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针灸结合康复治疗脑卒中后并发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研究进展论文

发布时间:2020-09-29 09:30:18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肩手综合征是脑卒中较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患者因上肢水肿,肩部及上肢疼痛或肩关节脱位等因素影响活动,对康复训练造成很大的影响。而患侧若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保持功能锻炼,残存的功能将受到限制或者消失,造成患侧肢体肌肉废用性萎缩。本文对近五年来针灸结合康复治疗脑卒中后并发肩手综合征的临床进展进行总结,以期探索该病适宜临床推广的综合治疗手段。

关键词:针灸;康复;脑卒中;肩手综合征

本文引用格式:黄艳芳,覃国焕,潘琼婷,等.针灸结合康复治疗脑卒中后并发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研究进展[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89):214-215.

0引言

肩手综合征是脑卒中较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患者通常出现上肢水肿,肩部及上肢疼痛感明显,甚则肩关节脱位等临床表现。脑卒中后并发肩手综合征会对患者上肢的活动功能造成影响,若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残存的功能将受到限制或者消失。临床上常采取针灸结合康复锻炼等方法进行治疗,现总结其研究进展如下。

\

 
1肩手综合征的概念以及临床表现

1.1肩手综合征的概念


肩手综合征是患者手部出现浮肿,具有强烈的疼痛感,导致手部功能受到限制的一种综合症状。男女均有可能患病,主要发病人群为45~78岁的中老年脑卒中患者,据相关数据统计,近90%的脑卒中后并发肩手综合征患者年龄在50岁及以上,心机梗死,上肢创伤,肩关节等疾病亦有可能引发肩手综合征,但也有部分患者是在发生肩手综合征之后才出现上述症状。说明肩手综合征可以是原发疾病,也可以是因其他因素而导致的疾病[1]。

1.2肩手综合征的临床表现

肩手综合征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可分为三期。1期即急性期,患者手部有明显疼痛,关节活动受到限制,通常为单侧。并且因伴随着肿胀,患者手部被动活动之后有剧烈疼痛感,1期症状持续时间一般为3~6个月。在1期期间,对患者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可使临床症状得到明显的改善,若未及时就医,病症则会加剧,并加速进入第2期。2期即营养障碍期,患者手部疼痛感加剧,肿胀现象有所改善,但手部肌肉以及腕关节呈萎缩状态。此种情况需及时促进患者手部功能活动恢复,使患者肌肉萎缩情况得到改善,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3期患者已无疼痛感和水肿现象,但手部的活动功能严重受损,最后形成固定的畸形手,三期即为晚期,属于不可逆的阶段。因此,在对肩手综合征实施治疗时,应在1~2期采取治疗手段[2]。

2对肩手综合征的认知

2.1现代医学对肩手综合征的认知


肩手综合征是由多种因素共同导致的结果,如周围神经损伤,中枢神经系统的变化,以及交感神经作用等,有学者认为交感神经与传入神经藕联导致的恶性循环是其主要发病机制之一。脑卒中患者在卧床或者坐位期间,其手臂长时间垂于体侧,腕关节呈屈曲位,导致上肢静脉回流受阻,引起患者前臂肿大;此外,过度牵拉也可导致炎症反应,加剧患者肩部及上肢水肿、疼痛感加重而影响活动和康复锻炼。

现代医学对于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主张早期防预,大部分学者认为应对此患者采用综合性康复措施,达到消除患者手部肿胀症状的目的,使疼痛和僵硬挛缩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现代医学针对肩手综合征主要采用药物治疗,物理康复治疗以及神经阻滞手术治疗,比如关节松动术便能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感,改善手部关节活动,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3]。

2.2中医对肩手综合征的认知

在历代医学资料中,并无肩手综合征这一说法,但对肩手综合征的表现症状记载较为详细。例如,《针灸甲乙经》中提到:“偏枯,臂腕发痛,射屈不能伸”。认为该病的病因主要为血虚与血瘀为主。对其治疗应采用针灸的治疗方式,针灸可以舒筋活络,解痉止痛以及祛风养血等作用,对肩手综合征具有一定的疗效,部分学者采用针灸疗法对患者进行治疗,均取得了不错的效果[4]。

