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讨性别、年龄在腹膜透析各指标中及中医证型中的差异。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8年7月期间于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行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治疗的患者,收集临床资料,分组比较其性别、年龄对各指标的影响。结果本研究共计纳入198例患者,男性92例,女性106例,其中医证型脾肾阳虚(32.1%)、气阴两虚(49.3%)居多,按性别、年龄分组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男性在腹透肌酐、总肌酐清除率、尿素氮、血肌酐上高于女性;女性在腹透Kt/V、总Kt/V上高于男性。其中年龄小于60岁男性在血肌酐及总肌酐清除率上高于任意年龄段女性,而60岁以上男性血肌酐只高于同年龄段女性;任意年龄段女性腹透Kt/V及总Kt/V分别显著高于男性;年龄小于60岁男性血清白蛋白明显高于年龄超过60岁同性(P<0.05)。结论60岁以下男性患者血肌酐、血尿素氮水平、总肌酐清除率均高于女性,但至60岁以后男女患者在总肌酐清除率方面无显著差异,有文献提示腹透患者的蛋白摄入量应控制在0.65 g/kg/天再加上腹透液中丢失的蛋白量,而非1.2-1.3g/Kg/天,本研究提示男性(60岁以下)更应注重适当控制蛋白摄入,以提高腹透生存质量。
关键词:腹膜透析;性别;年龄;中医证型
本文引用格式:何苗.性别、年龄在腹透各指标及中医证型中的差异[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6(92):156-157.
0引言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全世界慢性肾脏病患病率不断升高,终末期肾脏病(ESRD)发病率亦不断增长,与血液透析相比,腹膜透析具有价格低、操作方便、血流动力学影响小、更有利于残余肾功能保护等优点[1],已成为越来越多终末期肾脏病患者首选的肾脏替代治疗方式,本文旨在探讨性别、年龄在腹膜透析指标及中医证型中的不同特点,以期提高临床CAPD患者的生存质量及生活质量。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2013年1月至2018年7月期间于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开始行CAPD治疗的患者,采集相关临床资料,入选标准:(1)患者符合ESRD的诊断标准[2];(2)精神正常、无肾脏肿瘤疾病;(3)临床处于稳定状态,在研究时及研究前1个月内未发生腹膜炎。排除标准:(1)未满18岁;(2)透析时间<3个月;(3)失访、肾移植、死亡及转至其他腹透中心;(4)未定期行生化检查及未评估腹膜透析充分性。
1.2研究方法
1.2.1腹膜平衡试验(PET)[3]
按照2010版腹膜透析标准操作规程进行操作,采用4h腹透液肌酐比值计算D/P Cr值。
1.2.2透析及生化检查相关指标
应用本院全自动分析仪检测患者尿素氮、肌酐等指标,计算[3]Kt/V及Ccr。
1.3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采用SPSS 24.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若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用X±s表示,否则采用中位数和四分位间距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或Mann-Whitney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或秩和检验,两两比较时选用Bonferrori检验或秩和检验进行分析。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一般资料
此次研究共收入198例患者,其中男92例,女106例,透析开始时年龄22-86岁,平均(52.36±13.11)岁,男性平均透析龄低于女性,临床中医辨证分型[4]以脾肾阳虚(32.1%)、气阴两虚(49.3%)为主,按性别、年龄分组比较未见显著统计学差异,且此次纳入研究的不同性别腹透患者在透析开始时年龄及人均透析液袋数方面无统计学差异。
2.2以性别分组比较两组患者在各指标上的差异
由表1可知,男性患者在腹透肌酐、总肌酐清除率、尿素氮、血肌酐上高于女性患者;而女性患者在腹透Kt/V、总Kt/V上显著高于男性患者(P<0.05)。
2.3根据患者开始腹膜透析时的年龄分4组
A组:年龄<60岁男性;B组:年龄<60岁女性;C组:年龄≥60岁男性;D组:年龄≥60岁女性。
如表2所示,ABCD四组患者在总肌酐清除率、腹透Kt/v、总Kt/v、血肌酐及血清白蛋白指标上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将上述有统计学差异的指标进一步两两比较分析知:①小于60岁男性患者血肌酐及总CCr高于任意年龄段女性患者,而60岁以上男性患者血肌酐只高于同年龄段女性患者;②任意年龄段女性患者腹透Kt/V及总Kt/V分别显著高于男性患者;③年龄小于60岁男性患者血清白蛋白明显高于年龄超过60岁男性患者(P<0.05)。
3讨论
本次研究纳入的患者开始透析年龄与透析液使用袋数无明显差异,男性平均透析龄较女性偏低,综合性别、年龄回顾分析发现女性在腹透Kt/V及总Kt/V两个指标方面优势明显,而小于60岁男性患者在血肌酐、总CCr、血清白蛋白水平三个指标方面占一定优势。
