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中医辨证治疗高原红细胞增多诱发多种顽固性疾病的效果观察论文

发布时间:2020-09-29 14:24:26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研究中医疗法在高原红细胞增多诱发多种顽固性疾病的效果分析。方法选取我院门诊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对高原红细胞增多诱发多种顽固性疾病(头痛、眩晕、胸痹、失眠)采用中医学。结果结合辨证与辨病的基础上,运用痰瘀同治法,疗效满意。结论采用中医学辨证治疗,取得较好疗效,随访1年未复发,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高原病;红细胞增多;中医治疗

本文引用格式:盛全成.中医辨证治疗高原红细胞增多诱发多种顽固性疾病的效果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89):193-194.

0引言

笔者长期行医在海拔3300~3900 m的青海湖北岸,由于常年高寒、风沙、缺氧、强紫外线照射等因素,多发病高原红细胞增多诱发许多新的高原性疑难病症。如由红细胞增多而诱发的心悸、麻痹、失眠、眩晕、肢体麻木、头疼、头晕等,并缠绵难治,历久不愈。血液分析认为均为高原红细胞增多有关[1]。自1989年迄今,笔者在辨证与辨病结合的原则下,运用痰瘀同治法则施治,收到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

 
1临床资料

本组共28例,均为门诊病人,其中男22例,女6例,病程最短为5年者8例,最长者为7~15年共22例,典型临床特征,血象检查均在3次以上,表现为头痛、头晕、头重、记忆力下降、肢麻、眩晕、心悸、失眠等,多有面色紫暗,白睛红赤,口舌发绀。肌肤甲错脱屑,四肢端紫红,舌下静脉涨紫暗等高原瘀血症。

2案例分析

2.1顽固性头痛


常年头痛,血压正常,CT排除脑血管病变及肿瘤,日久不愈,时剧时缓,面色紫,目红唇绀,肢端暗红,在辨证基础上采用痰瘀同治法,方药拟玉真散加川芎,当归,僵蚕,全蝎等。治法:祛痰化瘀,方药:胆南星10 g、防风10 g、白芷30 g、天麻10 g、羌活10 g、白附子10 g、川芎20 g、当归20 g、僵蚕10 g、全蝎8 g、珍珠母30 g、女贞子20 g,5剂,日服1剂。复诊:头痛显著明显减轻,继在上方加地龙、菊花各15 g,服10剂。三诊头痛时有发作,疼痛轻微,面色紫暗,舌质红,舌苔微腻。四诊:头痛月余未发作。诸症消失,面色淡红,舌发淡,苔薄白。后追访1年未复发。

2.2顽固性眩晕

由于高海拔、干燥、风沙等环境因素,有些移居人出现长期眩晕,历久不愈,三年至五年或十多年不等,血压正常或偏低,颈椎、神经系统均无病变,面色带黑,双目发赤,舌质紫暗,临床检验均有红细胞增高趋势,采用半夏天黑白术汤,入泽泻、当归、葛根、土鳖虫、水蛭、川穹、白芍,收效良好。证属痰瘀阻络,心脉痹阻,祛痰化瘀,养心安神,证属痰瘀,阻滞脑络,清阳不升,浊阴不降,脑府失养,治法化痰祛瘀,升清降浊[2]。方药:清半夏12 g、白术10 g、天麻15 g、橘红12 g、茯苓30 g、生姜10 g、当归15 g、川芎10 g、葛根24 g、土鳖虫10 g、水蛭10 g、蜈蚣2条、泽泻30 g、石决明30 g,8剂,水煎日服1剂,复诊眩晕减轻,恶心呕吐消失,昏睡,减轻精神好转,上方加钩藤20 g,8剂。三诊眩晕1周左右发作1次,倦怠昏睡明显减轻,四诊眩晕月余未发,但头脑尚有昏蒙困沉,余症消失。上方以丹参,红花增损,继服20剂,眩晕3月未发作,面色浅红,舌质略红,舌下静脉细淡,舌薄白,脉象缓和。

2.3顽固性胸痹

由于高原红细胞增多,经年不愈,形成血流粘稠,流动迟缓,心主血脉,其华在面,心脉瘀阻,心胸憋气,心悸心痛。甚则痛如针刺刀绞,痛隐臂内侧,舌为心之苗,舌质紫青,舌下静脉怒张青紫,脉涩或结代,血化验红细胞明显增高,笔者自拟清心化瘀汤治之。方药:丹参、川芎、瓜蒌、郁金、清半夏、薤白、远志、三七、酸枣仁、炙甘草、川贝母,心阳虚加桂枝、茯苓,心阴虚加麦冬、黄精。证属痰瘀阻络,心脉痹阻,祛痰化瘀,养心安神,方药:自拟清心化瘀汤:丹参30 g、川芎18 g、瓜萎30 g、郁金10 g、清半夏10 g、薤白15 g、三七30 g冲服,酸枣仁30 g、炙甘草18 g、川贝母10 g、远志10 g、麦冬10 g、黄精10 g,7剂水煎,日服1剂,二诊心痛胸闷减轻,五心烦热,心痛胸憋气明显消失,上方加太子参40 g,8剂,三诊心痛胸憋气消失,五心烦热,臂内痛不复,面色浅红润,舌质暗,舌下静脉细小,色红,苔薄白,脉沉细弦,四诊症状基本消失,未观察血液成分改变,上药继服30剂,上述面色,舌质均变淡红。

2.4顽固性失眠

红细胞增多引发顽固失眠日久不愈,笔者以血府逐瘀汤加酸枣仁、百合、琥珀疗效颇佳。中医诊断:不寐,瘀症,证属痰瘀扰神,心肾不交。治法,痰瘀合治,养心安神。方药:当归10 g,川芎10 g,生地15 g,赤芍10 g,炙甘草15 g,桔梗6 g,柴胡6 g,枳壳6 g,桃仁10 g,红花10 g,酸枣仁30 g,百合30 g,石菖蒲10 g,远志10 g,琥珀3 g冲服,10剂,水煎,日服1剂,二诊:睡眠每夜能睡4 h,心烦减轻,上方加麦冬10 g,继服16剂,三诊:4~6 h,精神大振,心烦消失,宗方服至26剂,睡眠正常,诸症消失。

3讨论

高原红细胞增多症其本身是一种慢性病,日久失治而诱发新的慢性疑难病,在高原地区很多见,尤以诱发损伤心肺脑脏器的较多,其病通过血液化验,发现血液中原有细胞成分显著改变。从中医学角度观察,均具有瘀证体征,笔者在临床中便谓之为高原瘀症,但单纯用活血化瘀药治疗疗效欠佳。笔者运用淤血学说与痰饮学说相结合,拟痰瘀同治法,治疗此病,不仅缩短病程,而且显著提高疗效,本法对高原红细胞增多症引发的慢性疑难病具有多方位的综合疗效[3]。

\

 
参考文献

[1]戚秀中,殷子斐,张慧卿,等.高原红细胞增多症的中医治疗[J].西北国防医学杂志,2012,33(1):53-55.
[2]邹澍宣.中医药治疗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探析[J].天津中医药,2014,31(5):278-280.
[3]沈永勤.中药防治高原红细胞增多症用药规律分析[J].时珍国医国药,2010,21(5):1206-1207.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5234.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