从祖国医学角度论治,肝硬化腹水一般归于“膨胀”的范畴,盖因脾虚阴亏,外受湿热疫毒侵袭,致脾肾运化失常、肝气郁结、水湿内停,并最终发展为腹水。其病灶主要在于肝脏,但五脏六腑均可受累,故治疗多讲究健脾补肾、利水行气与固本祛邪。鉴于此,我院尝试在西医系统治疗的基础上,配合中医进行综合治疗,中药基础方选用黄芪、当归、大腹皮、车前子诸药,其中黄芪是补气要药,有健脾益气、利尿消肿的作用;当归属于肝、心、脾经,有补血活血、保肝润肠的效果;茯苓清热燥湿,兼具下泄利尿;车前子清热利水、渗湿化痰;大腹皮有下气宽中、利水消肿的药用;赤芍可活血化瘀、清热凉血;红花可活血散瘀、解毒止痛;诸药合用,并用甘草加以调和,能够共奏补气健脾、利水活血之功。据现代药理学介绍,上述中药还具有利尿、保肝、抗凝、抑菌及增强免疫等多种功效[7];按辨证法论治,还可针对患者具体症状增强治疗,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8]。本研究显示,B组患者经此治疗后的临床药效明显提升,总有效率达到94.3%,相对A组的总有效率(71.4%)明显占有优势,与上述文献看法大致吻合;并且通过测定两组的腹围与24 h尿量,可见两组用药前的腹围、24 h尿量并无明显差异,用药后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但B组的腹围明显更小,24 h尿量明显更多,较单纯西医治疗的A组更理想,进一步肯定了中西医综合疗法在顽固性肝硬化腹水患者中的实施效果。
综上所述,对顽固性肝硬化腹水患者实施中西医综合疗法治疗,临床药效相对单纯西医治疗理想,并可明显缩小患者的腹围,增加其每日排尿量,可作为今后临床治疗顽固性肝硬化腹水的一种推荐用药方案。
参考文献
[1]李士权.浅析中医综合治疗乙肝肝硬化顽固性腹水临床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15):145-146.
[2]贾运乔,王静,冯小涛,等.综合疗法治疗顽固性肝硬化腹水疗效研究[J].河北中医药学报,2016,31(1):23-25.
[3]陈燕,陆虎林.综合疗法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顽固性腹水效果分析[J].中国乡村医药,2016,10(20):58-59.
[4]董金超.肝硬化腹水综合治疗的研究现状[J].东方食疗与保健,2015,9(4):66.
[5]姜运昌,张大威,李峰,等.60例肝硬化腹水内科综合治疗的方法及临床效果[J].中国实用医药,2014,11(36):169-170.
[6]董菁,张健康.肝硬化腹水内科综合治疗临床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6,20(11):1590-1591.
[7]黄英.40例肝硬化腹水的综合治疗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5,6(6):192-193.
[8]董群英.34例肝硬化腹水临床治疗体会[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25):98-99.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53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