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痔疮的发病与治疗论文

发布时间:2020-09-29 11:12:30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临床上痔疮属于常见病症,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虽然其对人体危害并不严重,但在患者心理和生理以及日常生活上均造成较大影响,从而使得患者生活质量降低。

关键词:痔疮;发病机制;治疗方案

本文引用格式:杨洋.痔疮的发病与治疗[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88):40-41.

Occurrence and Treatment of Hemorrhoids

YANG Yang

(Shandong Yellow River Hospital,Shandong Yellow River Bureau,Jinan Shandong 250032)

ABSTRACT:Hemorrhoid is a common clinical disease with high incidence.Although it does not harm human body seriously,it has great effect on psychology,physiology and daily life of patients,and reduces life quality of patients.

KEY WORDS:Hemorrhoid;Pathogenesis;Treatment scheme

0引言

痔疮发病因素较为复杂,同时兼具病患生理因素和外界环境因素双方面影响,痔疮复发率较高,难以彻底治愈。痔疮具有基数广以及发病人群跨度大等特点,发病时患者因难受异常,对外难以启齿等原因往往导致治疗延误。对此本文通过分析痔疮发病原因和机制,结合目前临床上最新治疗方案进行综述。

1痔疮发病机制

痔疮发病机制临床上提出过的主要包括肛垫下移学说和静脉曲张学说,前者提供了吻合器技术发展进步的有效依据。而后者则随着近些年来临床研究发现该学说存在一定质疑,静脉曲张学说认为肛门粘膜的静脉以及肛门直肠底部不存在静脉瓣,而肛门黏膜处静脉曲张所生成的静脉柔软团会受到静脉回流障碍而诱发。而有临床研究者证实,痔疮静脉丛从婴幼儿起至健康成人均有静脉扩张的趋势,因此可以认为静脉曲张是一种生理性扩张的正常现象[1]。而痔疮目前也以肛垫下移学说为主要的临床理论,该学说认为,黏膜下肌、纤维结缔组织以及血管等联合构成缸垫,是一种正常的钢管结构。但人们年龄加大机体衰老,肛管黏膜下肌发生退行性变化,动静脉吻合管在肛管粘膜下较为丰富,当调节失衡时则使得动脉血大量流入静脉内,从而造成肛垫内静息压急剧上升,最终导致静脉扩张、迂曲现象。而肛垫拖垂下移趋势受到了静脉充血性肥大的影响,久而久之,患者则会发生肛门出血、疼痛、嵌顿、脱垂的症状,由此痔疮产生[2]。

\

 
1.1主要发病原因

(1)人体生理结构因素,在现代解剖中发现,直肠和分支静脉瓣并不存在,也无阀门。而当人类直立行走时,静脉组织液在地球引力的作用下由直肠流至心脏时,血液淤积很容易发生在肛门直肠尾部,从而诱发肛门黏膜静脉丛病变,出现增生、曲张等现状,增加了痔疮发生率。

(2)伴有其他疾病,社会不断发展的同时人们生活结构不断加快,在进行诸多场所活动时患者肠道处于长时间的负荷过重状态从而引发便秘。而肛门压力增大,不良刺激增多,时间越长肛门直肠尾部血管非正常充血就越严重,也会增加痔疮发生率。此外,常见的感染性疾病如肠道感染、痢疾等对肛门粘膜静脉血管也会造成压迫[3]。

(3)在现代社会中,特别是城市人们日常生活娱乐设施较为丰富,人们的饮食习惯以及生活规律往往出现混乱,从而使得人们新陈代谢失衡,生物钟紊乱,上述外界因素因素均可导致痔疮发生。如人们上厕所时,喜欢玩手机和看报纸,则会直接加大肛门直肠压力;在饮食方面,如对刺激性或辛辣食物食用较多,加上经常饮酒,也会刺激肛门黏膜,肛门发生非正常充血。而对纤维素或水果等摄入量较少,不利于肠道蠕动,肠道毒素也会增加,从而导致痔疮引发;职业因素,相关研究表明[4],职业也会成为痔疮的引发因素。如在教师、司机以及都市白领工作者痔疮发病率较高,因其久站或久坐,肛门直肠静脉在缺乏下肢锻炼时回流困难,直肠底部出现血液淤积,从而充血肛门黏膜。

