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针对性护理干预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负面精神状态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论文

发布时间:2020-09-29 09:15:05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分析针对性护理干预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负面精神状态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在我营区居住的老年冠心病患者,共80例,随机分组,每组40例。对照组做好常规指导工作,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开展针对性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具体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且SDS、SAS评分明显降低(P<0.05)。结论针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经针对性护理干预后能够极大的改善负面精神状态,极大的提高生活质量,临床应用价值高。

关键词:针对性护理干预;老年冠心病;负面精神状态;生活质量

本文引用格式:刘广彦.针对性护理干预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负面精神状态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88):325+327.

0引言

冠心病作为一种心血管系统疾病,在临床上比较常见,在老年人群中比较常见,与形成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而造成的动脉狭窄或阻塞有很大关系,若干预不及时则极易诱发不良后果,如心绞痛和心肌缺血等,在临床上具有很高的致死率与致残率。按照流行病学的研究,该病发生率逐年增加,且已经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1]。现选取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就如何改善生活质量而进行深入的研究,详情介绍如下。

\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营区所在2018年01月至2019年01月诊治的8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进行研究,男48例、女32例,随机分组,每组各有40例。观察组66-86岁,平均年龄(69.81±6.50)岁;对照组年龄67-85岁,平均年龄
(70.12±6.62)岁;合并疾病:高血压、高血脂和糖尿病。两组间差异性不明显,P>0.05。

1.2方法。对照组:常规护理,就冠心病知识进行健康教育,做好心内科基础护理工作。观察组:在上述护理基础上开展针对性护理干预,详情如下:

1.2.1饮食、运动护理:积极向的患者介绍治疗环境、主治医生与责任护士,积极主动的与患者交谈,过程中对其饮食喜好、活动规律等进行充分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完成个性化康复方案的制定,并循序渐进的开展,对养成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性明确告知患者,确保患者能够打心底主动的接受。同时,根据患者自身身体状况结合营养科建议,为每位患者制定针对性的食谱与运动方案,每天保证能够摄入充足的蛋白质,对总热量尤其是胆固醇进行严格控制,食盐每天必须少于5g;严格按照少食多餐的原则,及时给患者补充纤维素丰富的食物,如新鲜的蔬菜和水果等;为患者选择合适的运动方法,如慢速跑动、游泳和快不行走等,根据每位患者的实际耐受程度来确定运动量量,前一个月每周安排三次运动,每次半个小时,之后根据身体情况逐渐加量[2]。

1.2.2睡眠护理:针对睡眠不佳患者需要做好干预护理工作,如睡前泡脚、听舒缓的音乐等,确保在心情放松的情况下入睡,以此有助于睡眠质量的不断提高。

1.2.3健康指导:安排临床经验丰富、资历高的护理人员为指导患者如何进行自我护理,将宣传手册与视频光碟发放给每位患者,将复诊时间确定下来,同时为便于随访记录患者的详细联系方式。

1.2.4随访: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前两月每周随后那个1次,3-4月每两周一次,5-6个月时每月随访一次,过程中将患者病情恢复情况认真记录下来,指导患者如何进行科学的饮食并提供健康方面的指导,与此同时进行适当的心理安慰,指导患者逐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1.3观察指标。采用SF-36(健康调查量表)来综合评价患者的生活质量,利用SDS(抑郁)和SAS(焦虑)量表评价患者的精神状态[3]。

1.4统计学分析。采用统计软件SPSS 22.0分析,计数资料取率(%),计量资料取平均值±标准差(±s),组间率对比取χ2检验(或t检验),P<0.05具统计差异。

2结果

2.1生活质量。观察组的躯体功能评分为(92.26±5.36)、精神状态(94.16±4.58)、行为能力(94.82±4.58)、认知能力(96.62±3.25);对照组分别对应的数值为(80.51±3.62)、(81、41±4.16)、(81.69±4.53)、(80.69±6.51),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精神状态。护理前,两组患者的SDS、SAS评分经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尽管两组评分均有所降低,但是观察组仍然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详情见下表1。

\
 

3讨论

冠心病的产生与各方面因素有关,如遗传、环境、年龄、吸烟、饮食习惯等,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极大的增加了发病人数,若处理不及时则极易打击患者的精神状态,并降低生活质量。经调查发现,住院期间有超过15%的患者会出现精神状态不佳的情况,如焦虑、抑郁等,对于此医学界必须给予高度重视,将在常规护理项目中加入心理与精神情志护理。这些情绪的存在除了会降低患者依从性而拒绝治疗之外,甚至还会加重躯体症状,为此及早开展护理干预,对于病情恢复越有效。

针对性护理能够按照患者病情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实现对症护理,这是一种新型护理方式,能够促使患者积极的面对自身疾病,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与此同时,有助于良好生活、饮食习惯的养成,增强自身保护意识,致力于促进自身护理能力的不断提高。

在本次研究中,相比较于仅给予常规护理的对照组而言,观察组经针对性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的焦虑、抑郁情绪得到有效缓解,生活质量显著提高,P<0.05。

综上所述,针对性护理干预在老年冠心病治疗当中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有助于极大的改善精神状态,并提高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进行广泛的推广。

参考文献

[1]刘伊莎.针对性护理干预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负面精神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9,26(03):152.
[2]黄青青.针对性护理干预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负面精神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03):57+61.
[3]程玉芬.针对性护理干预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负面精神状态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探究[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99):88-89.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5183.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