2.3壮医对肩手综合征的认知

壮医认为,肩手综合征是因风寒湿毒入侵人体,使得患者气血瘀滞,主要阻滞患者的肩部和上肢。引起患者肩部关节或上肢疼痛肿胀等不适,活动范围受限。采用壮医针灸治疗法,可祛瘀,解毒,补虚,临床效果较好[5]。

3对肩手综合征的治疗

脑卒中后肩手综合症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具有严重的影响,在临床上引起了高度重视,在此种疾病的治疗方式较多,最常用的方法有针灸、康复等,以下对其具体措施展开叙述。

3.1针灸治疗

针灸可以促使神经得到修复同时促进血液循环,通过针灸刺激患侧肌群运动神经,使局部微循环得以改善,加快体液回流,让患者上肢水肿得到消除,缓解疼痛。有学者通过研究认为,采用针灸治疗肩手综合征,止痛效果较为显著。

3.2康复治疗

康复治疗包括运动治疗,心理疏导,向心压缩性缠绕以及康复宣教和关节松动术等。向心压缩性缠绕即采用直径为2 mm长线在指尖处压好游离端向近端缠绕至根部,后抽动游离端让缠绕长线释放,范围由拇指到四肢,最终从手掌向腕关节释放缠绕,4次/d。关节松动术属于一种现代康复治疗手段,可治疗因力学因素所导致的关节功能障碍,对肩手综合征具有显著的疗效,并且所需设备与人员较少,仅仅需要一名专业的治疗师和一张治疗床,以及患者本身的配合,具有方便快捷、易于推广的优势[6]。

3.3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

针灸、康复训练以及中药治疗脑卒中后并发肩手综合征都有各自的优势,其中,针灸与康复训练间能够互补,有相关研究表明,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的治疗效果要优于单一治疗方式,目前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受到了较为广泛的关注。在邵彦、邓春丽[7]等研究中,也得出温针灸结合关节松动术的临床疗效高于仅仅使用关节松动术的患者的临床疗效。可显著缓解患者肩周疼痛和肩关节活动范围受到阻碍等现象。

\

 
4结论

肩手综合征是脑卒患者中常见并发症之一,临床上对此种疾病十分重视,肩手部功能障碍直接影响患者的生活,严重可导致患者产生精神抑郁症,使社会和患者家庭的负担加重。目前,现代医学对此病的发病机制而未形成统一定论,还未制定权威规范的诊疗指南。目前研究认为其发病机制可能有以下几点[8]:(1)患者中枢神经受到损伤,导致部分神经功能出现障碍。(2)肌张力异常引起肩关节功能变化导致局部受损。(3)腕关节过分屈曲或长期受到压迫。(4)康复运动不合理,牵拉过度导致患者手部功能障碍,疼痛加剧。据研究表明,对于脑卒中后并发肩手综合征患者治疗手段趋向多样化,却并无最佳的一种治疗手段,缺乏明确性和系统性,具体治疗措施还需根据患者的病情制定,而采用壮医针灸联合关节松动术治疗该病具有一定的临床研究价值。

参考文献

[1]房建,王爱菊,贾红玲,等.近5年针药结合治疗肩手综合征临床研究进展[J].中医药信息,2018,35(1):120-123.
[2]庄兰英,张宝霞.补阳还五汤配合针灸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研究[J].临床医药实践,2017,26(8):577-579.
[3]支芳,林星镇,袁娟.针灸联合推拿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研究[J].光明中医,2017,32(17):2536-2538.
[4]刘明英.温针灸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效果分析[J].家庭医药,2017,29(1):100-101.
[5]王丽丽.78例针灸取穴联合巴氯芬治疗肩手综合征效果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7,15(28):157-159.
[6]黄春水,樊文朝,余安胜,等.八邪透刺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手肿胀疗效观察[J].中国针灸,2017,37(2):121-124.
[7]邵彦,邓春丽.温针灸配关节松动术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7,36(12):133.
[8]高翱.不同针灸疗法结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观察[J].中医药信息,2017,34(2):86-89.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5187.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