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中药熏洗湿敷法治疗慢性盆腔炎临床观察论文

发布时间:2020-09-29 14:04:22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研究慢性盆腔炎在中药熏洗湿敷治疗下的控制有效程度。方法选择145例已确诊慢性盆腔炎病患,均给予常规西药静滴控制炎症,对其中70例联合中药熏洗湿敷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炎症控制有效程度、自觉疼痛程度及复发率控制。结果单纯西药静滴下的对照组有效性84%,观察组为92.86%;治疗后对照组VAS评分降至(2.15±0.24)分,观察组降至(0.81±0.07)分;对照组复发率为13.33%;观察组复发率为4.29%。结论慢性盆腔炎采用中药熏洗湿敷可帮助药物有效成分直达病所,在有效吸收程度上更强,因此对炎症及疼痛程度的控制效果更佳。

关键词:慢性盆腔炎;熏洗湿敷法;VAS评分

本文引用格式:罗玉红.中药熏洗湿敷法治疗慢性盆腔炎临床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88):180+183.

0引言

在妇科疾病中,慢性盆腔炎属于常见类型,病灶集中在盆腔腹膜及生殖器官结缔组织上,大多为细菌引发以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炎性反应[1]。按照发病部位的不同,慢性盆腔炎可分为盆腔结缔组织炎、附件炎、宫体炎等[2]。若单纯采用西药治疗可能存在较高复发率,本次研究以对比形式观察了中药熏洗湿敷法对慢性盆腔炎的控制作用。

\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在2017年1月至次年6月期间收治的慢性盆腔炎住院病患共145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两组。对照组(75例)中年龄区间处于32-62岁,平均(47.09±3.11)岁;盆腔炎病程在3个月至4年,平均(25.61±5.18)个月。观察组(70例)中年龄区间处于30-62岁,平均(46.84±2.95)岁;盆腔炎病程在3个月至4年,平均(25.39±4.62)个月。组间基础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纳入标准:经我院B超联合妇科检查确诊为慢性盆腔炎。子宫中轻度按压痛,盆腔缔结组织炎病患子宫粘连固定或活动受限,子宫双侧或单侧增粗、增厚,子宫双侧或单侧存在条索状物,部分可触及增粗条索状输卵管。剔除标准:妊娠期、哺乳期妇女,肝肾功能不全,子宫内膜异位症,结核或肿瘤者。

1.2一般方法。两组入院后均常规清洁会阴处,给予甲硝唑氯化钠联合左氧氟沙星静脉滴注治疗,每日给药一次,连续静滴一周。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中药熏洗湿敷操作。取10 g没药、8 g秦艽、12 g木瓜、6 g川乌、6 g党参、6 g败酱草、5 g红花、6 g浮香、10 g防风、10 g草乌、6 g丹参、6 g当归、10 g赤芍、10 g蒲公英。将上述药方使用中药装置高压锅处理得到高压蒸汽,以蒸汽熏蒸患者下腹部20分钟,控制熏蒸温度为50±2℃。在完成中药熏蒸后,将剩余药汤去渣取汁后在会阴处及下腹部湿敷,每次10分钟。中药治疗每日一次,连续30天。

1.3观察指标[3]。临床疗效判定标准:显效——腹部按压痛、子宫活动受限、腹部疼痛、炎症基本消失,达到痊愈标准;有效——炎症明显好转但仍需用药控制,患者腰部及下腹部存在轻度酸痛感;无效——炎症并无明显好转迹象,盆腔炎症状未减轻。以VAS视觉模拟评分法令患者自行判断因慢性盆腔炎所致疼痛程度。采用电话随访通知复查方式了解患者慢性盆腔炎复发情况。

1.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疼痛评分以均数±标准差表示,以t检验;临床治疗效果以[n(%)]表示,以卡方检验。若P<0.05表示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临床疗效。比较两组盆腔炎患者在不同用药模式下病情控制有效程度,显示对照组有效性为84%,观察组为92.86%(P<0.05),详见表1。


