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不同性别和年龄小儿急性腹泻的常见病原微生物检验结果探讨论文

发布时间:2020-02-25 15:32:18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性别与年龄小儿急性腹泻的常见病原微生物检验结果,供临床借鉴。方法以2016年7月至2018年6月本院接诊的急性腹泻患儿100例为研究对象,并对其粪便标本进行采集,予以细菌培养和鉴定,同时采取ELISA法对病毒抗原进行检测,采取RT-PCR法对病毒核酸进行检测。

结果本组的病原微生物检出率为62.0%,当中尤以病毒最为常见,其次是致病菌。男、女性患儿病原微生物检出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各年龄组的病原微生物检出率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

结论对于小儿急性腹泻,其病原微生物检出率和性别并无任何的相关性,但年龄为1-2岁的小儿,其发生急性腹泻的概率更高,微生物检验结果以病毒为主。

关键词:病原微生物;细菌培养;小儿急性腹泻;不同年龄

本文引用格式:李吉明,陈春梅.不同性别和年龄小儿急性腹泻的常见病原微生物检验结果探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51):166+169.

0引言

临床上,腹泻病为发病率高的一种传染基本,能够通过粪口进行传播,且在婴幼儿中比较常见,特别是急性腹泻,其患病群体以年龄<5岁的幼儿为主[1]。

有报道称,急性腹泻的病因十分复杂,通常由多种病原体所致,比如:细菌、寄生虫和病毒等,当中尤以病毒感染最为常见。此研究,笔者将着重分析不同性别与年龄小儿急性腹泻的常见病原微生物检验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6年7月至2018年6月本院接诊的急性腹泻患儿100例,男53例,女47例;年龄在0.3-5岁,平均(2.03±0.86)岁;发病时间为47-72 h,平均(54.92±3.17)h。患儿入院时有呕吐、发热以及腹泻等症状,且大便为黄绿色亦或者是黄色,未见脓血。患儿经检查确诊符合《小儿腹泻病学》中的相关诊断标准,WBC小于10个/HP,且其监护人均签署此治疗的知情同意书。对两组的临床症状等基线资料进行比较,P>0.05,具有可比性。

1.2排除标准[2]。①先天性消化道闭锁者。②营养不良者。③肺炎者。④大便量<3 mL者。⑤贫血者。⑥食物中毒者。⑦炎性胃肠道疾病者。⑧囊胞性纤维病者。⑨脂泻病者。

1.3方法。利用一次性吸管采集患儿的新鲜大便,4-8 mL,需于采集后的2 h之内送检。将标本接种于培养基上,予以分离培养处理,需严格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中的相关内容进行。将玉米吐温80琼脂平板、碱性蛋白陈水、麦康凯琼脂、SS琼脂和氯霉素沙保弱葡萄糖培养基进行混合,以组成一种新的培养基,以完成病原菌的分离培养操作。

利用Vitek-32试剂和API试剂,同时根据血清学检验的结果,对培养的菌株进行鉴定。采取玻璃株柱凝集法鉴定副溶血弧菌、志贺菌、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和沙门菌,同时采取ELISA法对人轮状病毒进行检验,采取RT-PCR法对腺病毒、星状病毒和杯状病毒进行检验。

1.4评价指标。对本组100例患儿病原微生物检验的结果进行分析,了解不同性别与年龄患儿病原微生物感染的情况。

1.5统计学分析。用SPSS 20.0软件分析数据,χ2检验计数资料[n(%)],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病原微生物检验结果分析。本组100例患儿病原微生物检验提示,病原微生物检出者有62例,占62.0%,当中,病毒者有47例,占75.81%;致病菌者有11例,占17.74%;真菌和寄生虫者有4例,占6.45%。小儿急性腹泻的病原微生物以病毒为主,当中比较常见的有杯状病毒和轮状病毒,如表1。

\
 
2.2对不同性别和年龄患儿病原微生物检验结果进行分析。男性组的病原微生物检出率同女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 P> 0.05。年龄为 1-2 岁组的病原微生物检出率比其它年龄组高,P< 0.05;年龄 <1 岁组的病原微生物检出率和 3-5 岁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如表 2。

\
3讨论

在消化道综合征中,小儿腹泻具有比较高的发病率,通常由多因素和多病原所致,并以大便性状改变亦或者是大便次数增加等为主症,若治疗不及时,将会是患儿出现生长缓慢以及营养不良的现象。相关资料中提及[3],小儿腹泻的发生和多种易感因素密切相关,比如:婴幼儿期消化道功能发育不完善,肠道负担过重,生长发育迅速,机体防御能力差,神经调节功能弱,以及未建立起正常的肠道菌群等。

而感染性因素则是小儿腹泻的一个重要病因,比如:细菌、真菌、寄生虫和病毒等。此研究中,100例患儿病原微生物检验提示,病原微生物检出者有62例,本组的检出率达到62.0%,当中有47例为病毒感染者。提示病毒是导致小儿急性腹泻的一个重要病原体。

在小儿急性腹泻的病原体中,轮状病毒最为常见,据有关调查数据显示,小儿急性腹泻的轮状病毒感染率在54.96%左右的范围之内。此研究结果表明,47例病毒感染患儿中,有29例为轮状病毒感染者,占61.7%;对于不同年龄段的患儿来说,其病原微生物检出率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

对于年龄小于2岁的患儿来说,能够通过吸取母亲乳汁的方式,获取到抗体IgG以及IgA,从而有助于提高其病原微生物抵抗的效果。对于年龄超过2岁的患儿来说,其机体免疫系统基本完善,能够对病原微生物的入侵进行有效的抵抗。但1-2岁者的机体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全,加之其通过母体吸收的抗体明显减弱,从而导致其更容易出现急性腹泻[4]。

总之,男女性急性腹泻患儿的病原微生物检出率并无显著差异,但对于1-2岁的患儿来说,其发生急性腹泻的概率相对较高,微生物检验以病毒为主。

参考文献

[1]魏艳静.婴幼儿急性腹泻病原微生物检验结果的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4(10):127-127,128.
[2]张韩,何先伟,任静,等.不同性别和年龄小儿急性腹泻的常见病原微生物检验结果研究[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8,17(8):880-883.
[3]刘艳丽,董志伟.唐山市丰南区小儿急性腹泻病原微生物检验及应对措施研究[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7(4):21,33.
[4]吴鸿滨,张岩,李光明,等.2014年度我院422例小儿急性腹泻病原微生物检验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15,30(25):4314-4316.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1497.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