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作为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的病程迁延,病情较重,中医将其归属于“水肿”、“肾消”、“关格”、“癃闭”等范畴。中医通过辨证论治以及针灸、灌肠、穴位贴敷、足浴等外治法在减轻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症状、阻止病情进展恶化等方面取得了肯定的疗效,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中医治疗;综述;学术性
本文引用格式:何晓莉,杨浩,邓吕玉,等.中医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研究进展[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93):73-74.
Advances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 of Diabetic Nephropathy
HE Xiao-li1,YANG Hao1,DENG Lv-yu2,LI Chao-min1*
(1.Th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Chengdu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Chengdu Sichuan;2.Zigong First People’s Hospital,Zigong Sichuan)ABSTRACT:Diabetic nephropathyis is one of the most common chronic complications of diabetes,and the course of DN is prolonged and difficult to cure.According to TCM-featured theory,DN belongs to the category of edema,kidney dispersion,Guan Ge,and uroschesis.TCM therapy adopted the treatment with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enema;acupoint application and foot bath,TCM dialectics have significant clinical efficacy and high safety in treating diabetic nephropathy patients,which is worthy of research and promotion.
KEY WORDS:Diabetic Nephropathy;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Review;Academic nature
0引言
随着经济水平的发展,糖尿病肾病已成为我国慢性肾脏病的首要原因,并逐渐成为我国慢性肾衰竭和透析的最主要病因[1]。西医认为DN的病因主要与糖脂代谢紊乱、肾脏血流动力学障碍、细胞因子的激活、氧化应激、遗传学因素等有关[2]。临床特征主要表现为蛋白尿,进行性肾损伤,高血压和水肿,终末期可出现肾功能衰竭甚至死亡。临床上治疗本病以控制血糖、血脂、血压以及改善微循环为主要方法,至终末期常采取血液透析以及肾脏移植等替代治疗,其治疗费用高,用药复杂,毒副作用大,难以阻止DN的进一步发展、恶化。
中医据其临床表现,将糖尿病肾病归属于“水肿”、“关格”、“肾消”、“癃闭”等范畴。《灵枢》曰:“五脏皆柔弱者,善病消瘅。”认为本病与五脏皆有关系,虚损为其主要病因。《金匮要略·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脉证并治》曰:“消渴,小便反多,以饮一斗,小便一斗,肾气丸主之。”指出消渴病病机在肾气不足,应以“治肾”为大法。
《黄帝素问宣明论方》云:“消渴、消中、消肾,经意但皆热之所致也。”刘完素认为本病与热邪有关。目前中医普遍认为DN病机为:素体肾虚,加之病程迁延日久,耗气伤阴,五脏受损,兼夹痰、热、郁、瘀等致病。发病之初多气阴两虚,渐至肝肾阴虚;病情迁延,阴损及阳,伤及脾肾;病变晚期,肾阳衰败,浊毒内停;或见气血亏损,五脏俱虚[3]。在临床上采用益气养阴、补气生血、滋养肝肾、温补肾阳、补脾益肾、温阳利水、化瘀散结、清热化痰、凉血祛瘀、通络泄浊、祛风通络、解毒通络等治法,中医学对糖尿病肾病的治疗具有三因制宜、兼顾标本、简便廉验、一方多效等特点,可有效减轻和改善临床症状。现将近年来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辨证论治
1.1益气养阴
姜昭琦等[4]选取60例诊断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将其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在基础治疗上加用厄贝沙坦治疗,治疗组30例在基础治疗上加用王液汤加减治疗,结果显示治疗组空腹血糖、尿微白蛋白水平、尿素氮、血肌酐浓度下降均较对照组明显,治疗组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
1.2补气生血
彭敏等[5]将治疗组(45例)在对照组(43例)治疗基础上加用当归补血汤口服,治疗2月后,两组治疗后相关实验室检查指标,包括肾功、血糖、血脂等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2组各肾功能指标及血脂指标、餐后2小时血糖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得出结论,当归补血汤通过调节糖脂代谢,改善肾脏微循环,降低DN蛋白尿,起保护肾功作用,效果理想。
1.3滋养肝肾
范晨等[6]将94例确诊为糖尿病肾病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以氯沙坦口服,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左归丸治疗,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后血压、UAER和空腹血糖均较原基础值降低,且治疗组血压、UAER和空腹血糖降低较对照组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4温补肾阳
吉红玉等[7]选取了97例糖尿病肾病IV期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金匮肾气丸加减,结论,治疗组有效率为77.55%,对照组的有效率仅54.17%,两组差异比较有显著性意义(P<0.05)。
