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分析心血管内科临床用药的常见问题及合理用药。方法选取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我院心血管科收治的106例心血管患者,作为对照组,统计患者在住院期间的不合理用药问题。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我院心血管科收治的106例心血管患者,作为研究组,对患者的不合理用药问题实施针对性用药管理。对比用药管理实施前后两组的用药问题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的临床常见用药问题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心血管内科存在着抗菌药物用药问题、配伍问题、用法用量问题、监管不利等用药安全隐患,针对以上用药问题实施针对性干预方法可规范用药方案,减少不合理用药情况,确保患者用药的安全性,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深入研究和推广。
关键词:心血管内科;临床用药;常见问题;合理用药
本文引用格式:李桂英.心血管内科临床用药的常见问题及合理用药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90):222-223.
0引言
心血管内科是中老年人群常见的疾病,随着我国老龄化的加剧,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1]。但是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往往存在着临床用药安全性方面的问题,对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情况造成不利的影响[2]。因此如何积极的解决心血管内科的用药问题是目前临床关注的重点。本研究通过分析我院心血管内科的常见用药问题,并实施针对性的解决对策,现将研究结果作如下汇报。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我院心血管科收治的106例心血管患者,作为对照组,统计患者在住院期间的不合理用药问题。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我院心血管科收治的106例心血管患者,作为研究组。对照组中:男性56例,女性50例;年龄45-79岁,平均(61.32±1.45)岁;其中冠心病患者23例,心绞痛患者20例,高血压患者28例,心力衰竭患者18例,心律失常患者17例。研究组中:男性55例,女性51例;年龄45-79岁,平均(62.03±1.34)岁;其中冠心病患者27例,心绞痛患者21例,高血压患者25例,心力衰竭患者17例,心律失常患者16例。两组患者的疾病类型、中位年龄以及男女病例数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表明具有纳入对比研究价值。
1.2用药管理方法
1.2.1提高医师的临床专业知识与经验:定期组织医师学习心脑血管内科常用药物的相关知识,让具备丰富经验的医师掌握用药安全、适用症及禁忌症等,结合患者的具体病情开出科学、合理的处方,同时告知患者遵医嘱用药的必要性[2-3]。
1.2.2加强对心血管内科患者的健康教育:在心血管内科就常用药物的药理性质、用法用量以及不良反应进行专题知识讲座,以提高患者对合理用药的意识,确保用药的安全性。
1.2.3加强用药指导:由于心血管内科患者的发病机制比其他科室病人更为复杂,用药选择也更为多样,在联合用药时发生不合理用药的情况也相对较高。尤其是抗菌药物的使用问题,由于临床对于抗生素类药物的合理使用规范缺乏严格的监管系统,导致抗生素滥用的问题层出不穷。若医师仅凭自身的经验开具处方就有可能造成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的情况,同时由于心血管内科使用药物的种类繁多,药物之间存在着各种配伍禁忌,若药物搭配不合理,不但会影响药效还会导致各种不良反应的发生。此外由于部分医师对药物禁忌症和适应症的掌握不全面,易导致药物剂量和方法不适宜、药物适应症不适宜以及重复用药等问题,从而不利于患者的治疗[4-5]。
1.3观察指标。记录并比较用药管理前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用药问题发生情况。
1.4统计学处理。用SPSS 23.0处理数据,用t检验计量资料(±s),用χ2检验计数资料(%、n),P<0.05,象征有差异。
2结果
研究组的临床常见用药问题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3讨论