本研究结果提示腹膜透析患者腹膜功能在性别上并无明显差异,女性在尿素清除指数方面显著优于男性,结合Kt/v计算公式及临床经验考虑与患者体表面积有一定关系。而男性在血肌酐、肌酐清除率方面优于女性,相关文献在对健康人群血肌酐和性别之间的关系研究中发现,同年龄段男性血肌酐水平高于女性[5],本次针对腹膜透析患者血肌酐的研究结果显示年龄小于60岁男性血肌酐高于任意年龄段女性,超过60岁男性血肌酐高于同龄60岁女性患者,与以往报道的结果具有一致性,究其原因可能与生理结构、饮食、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有关。虽然有相关研究报道显示血肌酐浓度与外源性的蛋白摄入没有直接的关系,血肌酐浓度主要取决于肌肉磷酸肌酸分解而产生的肌酐量和肾脏排出肌酐的功能两个方面,但亦有临床研究报道常年食素或者体型瘦小的人血肌酐水平会低于正常人血肌酐平均水平[6],可见饮食营养均衡十分必要。K/DOQI指南建议腹膜透析患者每日蛋白质摄入量维持在1.2~1.3/(kg·d)[7]较为合理,该指南认为腹膜透析患者每日蛋白摄入量在此水平能够助其维持更好的营养状态,但据报道,1.2~1.3/(kg·d)蛋白摄入量可致血磷升高[8]、加重酸中毒及毒素的蓄积[9];严重降低腹膜透析充分性并能导致透析剂量的增加;且经临床验证,不少患者难以达到该要求[10]。营养状况与腹膜透析患者的生存质量密切相关,有些小样本资料提示腹透患者蛋白质摄入量0.7~1.O/(kg·d)就可保持氮平衡[11],有些文献则提示低转运腹膜类型的患者,蛋白质的摄入量0.8g/kg.d为相对理想的水平[9],另有文献提示腹膜透析患者蛋白质摄入水平大约在0.8~1.2/(kg·d)水平时,营养状态和透析效果比较好[12],也有文献推荐腹透患者蛋白质摄入量最佳为0.9~1.1/(kg·d)[13]。当患者摄入能量不足时,体内的蛋白质首先用于分解提供机体维持生命活动新陈代谢所需能量,而不是起到合成人体组织成分的作用,故而在此状态下营养情况欠佳;但是另一方面,当蛋白质摄入水平偏高时,腹透患者体内的氮质血症的状况却反而会更为严重,此时既不利于腹膜透析患者的营养状态,又有可能加重他们体内的炎症状态。因此,孙维兰,钱家麒,倪兆慧等[14]认为在保证足够能量的基础上,规律腹透患者每天保证0.65 g/kg的蛋白摄入量再加上腹透液中丢失的蛋白量,既能保持氮平衡又不增加透析负荷。本研究分析发现小于60岁男性患者血肌酐高于任意年龄段女性患者,而超过60岁男性患者血肌酐只高于同龄女性患者;小于60岁男性患者总肌酐清除率高于任意年龄段女性患者,但在60岁及以上人群中男女患者性别在总肌酐清除率上无统计学差异;年龄小于60岁男性患者血清白蛋白明显高于年龄大于等于60岁男性化患者,这均提示男性尤其是年龄在60岁以下的男性更应当控制每日蛋白量的摄入,对残余肾功能的保护、肾脏蛋白的负荷、透析充分性的保障、营养不良及微炎症状态出现的预防均有益处,以期提高腹透生存质量。且腹透患者中以脾肾阳虚、气阴两虚居多,不同性别、年龄间未见显著差异,大抵久病肾元虚损,临床治则虽不离扶正祛邪,但待病情稳定时,仍宜维护肾元,调摄阴阳。
本研究尚存一定的局限性,单中心小样本量的回顾性分析限制了对整体腹膜透析人群的调查与信息采集,较为单一的量化指标可能致使对患者腹膜透析充分性的评估缺乏完整性,今后仍需多中心、扩大样本量进行前瞻性研究以便得到更可靠的结论。
参考文献
[1]程艳峰.慢性肾病患者腹膜透析自我管理能力分析研究[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16,22:217.
[2]Levey AS,De Jong PE,Coresh J,et al.The definition,classification and prognosis of chronic kidney disease:a KDIGO Controversies Conferencereport[J].Kidney Int,2011,80(1):17-28.
[3]陈香美,倪兆慧,袁伟杰,等.腹膜透析标准操作规程(SOP)[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0:160-163.
[4]孔薇,王钢,邹燕勤,等.慢性肾功能衰竭中医证型标准化研究探讨[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9,15(1):17-19.
[5]曹聃,张伟光,张银平,等.不同年龄健康人肾脏滤过功能评价指标的生理范围及影响因素[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脏病杂志,2017,18(5):409-411.
[6]陈勤.健康体检者血浆肌酐水平与性别之间的关系研究[J].中国社区医师,2016,32,(19):105-107.
[7]Nelson R G,Tuttle K R.The new KDOQI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and clinical practice recommendations for diabetes and CKD[J].Blood Purif,2007,25(1):112-114.
[8]Martin Sedlacek,Frine Dimaano,Jaime Uribarri.Relationship between phosphorus and creatinine clearance in peritoneal dialysis:Clinical implications[J].American Journal of Kidney Diseases,2000,36:1020-1024.
[9]吕梅月,王玲.低转运腹膜透析患者每天蛋白质摄入量比较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2017,5(34):88-91.
[10]Kanno Y.Diet therapy in patients receiving peritoneal dialysis[M].Nutrition and Kidney Disease:A New Era,2007,155:72-81.
[11]Uribarri J.The Obsession with High Dietary Protein Intake in ESRD Patients on Dialysis:Is It Justified?[J].Nephron,2000,86:105-108.
[12]汪明芳,任姗姗,王丽娟.腹膜透析患者蛋白质摄入水平与其营养状况及炎症水平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食物与营养2015,21(6):87-89.
[13]Jaime Uribarri,Mona S.Calvo.Hidden Sources of Phosphorus in the Typical American Diet:Does it Matter in Nephrology?[J].Seminars in Dialysis,2003,16:186-188.
[14]孙维兰,钱家麒,倪兆慧,等.低蛋白饮食对腹膜透析患者氮平衡的影响[J].中华肾脏病杂志,2009,25(6):425-429.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49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