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预见性护理程序应用于急性心梗治疗中的临床价值及对并发症的影响分析论文

发布时间:2020-09-28 13:40:28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究急性心梗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应用预见性护理程序的临床效果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本文实验对象均选自2017年4月至2019年4月本院诊治的急性心梗患者共计90例。随机分组法平均分为两组,每组患者为4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采用预见性护理程序。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护理满意度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情况。结果就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来说,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就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来说,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就患者的并发症的发生率来说,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急性心梗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应用预见性护理程序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最大限度的降低了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提升了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广泛推广使用。

关键词:预见性护理程序;急性心梗;临床价值;并发症

本文引用格式:段春英.预见性护理程序应用于急性心梗治疗中的临床价值及对并发症的影响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94):357-358.

0引言

急性心梗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具有发病快,症状明显等特点,一旦患者得不到有效的救治,严重者则会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1]。因此针对急性心梗患者在治疗要及时有效,提升患者的身心健康。在治疗急性心梗的同时也要注重患者的护理工作,预见性护理程序的落实,可以提前采取护理措施,降低患者的并发症的发生率,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以及临床治疗效果[2-3]。本文探究急性心梗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应用预见性护理程序的临床效果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详细结果如下。

\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文实验对象均选自2017年4月至2019年4月本院诊治的急性心梗患者共计90例。随机分组法平均分为两组,每组患者为4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采用预见性护理程序。对照组男性患者为25例,女性患者为20例,最小年龄42岁,最大年龄78岁,平均年龄为(65.41±3.57)岁;观察组男性患者为28例,女性患者为17例,最小年龄44岁,最大年龄80岁,平均年龄为(66.52±4.17)岁.对比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了解患者的基本信息,进行健康教育,饮食指导等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采用预见性护理程序。具体护理措施如下:(1)预见性基础护理。护理工作人员要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密切的监测,同时要对患者的血常规等进行检查。且护理工作人员应在患者的床边放置急救药物,以便可以及时的救治患者,提升患者的治疗质量。护理工作人员要为胸闷、胸痛症状的患者进行及时给氧。并且观察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一旦发现异常及时的采取救治措施[4]。(2)心理护理干预。患者对于疾病有着一种恐惧的心理,这对于患者的治疗有着不良的影响。在急性心梗治疗中,患者极易产生焦虑、不安的情绪,影响着患者的病情恢复。因此,护理人员要了解患者的受教育程度,根据患者受教育程度的不同,为患者讲解相应的疾病知识,护理人员要在与患者的沟通交流中,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同时制定心理评估问卷,利用评估问卷实现对患者的综合评估,护理人员根据评估结果制定个性化、针对性的心理疏导方案,循序渐进的帮助患者疏解心中的不良情绪,从而实现急性心梗患者的心理护理[5]。(3)预见性并发症护理。急性心梗疾病的常见并发症主要表现为心律失常、低血压、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等症状,护理人员应针对并发症常发生的时间段进行密切的监测,例如针对心律失常并发症的监测,应在一天的上午开始,护理工作人员加大巡查次数,一旦发现异常,及时采取救治措施。同时,护理工作人员要详细记录患者不同时间的生命体征数据,建立患者档案,根据档案数据评估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的调整治疗方案和护理方案[6]。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护理满意度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统计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数据、护理满意度数据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数据,并将上述数据的统计结果录入到SPSS 21.0统计学软件中,均经由2检验,若结果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分析


就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来说,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
 

2.2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比较分析

就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来说,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所示。


\
 

2.3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分析

就患者的并发症的发生率来说,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3所示。

\
 


3讨论

急性心梗患者的致死率较高,发病急,对于患者的生命产生了较大的威胁,目前针对急性心梗患者的治疗方式为溶栓治疗,但是治疗后患者易出现并发症,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所以应加强患者的预后护理,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7]。预见性护理干预注重患者的人文关怀护理,其对于急性心梗患者的预后有着重要意义,可以辅助患者走向康复。预见性护理针对患者的护理可以起到防患于未然的作用,大大的提升了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护理满意度[8]。同时护理工作人员能够及时的发现并发症,并采取相应的措施,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因此,本文的实验结果表明:就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来说,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就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来说,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就患者的并发症的发生率来说,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针对急性心梗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应用预见性护理程序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最大限度的降低了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提升了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广泛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代蕾.预见性护理在急性心梗护理中的效果评价[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9,7(15):82-83.
[2]周昆明,周香玲,卢书真.预见性护理对老年急性心梗患者便秘的预防效果观察[J].岭南急诊医学杂志,2018,23(04):385-386.
[3]卞玲玲.预见性护理对老年急性心梗患者便秘的预防效果观察[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8,39(12):1475-1476.
[4]任红英.预见性护理程序在急性心梗治疗中的应用[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66):12984,12986.
[5]王慧.预见性护理对急性心梗患者溶栓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的作用[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21):46,49.
[6]李尔清,史玉琼,杨薇,等.急性心梗急诊行PCI术中并发症的观察和预见性护理探讨[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7,2(07):162-163.
[7]杨书平.预见性护理在老年重症冠心病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94):290-291.
[8]张淑春.预见性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静脉溶栓中的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09):220,224.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5125.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