心血管内科常见用药问题包括:①不合理配伍用药。在对心血管类患者进行药物治疗时,通常都需联合搭配多种药物,但由于不同种类药物之间可能会出现不同反应,因此在对药物进行搭配时需要注意一些搭配禁忌,一旦存在禁忌的药物同时服用,很有可能出现药物的相互反应,导致人体内出现毒性物质,使患者出现各种程度的不良反应,严重的话甚至会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而且心血管内科患者多合并有其他潜在疾病,在治疗基础心血管疾病的同时还需要治疗其他的潜在疾病。联合用药时药物不相容性和不合理性可导致各种副作用。因此为了避免出现药物搭配问题,在配药前需要熟练掌握每种药物所具有的的药理特性,在对药物进行搭配时要始终保持严谨的态度[6]。②抗菌药物用药不合理。部分医师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意识相对较低,使用临床经验处方,患者无药敏试验可出现过敏反应,另外抗生素不合理应用也会导致患者出现耐药性。③用法用量不合理。治疗心血管类疾病的药物有很多,每种药物所特有的功效也不尽相同,比如在治疗患有重度心力衰竭的患者时,一般会选用β受体阻滞剂对患者进行治疗,但是该药物对人体会造成较大的副作用,因此需要嘱咐患者一定严格按照医嘱进行用药。有关重度心力衰竭患者用药的研究表明,在对该患者进行用药时,用药疗效的关键在于确保用药用量正确,但是部分医师并未告知患者正确的用量和用法,导致患者出现不合理用药的情况,从而易引发心绞痛、心肌缺血、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等各种问题。对于重度心衰竭患者来说,正确的治疗方式是首先采用利尿剂以及强心剂对患者进行治疗,在患者病情有一定程度的缓解后再用β受体阻滞剂,但必须要注意的是药物的用量,还需要时刻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监察,一旦发现患者出现不良反应或者有前兆,一定立即停止为患者用药。④未严格把控用药禁忌症。部分医师缺乏临床经验,未能完全掌握药物禁忌症,造成药物的不合理应用,给予高血压患者盐酸假麻黄碱等[3]。⑤忽略了用药的禁忌症。部分医生由于缺乏临床经验或者自身的医疗专业知识还不够扎实,因此尚且不能够熟练掌握各种临床药物的相关使用禁忌,这就很容易导致本身具有用药禁忌症的患者出现服用了相关禁忌药物的情况,比如对贫血患者来说单硝酸异山梨酯片属于禁忌药物,对高血压患者来说,盐酸伪麻黄碱属于禁忌药物等[7]。对于心脑血管类疾病来说,其不仅病情较为复杂,而且用药的机理也比较复杂,因此相关医护人员一定要对药物的药理进行充分掌握,用药时还需针对患者的实际病症合理用药。一旦医护人员对于心脑血管类疾病的用药知识并不能熟练,将会对患者的最终治疗效果有着直接影响,严重的话甚至会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对医务人员来说,熟练掌握相关用药知识至关重要。同时还需提高自身对患者的责任心,逐渐培养观察患者病情的能力,做到及时发现药物导致的各种不良反应,一旦发现任何不良反应,一定要及时停止为患者用药,避免造成更严重的后果,这样才可以保障用药的安全性。
本研究发现用药管理后研究组的临床常见用药问题发生率3.77%显著低于对照组16.03%(P<0.05),这与高嘉蔓[4]、张秀红[5]的研究报道相一致,进一步说明通过分析心血管内科的临床药物使用问题,并实施有针对性的改进管理措施,可确保药物使用的合理性。
综上所述,对心血管内科的临床常见用药问题实施针对性的合理用药管理措施,能够避免不合理用药因素,提高心血管内科的临床合理用药水平,值得在临床深入推广。
参考文献
[1]杨进.心血管内科临床用药的常见问题及如何合理用药[J].中国社区医师,2018,v.34(14):17-18.
[2]胡金明.心血管内科临床用药的常见问题及合理用药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40):7886-7886.
[3]侯光强.心血管内科患者临床用药常见问题及其合理用药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7,14(A02):124-125.
[4]高嘉蔓.基于心血管内科临床用药的常遇问题及如何合理用药分析[J].当代医学,2017,23(14):56-57.
[5]张宪辉.心血管内科临床用药的常见问题及合理用药分析[J].健康大视野,2019(7):42.
[6]郭瑞林.心血管内科临床用药的常见问题及合理用药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9,12(2):74-75.
[7]张秀红.心血管内科临床用药的现状及存在问题[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7,5(27):75.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49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