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中医药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研究进展论文

发布时间:2020-09-29 16:03:16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小儿手足口病是由人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出疹性传染病。西医尚无特效药物,临床以对症处理为主。中医治疗本病标本兼顾,能有效改善患儿症状、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改善预后,在治疗手足口病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现将近年来中医对小儿手足口病的治疗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关键词:手足口病;中医治疗;综述

本文引用格式:黄丹.中医药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研究进展[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6(92):116-117.

0引言

小儿手足口病是由人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出疹性传染病,病原以柯萨奇A组16型、肠道病毒71型多见,临床以发热和手足部、口咽部及臀部疱疹、溃疡为首发症状,少数重症患儿可合并心肌炎、脑炎、脑膜炎等,甚至危及生命。本病好发于5岁以下小儿,夏秋季节多见,传染性强,易引起流行。西医尚无特效药物,临床以对症处理为主。中医治疗本病标本兼顾,能有效改善患儿症状、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改善预后,在治疗手足口病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现将近年来中医对小儿手足口病的治疗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

 
1证候学研究

汪受传等[1]将本病分为常证与变证,常证有邪犯肺脾证、心脾积热证、湿热蒸盛证、气阴两虚证,变证分为邪陷厥阴证、邪伤心肺证、湿热伤络证。初期以实证为主,后期可见气阴亏虚证。近年来,各医家分别就证型分布规律、症候特点及实验室检查相关性进行研究。万勇等[2]将本病分为3型:肺脾湿热证、湿热熏蒸证最常见,在病程0-3d分别占88.9%、11.1%,4-6d分别占82.2%、6.7%,后期少部分出现肺脾气虚证,占11.1%。多以发热为首发症状,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纳差;部分伴有呼吸、消化及神经系统症状,以前两者为主,后者出现于重症者。崔明明等[3]、劳慧敏等[4]将常见的湿热毒盛证与邪犯肺脾证对比分析,表明邪犯肺脾证感染以CoxA16为主,湿热毒盛证感染以EV71为主,肌酸激酶同工酶、血糖、C反应蛋白指标在湿热毒盛证中更高;而与血常规中白细胞变化、谷丙转氨酶相关性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金培斌[5]研究发现血清TGF-β1、TNF-α、1L-10与手足口病4个证型(厥/脱证、湿热动风证、脾肺湿热证、气阴不足/余邪未尽)存在相关性,是辨证分型的较好指标。

2中医治疗

2.1辨证论治


岳伟等[6]分3个证型:邪犯肺卫证,治以辛凉透表、清热解毒,方用银翘散;肺脾湿热证,治以清热解毒、化湿透邪,方用甘露消毒丹;气阴不足证,治以益气养阴、化湿通络为主,方用沙参麦冬汤。均配合中药外治法,42例患儿均在10d内治愈,其中发病5天内治愈为13例(30.0%),发病后5-7d治愈26例(60.0%);发热患儿30例,消退时间为1.76±0.82d;肌酸激酶同工酶升高5例和心电图检查异常7例,经治疗4天后复查全部恢复正常,全部病例无脑膜炎、肺水肿和心肌炎并发症。关丽霞等[7]分为邪伤肺卫,肺卫同病,气阴两虚、余邪未尽三型辨治,分别治以辛凉解表、清热除湿,清热解毒、化湿透疹,益气养阳。120例患儿均痊愈。孙宏虹[8]采用分阶段辨证论治本病46例,前驱阶段用银翘散,疹阶段用银翘藿茵汤,药用金银花、化湿、连翘、茵陈、葛根、牛蒡子、藿香、升麻、黄芩、白茅根、薏苡仁、甘草。恢复阶段用生脉饮或沙参麦冬汤。治疗组三个阶段均联合西药治疗,与单用西药的对照组疗效对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席瑞红等[9]采用治疗组在西药常规治疗基础上辨为邪伏卫肺、卫气同病、湿热内蕴、心火亢盛、气阴两虚5个证型,内服中药。对照组西药常规治疗。结果治疗组偏向治愈的优势是对照组1.813倍,体温复常、皮疹消退和总病程天数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专方专药