\
 

2.2疼痛程度。比较两组病患在治疗前后因慢性盆腔炎所致疼痛感程度,显示对照组治疗前VAS评分为(5.88±0.46)分,质量后降至(2.15±0.24)分;观察组治疗前VAS评分为(5.90±0.37)分,质量后降至(0.81±0.07)分;治疗后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复发率。经电话通知随访,145例患者实现100%复查。对照组中出现10例复发,复发率为13.33%;观察组中出现3例复发,复发率为4.29%。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近年来应用中医药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研究逐渐增多,具有明显优势,中医根据其病证将其归为“带下病”“妇人腹痛”等疾病范畴[4],并认为本病的病因病机是由湿、热、瘀、虚几方面引起,湿热之邪侵袭冲、任、带脉,血行受阻,冲任经脉不利,经血滞于胞中,久病入血化瘀化热,久病伤正,正虚邪恋[5]。因此湿热瘀阻为慢性盆腔炎的主要病因病机,应以活血消癥、清热利湿止痛为治疗大法。慢性盆腔炎疾病包含盆腔腹膜炎、盆腔结缔组织炎、输卵管炎、子宫内膜炎等多种类型,常表现为多个部位同时出现炎症。大多由于产后感染、流产、经期不洁、手术等因素造成。常规治疗方案中需要以抗生素为主,强调对炎症的控制。但由于慢性盆腔炎往往病程较长,细菌容易出现耐药性,且药物可能无法到达深入位置,炎性病灶与抗炎药的接触程度不高,因此炎症呈现出顽固状态,久治不愈,疗效欠佳。

在中医研究中,慢性盆腔炎被归为腹痛范畴。由于气血运行不畅、湿热郁结、肝肾亏虚造成疼痛感。治疗上应以活血化瘀、扶正固本为主。中药熏蒸湿敷法是最为常见且操作最简单的中医治疗方式,熏蒸操作可通过皮肤将药效成分有效吸收,通过持续熏蒸可达到渗透作用,药物进入血液循环。湿敷操作则利用熏蒸所剩药物汤汁达到进一步巩固之效。

现代临床医学研究认为,慢性盆腔炎的出现在于在疾病急性期未彻底治疗所致,若患者体虚将造成迁延不愈。慢性盆腔炎多由于患者素体虚弱、经络阻痹、寒邪入侵所致,由于病程较长,常存在痰瘀互结,病机在于湿热下注、寒凝血瘀。临床表现为小幅坠胀感、消除疼痛感、白带异常、分泌物发黄并伴有异味。西医治疗多采用抗生素模式,无论是静滴还是口服,长时间用药下均存在出现耐药菌的可能性。加上人体盆腔结缔组织变硬、局部血液循环状态不理想,导致抗生素治疗深度不足,看似控制了炎症,实则无法根治。采用中医熏洗湿敷治疗不再局限于痹症,在慢性盆腔炎中的应用可协调药物与热度,增强药物成分的有效吸收。药方中的没药、乳香等可通络化瘀、活血止痛,蒲公英、红藤可解毒清热并消炎除湿,败酱草可作用于白细胞提升吞噬能力,当归与党参是提升机体免疫力及抵抗力的良药。诸药调和下以清热解毒、消炎抗菌为主治,让药物在温度的作用下深入经络。

根据本自研究结果,采用中药熏洗湿敷治疗下的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2.86%,疼痛评分下降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且复发率控制在4.29%,远低于对照组的13.33%。证实在常规西药消除炎症基础上联合中药熏洗湿敷治疗可促使病灶得到强化干预,在标本兼治下提升慢性盆腔炎控制有效性。总之,对慢性盆腔炎采用西药静滴消炎联合中药存熏洗湿敷治疗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林晓静.慢性盆腔炎临床治疗中运用中医针刺配合中药熏蒸的疗效观察[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50):1+6.
[2]严海浓,夏海琴.对接受清瘀方督脉熏蒸和中药保留灌肠治疗的慢性盆腔炎患者进行全面护理的效果[J].当代医药论丛,2018,16(12):268-269.
[3]刘仙芝.探究对慢性盆腔炎给予妇科千金胶囊与中药熏蒸联合治疗的效果[J].北方药学,2017,14(10):31.
[4]杨艺清.清瘀方熏蒸配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36例临床观察及护理[J].光明中医,2014,29(09):1981-1982.
[5]黄红莲.妇炎清汤配合药物熏蒸治疗慢性盆腔炎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22):190-191.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5229.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