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医护合作策略对降低ICU患者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的干预效果论文

发布时间:2020-09-24 17:16:46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讨医护合作策略对降低ICU患者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的干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ICU患者100例进行分组研究,按照随机数表法进行分组,每组患者50例。入组对象有完整资料,自愿配合研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模式干预,观察组予以医护合作策略护理干预。测定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血清白蛋白水平,调查护理前后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情况,予以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前血清白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均有改善(P<0.05),但观察组改善更显著(P<0.05);两组患者护理前肠内营养耐受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率均有下降(P<0.05),但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ICU患者肠内营养实施医护合作策略护理干预,不仅可以更好地改善血清白蛋白水平,而且可以更好地改善营养状况,减少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发生,值得应用。

关键词:ICU;肠内营养;不耐受;医护合作策略;干预

本文引用格式:苏凤娟,彭海英.医护合作策略对降低ICU患者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的干预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88):89-90.

0引言

ICU属于医院比较重要的科室,该科室收治的患者病情危急,需采取抢救与急救护理措施等处理,才能尽量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1]。我院针对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ICU患者100例实施了分组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ICU患者100例进行分组研究,按照随机数表法进行分组,每组患者50例。入组对象有完整资料,年龄不低于18岁,采取鼻胃管处理,肠内营养应用时间不低于3d,自愿配合研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同时,排除既往胃肠动力不足病史、不愿意配合研究、精神异常或意识障碍、妊娠期或哺乳期等患者。对照组:男性31例、女性19例;年龄20-78岁,均值(45.8±4.2)岁。观察组:男性30例、女性20例;年龄21-77岁,均值(45.3±4.6)岁。两组患者在前述性别与年龄上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肠内营养支持:入ICU后,待生命体征平稳后,有喂养指征者根据肠鸣音恢复情况确定肠内营养开始时间。采取鼻胃管处理,初始速度20-50 mL/h,之后根据耐受逐渐增加到80-100 mL/h。每天的营养量按照体重与病情计算,大约控制在6200 kJ/d。营养支持制剂包括瑞代、瑞能、百普力等,输液的温度控制在39-40℃。

1.2.2对照组护理方法:本组患者按照传统护理方案处理,倾听患者主诉,注意有无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等不适;输注营养液时浓度从低到高,速率从慢到快,并用恒温加热器维持营养液的温度合适;间隔4h检查胃内潴留情况,采取温开水冲洗管道,确保管道内的输液顺畅;此外,对液体出入量进行监测,并且定期检查水电解质与肝肾功能情况,避免出现意外。

1.2.3观察组护理方法:本组患者接受医护合作策略开展护理干预:①医护共同制定安全目标、流程:ICU成立质量小组,护士长作组长,成员包括经验丰富的医生与护士,要求医生与护士具有良好的沟通、协调及带教能力,可带领小组成员完成医护、教、研等任务,可胜任夜班任务。②医护共同完成培训:护士长组织全科医护人员按照计划完成培训,重点强调安全的目标及具体的开展流程。③医护合作,有效沟通:按照SBAR标准沟通方式处理,成立医护间状况报告模型,建立包括已采取的措施、问题处理,根据微生物培养结果针对性应用抗生素,以及应用胃肠促动力药等。④医护共同讨论安全隐患,针对性改进:质量小组每周召开会议,科室主任与护士长组织,对典型患者,在3S安全目标条件下,以根因分析法对效果、护理措施进行分析,及时发现出现的缺陷,包括医疗、护理、沟通等,明确责任,及时改进,确保护理服务可持续改进[2]。

1.3观察指标。测定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血清白蛋白水平,调查护理前后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情况,予以统计学分析。

1.4评价标准。肠内营养喂养耐受情况主要评价腹痛、腹泻、恶心呕吐、肠鸣音、腹内压、误吸、血流动力学7个方面,每个方面评分包括0分、1分、2分、3分、5分、9分,总评分最高63分,评分越高则表明营养耐受度越差。根据评分范围可分为耐受良好、部分耐受、不耐受三种情况。

1.5统计学处理。本研究应用SPSS 22.0处理数据,采取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实施卡方(χ2)检验,采取均数
(±s)表示计量资料,实施t检验,当检验值P<0.05时评价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与护理后血清白蛋白水平情况。两组患者护理前血清白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护理后两组均有改善(P<0.05),但观察组改善更显著(P<0.05),见表1。


\

 

2.2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与护理后肠内营养耐受性情况。两组患者护理前肠内营养耐受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护理后两组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率均有下降(P<0.05),但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

 

3 讨论

在本次研究中将收治的100例ICU患者进行分组研究,对照组实施传统护理模式干预,观察组则实施医护合作策略进行护理干预,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护理前血清白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均有改善(P<0.05),但观察组改善更显著(P<0.05);两组患者护理前肠内营养耐受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率均有下降(P<0.05),但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医护合作策略应用3S安全目标管理方案处理,在这种目标共识前提下,医护共同讨论,选择最佳的个体化营养支持方案,护士全程开展持续、有效生命体征监测,并做好脏器功能与胃肠功能评估,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情绪,积极予以人文关怀,和医生做好沟通、交流,共同分析、评估,制定有效的方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改进,达到“趋利避害”的目标管理[3]。

综上所述,ICU患者肠内营养实施医护合作策略护理干预,不仅可以更好地改善血清白蛋白水平,而且可以更好地改善营养状况,减少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发生,值得应用。

参考文献

[1]梅彬彬,谭丽萍,王玉宇,等.ICU患者营养支持中的医护合作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7,33(11):846-850.
[2]梅彬彬,沈梅芬,张贞,等.苏州市二级、三级医院ICU患者营养支持中的医护合作状况调查分析[J].护理管理杂志,2017,17(8):533-535.
[3]李杰.医护合作ICU镇痛镇静策略在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保健营养,2018,28(1):33.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4929.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