1.5补脾益肾
《医宗必读》“先天之本在肾……后天之本在脾”明确提出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夏惠[8]认为糖尿病中期病位在脾肾,病机为脾肾两虚,在治疗上以补脾益肾为主,补脾气以调畅气机,补肾气以益先天之本。收集60例门诊和病房的符合入组条件的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参照随机对照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0例,对照组给与常规西药治疗,试验组3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四君子汤合六味地黄汤加减,经治疗后对照组临床总疗效为56.67%,而试验组临床总疗效高达76.67%,两组比较差异明显。
1.6温阳利水
中医认为“消渴”的病机主要在肾,肾藏精乃先天之本,DN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临床表现均与肾相关。王淑兰等[9]使用真武汤加减治疗糖尿病肾病,将糖尿病肾病Ⅳ期的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5例,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真武汤加味治疗,结果表明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0.7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7.69%。现代药理学相关研究也证实[10]真武汤可通过降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尿蛋白排泄率,从而发挥保护肾脏作用。
1.7化瘀散结
传小文[11]将确诊为糖尿病肾病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上加用自拟活血化瘀散结中药口服,治疗8周后观察相关指标,发现活血化瘀散结中药可阻止DN早期病情的进展,效果令人满意。
1.8清热化痰
庄葛等[12]通过临床研究发现温胆汤的应用使观察组总有效率提高至84.44%。李雨庭等[13]的研究也表明,温胆汤具有显著降糖、抗炎作用,可使糖尿病、肾损伤等患者获益。
1.9凉血祛瘀
姚源璋[14]等认为糖尿病肾病发展至中晚期,病机常以瘀热为主,可累及多脏腑,病情缠绵难愈,临床症状可见低热、斑疹、大量蛋白尿、水肿等,在治疗上多以犀角地黄汤加减,其中生地黄、水牛角直达血分以清其热,芍药、牡丹皮凉血祛瘀,低热者加青蒿、鳖甲养阴透热,正气不虚者可加大黄以凉血祛瘀兼泻火解毒。
1.10通络泄浊
俞辉等[15]将60例糖尿病肾病Ⅲ-Ⅳ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西医规范化治疗,治疗组在前者的基础上加用通络泄浊方治疗,经过24周的观察周期后,2组尿微白蛋白、24 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均明显下降,且治疗组肾功能检查指标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11祛风通络
虹岳等[16]完成动物实验,以西药厄贝沙坦为对照组,观察益气祛风通络方对糖尿病肾病大鼠的尿蛋白、血糖、肾功能的影响,结果显示益气祛风通络方对糖尿病肾病大鼠的24小时尿蛋白有降低作用,同时还能降血糖,保护肾功能,效果优于厄贝沙坦组。
1.12解毒通络
戴恩来教授经过理论结合临床,提出“诸邪丛生,久踞成毒”的学术思想[17],其认为肾虚是DN的发病基础,毒损肾络是病机关键,DN之毒主要指内生之毒,包括水湿、湿热、痰浊、瘀血等。在辨证施治的过程中主张“解毒通络,肾气来复”,选方用药上根据不同毒邪采取解毒活血通络法,取得较好疗效。
2外治法
2.1针灸治疗
王漫等[18]运用调理脾胃针法,施穴于合谷、血海、曲池、中脘、阴陵泉、足三里等,与常规针法相比,治疗后患者的羰基、血浆丙二醛及8-羟基脱氧鸟苷含量较前显著下降,总有效率高达84.29%。费爱华[19]在常规降糖方案的基础上加用灸法灸膈俞及肾俞,经4周的治疗,总有效率90.0%,表明艾灸能有效降低DN患者一氧化氮水平,可改善DN早期肾脏血流动力学问题。
2.2中药灌肠
通过检索国内外各数据库,收集整理使用中药灌肠治疗DN的随机对照试验和半随机对照试验共42例研究后,许海燕等[20]得出结论中药灌肠较常规治疗及肠道吸附剂、中成药口服等传统治法,可更好的降低24h尿蛋白、尿素氮、肌酐、提高总体有效率,且无明显不良反应,效果令人满意。
2.3脉冲磁疗
周子瑜等[21]使用脉冲磁疗干预DN,选取脾俞、足三里及肾俞等穴位,经治疗后患者相关实验室检查指标如血浆丙二醛含量、尿微量白蛋白、脂多糖等均较原值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得出结果,脉冲磁疗可通过抗炎、抗氧化等机制,发挥延缓DN病情进展的作用。
2.4耳穴贴压
王晓君[22]通过选取糖尿病肾病患者6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1例和治疗组31例,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用药上加用耳穴贴压相关穴位:胰、胆、内分泌、脾、肾等,结果显示治疗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
2.5穴位贴敷、红外线烤灯照射
汪爱民[23]在观察组的治疗基础上,给对照组加用穴位贴敷加红外线烤灯照射治疗,穴位选取双侧肾俞,方药为大黄、黄芪、川芎、附子等,经治疗后,完善相关检查,表明在降低尿微白蛋白、尿白蛋白排泄率方面,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更高。
2.6热奄包治疗
郑新颖等[24]通过辨证,选取相应处方制成热罨包,施穴于相应穴位进行治疗,经治疗后,DN患者的乏力、腰酸等临床症状得到显著改善,在实验室检查方面,患者尿蛋白降低,提示热奄包治疗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效果显著,甚至可实现临床治愈。
2.7中药足浴
中药足浴是指将足部浸泡于中药熬煮后的汤液一定时间,通过药物吸收、温通等作用,从而起到防治疾病的目的。黄菊等[25]通过给予对照组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药足浴辅助治疗,相同疗程后评价疗效,结果显示,治疗后2组的BUN、SCr和24h尿蛋白定量均较前有所降低,且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差异。
2.8穴位埋线
