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究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护理效果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从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中选取64例进行统计学数据研究分析,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和常规护理措施,均为32例,两组患者基线资料相比无差异性,对比护理效果和生活状况。结果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自我管理和康复积极性状况,观察组患者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护理前生活质量状况相对比,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显著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较对照组良好,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急性脑梗死患者护理效果,并使得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改善。
关键词:综合护理干预;常规护理;急性脑梗死患者;护理效果;生活质量
本文引用格式:靳翠霞.综合护理干预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护理效果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100):375+377.
0引言
急性脑梗死多发于中老年群体,很多患者会在安静、睡眠时发作,该疾病进展快、病情急,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带来极大危害[1]。在实践中,对急性脑梗塞患者进行治疗时,采取良好的护理措施,能显著提高治疗效果,本次研究中,将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应用在急性脑梗死患者护理中,获得良好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从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9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中选取64例进行统计学数据研究分析,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均为32例,观察组男19例、女13例;年龄为45-73岁,(59.3±3.4)岁;分析患者发病部位,基底节、小脑、脑叶分别为18例、6例、8例;对照组男18例、女14例;年龄为43-74岁,(58.4±3.1)岁;分析患者发病部位,基底节、小脑、脑叶分别为16例、7例、9例。对两组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进行比较,无差异性,P>0.05,可比较。
1.2方法。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手段,主要有:①日常护理,护理人员要为患者提供良好的住院环境,保持病房温度、湿度、亮度适宜,定时打开窗户通风,保持病房空气清新。结合患者的实际病情,制定合理的检查顺序,同时要在夜间加强对患者的巡视,避免患者再次发病。护理人员要引导患者每天卧床休息,保持口腔、呼吸道清洁,并定时指引患者翻身,避免出现压疮。②饮食护理,脑梗死患者多伴有吞咽困难,机体摄入营养物质比较少,导致机体功能降低,进而加重病情。对此,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进行饮食指引,告知患者进行低盐、低脂饮食,并注意食用含有纤维素比较多、容易消化的食物,避免患者出现便秘现象。③康复锻炼,护理人员要在患者病情保持稳定后,结合患者实际,为患者制定相对应的康复训练方案,引导患者进行相应的肢体功能训练,促进患者身体机能恢复,加快患者康复。
1.3观察指标。根据我院自行编制的脑梗死患者自我管理行为调查表进行调查,各个项目总分为10分,得分越高证明患者自我管理行为越好[2];评价患者对治疗和护理配合的积极性,是否出现放弃治疗或是抵触护理工作人员的现象,总分为100分,得分越高证明患者康复积极性越高;通过SF-36量表评价患者生活质量,总分为100分,得分同生活质量呈正相关[3]。
1.4判定标准。通过Barthel指数判定患者护理效果,包含无效(Barthel指数低于80分,日常生活基本不能自理)、有效(Barthel指数不低于80分,部分日常生活能自理)、治愈(Barthel指数不低于90分,日常生活能够自理)三个部分内容,护理总有效率=有效率+治愈率[4]。
1.5统计学处理。用SPSS 18.0统计软件包处理分析数据,计量资料(±s),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χ2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后自我管理和康复积极性状况。观察组患者护理后自我管理状况:疾病知识(9.7±1.1)分、自我处置药物行为(9.0±1.2)分、自我监控症状行为(6.2±1.3)分、自我心理调节(7.6±1.8)分、配合康复训练(7.8±1.7)分,康复积极性(74.6±11.4)分;对照组患者护理后自我管理状况、康复积极性分别为(8.7±1.2)分、(7.8±1.1)分、(5.1±1.0)分、(6.2±1.5)分、(6.7±1.2)分,(65.1±11.1)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自我管理和康复积极性状况,观察组患者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统计学意义较为显著。
2.2观察两组患者护理效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有效率高达93.8%(30/32),其中,无效、有效、治愈分别为2例、10例、20例;对照组患者护理总有效率仅为68.8%(22/32),其中,无效、有效、治愈分别为10例、12例、10例。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观察组患者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
2.3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状况。观察组患者护理前生活质量状况(躯体功能、社会功能、角色功能、认知功能)评分分别为(66.3±4.5)分、(52.3±3.6)分、(43.2±2.9)分、(55.7±4.1)分,护理后分别为(86.4±7.1)分、(78.7±7.3)分、(75.3±6.5)分、(85.2±6.2)分;对照组患者护理前分别为(68.2±4.9)分、(53.2±3.6)分、(44.2±3.1)分、(56.4±3.9)分,护理后分别为(75.3±7.2)分、(67.5±5.1)分、(65.3±4.4)分、(79.4±5.2)分。两组患者护理前生活质量状况相对比,P>0.05,统计学差异不显著;护理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显著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较对照组良好,P<0.05。
3 讨论
近年来,我国急性脑梗死疾病的发病率逐渐提高,在治疗该疾病时,一方面要选择适宜的治疗方案,另一方面还需要为患者提供良好的护理服务[5]。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以结合患者的具体病情,从日常护理、饮食护理、康复训练等多个方面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在此过程中患者家属会积极参与进来,提高了患者的治疗信心,促进了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6]。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自我管理和康复积极性状况都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为93.8%,高于对照组患者的68.8%,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与对照组患者相比,也有很大差异,P<0.05。综上所述,将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应用在急性脑梗死患者护理中,可以显著提高护理效果,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有助于患者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蓝雪芬.护理干预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18(14):13-16.
[2]熊凤清,林玉.护理干预对急性脑梗死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河北医学,2015,21(10):1718-1721.
[3]李晓杰.综合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患者生活能力及神经功能的影响[J].河北医学,2016,22(6):1041-1043.
[4]张婧,邹显薇,周海英.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中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7,21(12):121-124.
[5]舒亚梅,王秀容,喻明,等.综合康复护理应用于急性脑梗死伴抑郁症状患者中的临床效果研究[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16,43(3):559-562.
[6]李英.身心整体护理对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及预后的改善作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4):14-17.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53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