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早期机械通气治疗重症肺炎的疗效论文

发布时间:2020-09-28 15:38:54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研究对重症肺炎患者早期进行机械通气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自2017年12月至2019年2月在我院诊断并治疗的重症肺炎患者总共110例进行此次医学研究,随机均分成两个研究小组,其中,采用早期机械通气治疗的一组患者设定为实验组,另一组常规治疗的患者设定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8 h后,呼吸频率、心率、动脉血氧分压以及氧合指数等反应呼吸功能与氧含量的指标的差异,比较治疗结束后住院时间以及治疗的有效率差别。结果研究发现,实验组患者治疗8 h后呼吸功能与机体氧含量的相关指标表现明显优于对照组,同时该组患者住院时间明显更短,治疗有效率更高,以上指标比较,P<0.05。结论对急诊重症肺炎患者早期进行机械通气治疗,可以改善患者呼吸功能,促进患者相应症状的恢复,提高治疗的有效率,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痛苦,是一种优秀的值得大力推广的临床治疗方案。

关键词:重症肺炎;早期机械通气;治疗效果

本文引用格式:肖唐杰,陈素娥.早期机械通气治疗重症肺炎的疗效[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95):114+116.

0引言

重症肺炎指的是患者肺脏发生严重的、难以控制的微生物感染与炎症反应[1]。该病十分危重,研究与实践表明,即使依据现有临床规范合理运用抗生素并进行相应治疗,患者的死亡率仍然居高不下,而且病情进展迅速,很难控制,很多患者都需要转入ICU进一步进行治疗与监护[2]。对患者进行机械通气治疗是诊疗指南中推荐的基本治疗手段,但是具体何时进行机械通气临床尚无定论,一些研究表明,早期即进行机械通气对患者有较大的积极意义,利于病情的控制[3]。为了探讨此种结论的信度,本院特进行本次研究,现将具体情况报道如下。

\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经患者同意和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实施,选择自2017年12月至2019年2月在我院诊断并治疗的重症肺炎患者总共110例进行此次医学研究,依照随机数字表的方案平均分成两个研究小组,所有患者年龄39-77岁,平均(59.37±2.98)岁,其中,男65例,女45例。纳入两个研究小组的患者年龄、性别构成等基本资料比较,差异在统计学上无意义,可以进行比较研究,P>0.05。这次研究纳入的患者都经我院诊断确诊重症肺炎。

1.2方法。所有患者一开始就按照临床治疗规范应用相关抗生素,在细菌学检测结果明确以前,可以经验性应用。同时评估患者基本情况,对症进行平喘、退热等治疗。实验组患者在治疗的早期就进行无创机械通气(NIV)干预治疗:选择BiPAP模式,通气模式选择S/T,即自主呼吸/定时,IPAP依照患者实际情况选择8-20 cmH20,EPAP则设定为4-8 cmH20,FiO2保持为60%-80%,患者的呼吸频率(F)设定为16-20次/min。注意治疗过程中密切监测血气分析,依照结果不同适时调整,严格将血氧饱和度控制在90%以上。当患者症状逐渐加重,符合气管插管指征时,立即进行插管处理。

1.3观察指标。记录患者治疗8 h后,呼吸频率、心率、动脉血氧分压以及氧合指数等反应呼吸功能与机体氧含量的指标的水平,同时记录治疗结束后患者住院时间的差别,比较最终治疗的有效率。

1.4统计学分析。实验数据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相应处理,计量资料表示形式是(±s),用t-test,计数资料选取卡方检验,P<0.05。

2结果

2.1肺功能指标与住院时间的比较。治疗8h后,实验组患者呼吸频率较对照组更低,患者血氧分压以及氧合指数等反应机体供氧状态的指标也明显优于对照组,同时实验组患者心率比对照组更低,且治疗结束后,实验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明显比对照组更短,P<0.05,详见表1。


\
 


2.2组间患者治疗有效率的差异。疗程结束后,实验组患者共53例治疗成功,有效率为96.36%;对照组共40例患者治疗成功,有效率为72.73%,实验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重症肺炎是呼吸科以及重症医学科工作中比较常见的严重疾病,该病进展迅速,如果不及时处理,患者很容易因为正常呼吸功能的丧失以及严重的全身炎症反应而导致死亡[4-5]。因此,重症肺炎历来是临床工作者关注的重点,也是临床救治工作的难点[6]。研究证明,重症肺炎发生时,患者肺组织发生广泛地炎症细胞浸润,进而介导肺泡部位细小血管的免疫损伤,导致相应部位血管渗出增多[7],引起肺组织水肿,肺脏换气与通气功能均受到严重的影响,导致许多呼吸困难等症状的出现,危及患者的生命[8]。

本次研究中对患者进行的早期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基本工作原理是在患者吸气运动时,施加一个气道正压,可以帮助患者克服过大的气道阻力[9]。通过这种方式,减少患者呼吸肌克服阻力做功,使已经疲劳的呼吸肌得到休整,促进呼吸功能的改善;当患者进行呼气运动时,施加一个比较低的气道正压,以此抵消肺部自然的呼吸压力,促进已经闭锁的肺泡重新充盈,增加肺的顺应性。使得肺的换气功能得到迅速恢复,增加体内的含氧量,减轻因缺氧导致的严重反应,迅速改善症状,阻止了疾病的进展,可以为下一步的针对性治疗争取宝贵的时间,对患者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次研究中,早期就进行机械通气的实验组患者与常规治疗组患者比较,患者心率、呼吸频率、血氧分压、氧合指数等反应机体氧含量以及肺通气功能的指标表现更优异,证明早期应用机械通气可以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同时,实验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也比对照组更短,患者治疗的有效率比对照组更高,再次证明此种方案对患者的积极意义。

综上所述,对重症肺炎患者早期应用机械通气治疗,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纠正缺氧引起的相关症状,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提高治疗的有效率,减轻患者遭受的痛苦,是一种优秀的治疗方案,值得深入研究并在临床工作中推广。

参考文献

[1]张海光,邓克勤,陈玮,等.序贯机械通气治疗重症肺炎患者呼吸衰竭的疗效[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5(14):3224-3225.
[2]吴玉翠.序贯机械通气治疗重症肺炎患者呼吸衰竭的疗效[J].临床医药文献杂志,2018,5(38):72-73
[3]槐永军,王建华,曲贝贝,等.早期有创机械通气在老年重症吸入性肺炎抢救中的价值[J].临床军医杂志,2014,42(3):225-226,237.
[4]徐海洋,黄晓波.早期无创机械通气治疗重症肺炎效果的研究[J].宁夏医学杂志,2019,41(1):21-23.
[5]冶娟.探讨序贯机械通气对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22):83,85.
[6]武志红,陈晓,孙梦思,等.机械通气下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J].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52(6):72-73,75.
[7]赵丽娟.呼吸机肺保护性通气治疗老年重症肺炎可行性及意义探究[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20):98-99.
[8]杨旭,刘志.急诊ICU中序贯通气治疗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患者撤机时机及影响撤机因素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14,43(11):1019-1022.
[9]刘文媛,郭璐,刘跃建.序贯通气治疗老年重症肺心病合并呼吸衰竭的疗效分析[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3,10(5):157-159.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5156.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