曾义岚等[10]采用双香草制剂治疗,中医喷剂组采用双香草喷雾剂喷口,药用银花、连翘、薄荷、紫草、藿香、艾叶和生甘草;中药汤剂组采用双香草汤剂口服,药用银花15g,连翘20g、藿香10g、桔梗10g、芦根20g、薄荷(后下)10g、荆芥10g、丹皮10g、紫草10g、生甘草10g。对照组利巴韦林治疗。中药喷剂组及汤剂组的西医疗效指标及中医疗效指数,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体温复常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04),中药组治愈率85.32%,好转率12.97%,均高于对照组。尹维东等[11]用泻黄三仁汤治疗,治疗组药用:苦杏仁10g,白豆蔻3g,薏苡仁20g,厚朴10g,法半夏10g,滑石10g,淡竹叶10g,川木通6g,藿香10g,防风10g,炒栀子10g,牡丹皮10g。对照组利巴韦林颗粒治疗。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86%,主要症状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蔡钢等[12]采用清燥养阴方治疗,治疗组药用:桑叶10g,石膏15g,黄芩6g,连翘6g,板蓝根9g,生地6g,麦冬6g,栀子6g,牛蒡子6g,大黄3g,生甘草3g。对照组阿昔洛韦片治疗。结果治疗组在痊愈率、疱疹消退与口腔溃疡愈合时间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极显著意义(P<0.01),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林少云等[13]采用清热透疹方治疗,观察组药用:连翘、金银花、玄参、淡竹叶、薏苡仁、甘草、地黄、黄芩、石膏。对照组利巴韦林治疗。观察组患儿总有效率98%,与治疗前比较,观察者LDH、CK、CK-MB及HBNH水平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心肌损伤情况也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中成药运用

郭兰芳[14]以儿童回春颗粒治疗为治疗组,对照组利巴韦林治疗、皮肤丘疱疹部外用康复新液。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75%,疗效及发热、皮疹消退时间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蔡达[15]以西医基础治疗为对照组,金莲清热泡腾片加西医基础治疗为治疗组,发现治疗3-5d后治疗组改善中医证候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陈丹等[16]以常规治疗为对照组,醒脑静注射液加常规治疗为治疗组研究,治疗组的发热、意识障碍、肌阵挛及抽搐消失时间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潘莉[17]将治疗组患儿采用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对照组利巴韦林治疗,治疗组治疗有效率为96.7%显著优于对照组73.3%。王红艳等[18]以小儿豉翘颗粒口服为治疗组,利巴韦林片治疗为对照组对比,结果治疗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62.00%、92.00%,高于对照组的20.83%、79.17%。柯文炳等[19]对照组予抗病毒、抗感染、退热补充维生素等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金叶败毒颗粒口服,发现实验组在临床症状改善、体温和血糖变化上均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徐彩霞[20]将喜炎平与痰热清注射液治疗分组,发现2组退热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手足皮疹、口腔溃疡消退及平均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表明喜炎平疗效优于痰热清。

\

 
2.4中医特色疗法

陈冬梅等[21]以94例患儿为对照组实施土茯苓苦参汤外洗治疗,药物配伍为土茯苓20g、苦参20g、地肤子15g;94例为观察者实施土茯苓苦参外洗联合针灸治疗,穴位主要为大椎、曲池、少商、合谷、足三里、心俞、肺俞、膈俞、血海、天枢。结果两组患儿白细胞介素-6、超敏C反应蛋白均显著降低(P<0.05)。杨映等[22]以利巴韦林治疗为对照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中药熏洗及灌肠治疗,熏洗基本方为苦参20g、蛇床子15g、徐长卿20g、地肤子20g,灌肠基本方为金银花、连翘、青蒿、荷叶、甘草、蝉蜕、麦芽、竹叶个5g。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4.62%明显高于对照组85.38%。黄苑辉等[23]研究将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小儿推拿,邪犯肺卫证推拿方式为顺摩腹、下七节骨、掐揉少商、小横纹、开天门、分腹阴阳、退六腑、清肺经、清心平肝、推坎宫、揉太阳、退箕门、清天河水、清板门以清热化湿、宣肺解表;湿热毒盛证推拿方式为按揉天枢、大横、三阴交、推脊、清小肠、清心经、补脾、掌小横纹、推箕门、中脘、清胃经、清大肠、分腹阴阳、清天河水、退六腑、水底捞明月、顺摩腹以凉血解毒、清热利湿;气阴两伤证推拿方式为揉肺俞、厥阴俞、脾胃俞、揉二人上马、揉足三里和涌泉、推四横纹、捣小天心、清天河水、手分阴阳、顺摩腹、揉三阴交、补脾肺、揉板门、分腹阴阳以养阴益肺和健脾益气。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3.33%,高于对照组77.78%,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疗效机制研究

罗伟等[24]研究针灸百会穴可降低重症手足口病SD大鼠血清中D-D、NSE及NPY水平,从而改善凝血功能,减少脑神经损伤,改善手足口病脑部疾患症状。张选明等[25]运用手足口病方(新疆贝母4g、鱼腥草3g、白鲜皮3g、金银花4g、黄芩4g、荆芥3g、紫草5g、蒲公英5g),通过对治疗前后患儿Th1/Th2细胞因子干扰素γ干扰素、白介素-2、白介素-6、白介素-10水平检测,发现手足口病发病不仅与肠道病毒毒力有关,还与机体免疫功能紊乱引起的细胞因子水平异常有关,尤其是促炎因子与抗炎因子的比例失调密切相关,而手足口病方可以改善患儿免疫功能紊乱。