穴位埋线源于针灸学理论,是指通过在穴位内保留药线,从而实现长期刺激该穴位的目的,能更有效的发挥该穴位的作用。通过动物实验研究,王和强等[26]将糖尿病肾病大鼠进行穴位埋线,治疗8周后,尿微量白蛋白/肌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尿素氮、肌酐等指标均有所下降,说明此外治法可改善糖尿病肾病大鼠的肾脏功能。
3结语
综上所述,中医药对糖尿病肾病具有肯定的保护作用,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生化指标,延缓病情发展,具有独特的优势,且副作用小、安全性高。中医学具有三因制宜、标本兼顾、方药灵活、一方多效等特点,但目前相关方面研究也存在一些不足:辨证分型及疗效评价指标无统一标准,需进一步探讨;中医药防治糖尿病肾病的机制尚不完全明了,缺乏分子细胞学相关的研究;缺乏多中心大样本的临床研究,建议进行多中心大样本研究,可为中医防治糖尿病肾病提供可靠依据。
参考文献
[1]曹东维,朱大龙.我国糖尿病患者合并肾病的现状[J].中国科学:生命科学,2018(08):866-871.
[2]李敏州,高彦彬,马鸣飞,等.糖尿病肾病发病机制研究进展[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2,18(22):344-349.
[3]高彦彬,刘铜华,李平.糖尿病肾病中医防治指南[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04):151-153.
[4]姜昭琦,吴艳艳.玉液汤加减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疗效观察[J].新中医,2015,47(02):77-78.
[5]彭敏,张莹雯.当归补血汤对糖尿病肾病的辅助治疗作用[J].河北中医,2016,38(11):1702-1705.
[6]范晨,李颖,李健琳.左归丸联合氯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临床观察[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26(19):28-29.
[7]吉红玉,郑仲华,李贺赟,等.金匮肾气丸加减治疗糖尿病肾病IV期临床观察[J].新中医,2014,46(09):72-73.
[8]夏惠.四君子汤合六味地黄汤加减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微量蛋白尿临床观察[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9.
[9]王淑兰,邹艳萍,杨华.加味真武汤治疗Ⅳ期脾肾阳虚型糖尿病肾病临床研究[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32(03):220-223.
[10]曾伟平,徐孝容,柳清.真武汤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尿蛋白排泄率的影响[J].世界中医药,2015,10(09):1351-1354.
[11]传小文.价值分析[J].山西医药杂志,2019,48(16):2000-2002.
[12]庄葛,吴霞,石帅.温胆汤加减联合高通量血透对糖尿病肾病的抗氧化及抗微炎症作用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19,20(02):163-165.
[13]李雨庭,范琳琳,袁茵,等.黄连温胆汤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中医药学报,2018,46(02):115-119.
[14]孟加宁,姚源璋.从瘀热论治中晚期糖尿病肾病[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7,23(04):468-470.
[15]俞辉,李静,李梦帆,等.通络泄浊方治疗糖尿病肾病Ⅲ-Ⅳ期的临床观察[J].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30(05):22-25.
[16]岳虹,赵进喜,申子龙,等.益气祛风通络方对糖尿病肾病大鼠尿蛋白的影响[J].环球中医药,2019,12(03):328-333.
[17]石艳霞.戴恩来教授治疗糖尿病肾病临床经验[J].中医临床研究,2019,11(07):64-66.
[18]王漫,张智龙,吉学群,等.调理脾胃针法对糖尿病肾病患者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J].针刺研究,2015,40(05):409-414.
[19]费爱华.补肾活血灸法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疗效和NO影响[J].上海针灸杂志,2012,31(12):891.
[20]许海燕,王旭.中药灌肠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系统评价[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31(04):392-396.
[21]周子瑜,任丽伟,杨含艳,等.短期穴位磁疗干预2型糖尿病肾病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探讨[J].世界针灸杂志:英文版,2015,25(3):1-10.
[22]王晓君,邵晋康.耳穴贴压治疗2型糖尿病早期糖尿病肾病62例疗效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4,6(14):38.
[23]汪爱民,尹红,徐芳.中药穴位敷贴透皮给药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疗效观察[J].中国临床护理,2013,5(6):483.
[24]郑新颖,曹亮.中药热罨包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40例临床观察[J].河北中医,2013,35(06):843-844.
[25]黄菊,陈风和.中药足浴辅助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观察[J].中南医学科学杂志,2013,41(6):647-649.
[26]王和强,王玉梅,凌湘力.穴位埋线对糖尿病大鼠肾脏早期病变的保护作用[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1,33(05):35-37.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52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