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早期冰敷控温护理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临床效果论文

发布时间:2020-09-28 15:29:31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对于早期冰敷控温护理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以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我院收录的总计64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为对象纳入本次研究,用随机分组的方式以每组32例分别作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的降温护理,出现高热时再利用其他方式进行降温,观察组患者在入院后即刻进行冰敷控温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和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高温持续时间、高温出现频率以及昏迷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90.63%)明显高于对照组(5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冰敷控温护理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临床治疗有积极的作用,加快患者的体温调节中枢神经功能的恢复,值得推广。

关键词:重型颅脑损伤;冰敷控温;护理

本文引用格式:咸虹.早期冰敷控温护理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临床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89):312,328.

0引言

重型颅脑损伤一般是指由于外来暴力间接或直接作用于头部导致的颅脑组织严重受损,是一种预后不良的病症[1]。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常有持续性头痛、意识障碍、癫痫发作、肢体瘫痪等临床症状,致残率及病死率相当高,通过早期控制体温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等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关键[2]。据报道数据显示,亚低温(28~35℃)治疗可有效的减轻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脑水肿状态,能够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有效控制患者的颅内压[3]。本次研究通过我院收录的64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分别进行常规的护理模式和在常规的护理模式基础上进行冰敷控温护理,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和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现报告如下。

\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录我院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总计64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为对象纳入本次研究,用随机分组的方式以每组32例分别作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经头颅CT、X光等检查,格拉斯哥(GCS)评分[4]≤8分,从受伤到住院的时间在2h以内。其中观察组有男性19例,女性13例,年龄为20~69岁,平均(51.36±5.14)岁。对照组有男性17例,女性15例,年龄为22~68岁,平均(52.91±4.83)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不明显(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的降温护理,出现高热时再利用其他方式进行降温。

观察组患者在入院后即刻进行冰敷控温护理。冰敷控温护理:测量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腋下温度,对温度>38℃的患者,对其头部进行冰敷,将冰块碎成小碎块后灌入专用冰帽内,冰帽必须紧贴患者的头皮,对患者的颈部冰敷时,冰块要选择适当的大小,不能过重,以免阻碍患者的正常呼吸导致缺氧[5]。同时,在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冰敷时,要控制好冰的融化速度,室温为22~25℃的时候,冰完全融化的时间最好为6~8 h;室温为28~32℃的时候,冰完全融化的时间最好为3~4 h;保证患者的体温在36~38℃。如果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体温>38℃,除冰敷头部和颈部以外,可以对患者的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处进行冰敷,将患者的体温保持在36~38℃,每2~4 h测量1次患者的腋窝温度[6]。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颅脑损伤后,由于丘脑下部后区的热中枢神经受损从而导致保温产热功能的紊乱,使患者出现的体温偏低、体温不升等症状,如果对体温低于35℃患者进行冰敷,会加速机体代谢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的减慢导致患者死亡。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去骨瓣减压术、开颅手术等进行冰敷时,冰块要选择适当的大小,避免冰块选择过大,尽量使用小冰块,防止因大冰块压迫患者的伤口、脑组织神经等引起不良反应。

1.3观察指标

根据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对比包括高温持续时间、高温出现频率以及昏迷时间。

根据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进行对比,按照患者出院时以医院给出的问卷调查方式,满分100分,低于60分为不满意,60~90分为满意,90分以上为非常满意,护理满意度=(满意+非常满意)/总例数×l00%。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表示,计量资料以(±s)表示,分别采用2和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对比


观察组患者的高温持续时间、高温出现频率以及昏迷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

 
2.2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90.63%)明显高于对照组(5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

 
3讨论

重型颅脑损伤一般是指由于外来暴力间接或直接作用于头部导致的颅脑组织严重受损,是一种预后不良的病症,患者多有丘脑、脑干下部损伤及脑出血的症状,直接导致患者的体温调节中枢神经受损,引起体温异常升高等不适症状[7]。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常有持续性头痛、意识障碍、癫痫发作、肢体瘫痪等临床症状,而由于患者的体温调节中枢神经受损,当体温发热到一定程度后,可加重患者颅内高压,降低脑灌注量,致残率及病死率相当高,通过早期控制体温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等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关键[8]。据报道数据显示,亚低温(28~35℃)治疗可有效的减轻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脑水肿状态,能够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有效控制患者的颅内压。通过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使用冰敷控制体温,能够减轻患者脑水肿,促进体温调节中枢神经功能的恢复,并且能有效控制颅内压,此护理方式难度低,临床效果显著。

通过本次研究中据结果得出,观察组患者的高温持续时间、高温出现频率以及昏迷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90.63%)明显高于对照组(5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早期冰敷控温护理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有积极的作用,降低了患者的高温持续时间和频率,以及昏迷的时间,加快患者的体温调节中枢神经功能的恢复。

综上所述,对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临床治疗过程中,通过早期冰敷控温护理对患者的临床治疗有良好的帮助,操作简单,效果显著,具有临床推广的价值。

参考文献

[1]万春阳.不同体温控制在颅脑外伤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7,20(1):15-17.
[2]杨明飞,张强.重型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预后的影响因素[J].中国老年学,2017,37(4):937-938.
[3]韦献萍,潘少云,龙玉兰,等.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偏瘫肢体康复效果的影响[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7,11(10):162-164.
[4]Angelieri F,Franchi L,Cevidanes,et al.Zygomaticomaxillary suture maturation:A predictor of maxillary protraction?Part I-A classification method[J].Orthodontics&Craniofacial Research,2017,20(2):85-94.
[5]孙林,张玲.基于FOCUS-PDCA程序的优质护理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院内感染的影响[J].河北医药,2017,39(4):622-625.
[6]Alamri AA,Algethami Ahmed R,Alghamdi Faisal,et al.Transorbital Craniocerebral Penetration by a Sharp Object with an Intact Globe[J].Case Reports in Emergency Medicine,2018,2018(2):1-3.
[7]王锐,李向军.扩大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GOS评分及颅内压变化的影响[J].河南医学研究,2017,26(19):3532-3533.
[8]王砚强,张海,王丽,等.大骨瓣开颅手术治疗重型颅脑外伤患者临床研究[J].名医,2018,19(11):42.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5153.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