4小结

小儿手足口病属中医“温病”“时疫”等范畴,中医学对本病从病因病机到诊治规律均进行了深入的阐释,随着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中医药对本病的研究不断获得满意的成果,在诊疗工作中体现出越来越多的优势,并积累了许多有效的经验。众医家多认为本病以邪犯肺脾、湿热熏蒸及气阴亏虚、余邪留恋证多见,故治疗多以清热泻火、化湿解毒为主,兼顾养阴益气;中成药、中医特色疗法以前述治法为原则,随证加减,灵活运用,多有增益。

中医药在治疗小儿手足口病方面,疗效较好,临床用药广泛,治疗手段及给药方式多样。但也有一些需要改进之处:1)按照中医证候学建立统一、规范、相对完善的诊断标准;2)开展大样本、多中心的临床病例观察研究,进一步加强对本病发病机制研究,为中医治疗提供相关实验数据。3)中医药对本病的疗效机制研究较少,需要加强中药方剂、中药药物作用机理研究。4)临床实验的合理性有待提高,许多医疗文献中显示治疗组与对照组中设计变量过多,使得临床研究的可控性及结论的真实性受到影响。

参考文献

[1]汪受传,虞佳尔.中医儿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243-246.
[2]万勇,林云华,尹燕耀,等.90例手足口病临床特征及中医证候特征分析[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3,28(1):272-274.
[3]崔明明,李燕宁,马洪波,等.手足口病临床症候分布规律及其中医证型及体温、皮疹数量、主要实验室检查的相关性[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4,29(12):272-274.
[4]劳慧敏,崔明明,陈鲁,等.手足口病中医证型与实验室指标相关性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6,31(3):825-827.
[5]金培斌.手足口病中医辨证分型与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10相关性研究[J].湖北中医杂志,2019,41(8):17-19.
[6]岳伟,时吉萍,张志强,等.中医辨证论治小儿手足口病[J].吉林中医药,2011,31(12):1189-1191.
[7]关丽霞,赵艾芹,王礼.中医辨证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疗效观察[J].长治医学院学报,2011,25(6):466-467.
[8]孙宏虹.中医辨证联合西医治疗小儿手足口病临床观察[J].河北中医,2016,38(8):1176-1178.
[9]席瑞红,李宏昌,罗玉萍,等.辨证分型用药配合常规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疗效观察[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0,22(7):587-588.
[10]曾义岚,刘勇,陈竹,等.双香草制剂治疗普通型手足口病的临床观察[J].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2016,10(5):594-598.
[11]尹维东.泻黄三仁汤治疗小儿手足口病70例临床观察[J].四川中医,2015,33(8):111-112.
[12]蔡钢,张选明,叶丹,等.清燥养阴方治疗新疆手足口病40例[J].辽宁中医杂志,2011,38(10):2010-2011.
[13]林少云.清热透疹方用于普通型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J].中国医药导报,2016,13(10):100-102.
[14]郭兰芳.儿童回春颗粒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疗效[J].实用临床医学,2012,13(4):79-89.
[15]蔡达.金莲清热泡腾片治疗小儿手足口病(轻证)34例临床观察[J].中医药导报,2014,20(3):49-51.
[16]陈丹,宋春兰,成怡冰,等.醒脑静注射液治疗儿童重型手足口病临床研究[J].河南中医,2016,36(2):229-231.
[17]潘莉.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疗效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杂志,2016,3(53):10210.
[18]王红艳,傅占江,苏秀霞,等.小儿豉翘清热颗粒佐治小儿手足口病的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2012,5(8B):77-78.
[19]柯文炳,李亚.金叶败毒颗粒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疗效观察[J].时珍国医国药,2017,28(4):916-917.
[20]徐彩霞.喜炎平与痰热清注射液治疗手足口病疗效对比研究[J].中医儿科杂志,2014,10(3):50-51.
[21]陈冬梅,田庆林,张双,等.土茯苓苦参外洗联合针灸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效果[J].广东中医,2016,37(13):2031-2033.
[22]杨映,黄建亭,黄建群,等.中药熏洗灌肠结合西药治疗手足口病[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5,21(5):185-188.
[23]黄苑辉,林健瑶,邓文等.小儿推拿疗法对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疗效[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8,28(21):48-49.
[24]罗伟,王军英,刘春雷,等.针灸干预对手足口病模型大鼠血清D-D、NSE及NPY含量的影响[J].中医药导报,2015,21(1):64-66.
[25]张选明,张虹霞,杨百京,等.手足口病方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疗效及对Th1/Th2细胞因子的影响[J].中药药理与临床,2016,32(4):10-109.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5258.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