2国内外血流动力学和直肠血管解剖的研究

于水等人[5]认为,直肠下动脉、直肠上动脉终末支以及肛门动脉对肛垫区进行血液供应。直肠上动脉属于肛门最重要、最大的一支血管,其来源于肠系膜下动脉。直肠下动脉供应齿状线以下的肛管肌肉及肛周皮肤,同时还供应黏膜下层,吻合于肛门动脉和直肠上动脉终末支。肛门动脉分布于内外括约肌、肛提肌以及肛周皮肤,其分支吻合于直肠下动脉和直肠上动脉,处于黏膜下层。国外研究表明,黏膜下层的血管模式较为独特,即动静脉吻合,指的是小静脉和小动脉间直接吻合,通过毛细血管可对肛垫区的血流量和温度进行调节。而吻合血管出现功能调节障碍时,肛垫黏膜动静脉血发生转化,而痔疮出血表现出红色由此得以解释。国外研究发现,患者在30岁后粘膜下肌出现退化,肛垫回缩发生障碍,肛垫静息压受到吻合血管血流灌注影响而加大,同时肛垫体积也和肛垫内血流量大小以及动静脉吻合管开放程度存在密切关联,肛垫充血的同时,黏膜下肌断裂、伸长加重,容易演变为脱坠垂。

3痔疮临床治疗方式

3.1传统痔疮切除术,此类手术方式临床上较为常用,通过对患者进行氯化钠溶液灌肠然后实施局部或骶管麻醉,在肛门消毒,指检,扩肛后,牵拉外痔,暴露内痔,切开外痔皮肤,提起创源皮肤后进行分离,完全游离痔疮组织以及静脉曲张团,然后弯血管钳夹住内痔根部,下方则实施穿缝扎,可行8字形切除结扎线的痔组织,痔核处理同上。但传统方法治疗痔疮复发率较高。

3.2多普勒超声引导,其主要操作内容为,常规钢管指检、消毒、扩肛,将特制肛门镜和超声多普勒痔动脉检测仪置入肛门,然后旋转肛门镜仔细寻找致动脉,观察内部情况,当多普勒信号明显时,即可对痔动脉进行缝合。血管缝合通过推进器结扎,再次旋转肛门镜检测结扎效果。痔动脉结扎完毕后退出多普勒超声肛门镜缝合固定脱垂痔核。张吕盛[6]通过对50例痔疮患者实施超声多普勒引导直肠肛门修复术和下肢动脉结扎术治疗后,临床疗效较为显著,同时住院时间和术后疼痛评分均优于传统手术治疗,建议可推广。

3.3自动痔疮套扎术,患者常规检查准备后,取截石位,常规铺巾消毒,肛门置入扩张器,准确固定齿状线位置,通过自动套扎腔以及负压吸引器连接,在进行套扎腔头和套扎痔核时需保持45°角度,然后痔核抽取,如压力小于0.9 mPa,则可将套扎胶圈自动释放,套扎痔块部位时可行3-5个,如痔核脱出不足两个,则需重复进行套扎操作。方震,何先会[7]等对轻中度痔疮特点进行探究后,通过自动痔疮套扎术治疗发现,临床疗效高达90%,且并发症较低,临床价值较为理想。

4结论

临床肛门疾病中痔疮属于常见的一种,即指的是肛门粘膜静脉丛和肛门直肠尾部产生曲张,从而出现一个及以上静脉团。痔疮在临床上分为外痔、内痔以及混合痔等三个类型,也是一种慢性肛门疾病。该疾病诱因具有多样化,患者会受到不良生活习惯、肠道疾病、入外界环境以及入厕习惯等因素从而导致痔疮诱发的可能性,痔疮在影响患者身体健康的同时,更多的是对其日常生活造成严重影响,而痔疮还具有年龄增大而上升的发病趋势[8-10]。在性别方面,痔疮男女患病率存在差异,通常而言女性多于男性,同时痔疮处理不正确、不及时也会导致并发症的发生。因此,探讨发病机制的同时还需重视痔疮防,结合患者实际实施制定正确诊疗方案。


\

 
参考文献

[1]李斌,张狄,宋双临,等.针药并用治疗炎性外痔临床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9,38(02):210-213.
[2]林晖.痔动脉治疗的再认识与术式创新研究概况[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19,25(01):109-113.
[3]朱继宏,马富明,李峰.RPH-4治疗肛肠疾病的临床研究进展[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14):85+87.
[4]吴建方.手术治疗痔疮临床疗效及发病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4,30(29):54+56.
[5]于水,孙成建.痔疮的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J].青岛大学学报(医学版),2018,54(01):123-126.
[6]张吕盛.超声多普勒引导下痔动脉结扎术结合直肠肛门修复术治疗痔病的临床疗效[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9,32(04):544-546.
[7]方震,何先会.探讨自动痔疮套扎术治疗轻中度痔疮的临床特点及情况[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15):86+88.
[8]陈长香,刘海娟,高红霞,等.痔疮发病的危险因素研究及健康教育[J].护士进修杂志,2002,17(5):328-329.
[9]战晓农,余成栋,刘恋,等.痔疮发病的相关因素与防治[J].新中医,2007,39(8):81-82.
[10]周秀扣.痔疮的致病因素及其预防与保健[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1994(3):54-55.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5210.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