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随着医疗意识和医疗观念的不断增强,加之儿童作为家庭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临床中患儿的数量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但是儿童的身体情况与成年人具有较为明显的差异,其在临床中用药也存在明显不同,本文就儿童在临床用药中存在问题进行分析。
关键词:临床治疗;儿童患者;药物使用
本文引用格式:覃芝元.浅析儿童临床用药存在的问题及注意事项[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53):35-36.
0引言
儿童是临床中较为特殊的患者,一方面是身体因素,儿童的发育并不是十分完善,其全身各器官生理功能均处于较弱的状态,临床中对药物的反应较大,常常导致儿童出现多种不良反应,对患儿的身体健康造成负面影响,在严重的情况下甚至可能对患儿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另一方面,儿童作为家庭中最为重要的一份子,家属对其健康等情况十分关注,一旦发现了异常的情况很可能导致家属做出错误的决定,影响临床治疗效果[1]。本文就儿童临床用药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希望对儿科临床用药提供相应的参考和帮助,提高临床用药安全性和有效性。
1儿童的生理特点
在临床中,我们根据儿童的生长阶段进行简单分期,以作为临床治疗的重要参考数据:①新生儿期:从胎儿娩出到28d:该时期儿童的生理功能尚处于不完善和不协调的状态;②婴儿期:在出生后直到1岁前:在该段时间中,儿童的体格处于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其脑发育处于很快的状态中,但是儿童的各项系统器官仍旧未成熟;③幼儿期:1~3周岁:儿童的生长速度会出现稍微减慢的情况,这段时间中儿童的智力将会呈现迅速的发展;④学龄前:3~7周岁:这段时间中儿童的生长速度已经十分缓慢,并且神经、心理等发育已经逐渐趋于完善;⑤学龄期:6~12周岁:这段时间儿童的多项生理功能已经基本成熟;⑥青春期:12~18周岁[2]。
2儿童临床用药存在的问题
2.1成人药物的使用
在临床治疗中,儿童专用药物数量较少,一般使用成人药物对儿童进行治疗,医生根据自身的临床经验,将成人药按照一定的剂量直接折合成相应的儿童剂量,给予儿童。由于儿童自身的体质差异,身体状况与成人不同,其系统、器官等处于未成熟的状态,就容易导致异常情况发生,影响患儿健康[3]。
2.2药物的重复使用
临床药物的重复使用一般来自两个方面,一个是医生方面,在临床治疗中,由于患儿疾病情况较为复杂或者对患儿的情况尚不了解,为了保证患儿的身体健康,临床一般会采用联合用药的方式进行治疗,这就大大增加了重复用药的几率,由于儿童的身体发育并不十分完善,能不联合用药尽量不要联合用药,否则会对儿童的康复造成影响[5]。另一方面是在临床中,家属对医生的信任度不足,在临床治疗中多次给药或没有依照医嘱进行用药,甚至部分家属采取自身购药行为,导致重复用药出现,影响儿童健康。
2.3注射剂的不合理使用
采用注射剂进行治疗是临床较为重要的一种治疗方式,根据临床相关调查显示,儿童在临床治疗中,注射剂的用药占比已经将近50%;儿童自身对药物的反应较成人敏感,注射剂给药太快,患儿易出现不良反应,影响患儿的治疗效果及身体健康,由于儿童的生理特点与成年人有很大差异,所以临床使用注射剂治疗时,由临床药师和临床医师,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宜的个性治疗方案,根据药物作用特点,调配适宜的处方,以保证患儿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8]。
2.4药物用法用量的问题
“个体化给药”是儿童临床用药中十分重要的一个原则,由于儿童的身体及发育情况存在一定的差异,如果不根据患儿的实际情况进行用药会增加用药风险[9],但是在临床中,由于患儿数量较多,药物品规多样,药物说明书不够完善等多因素影响,医生往往没有办法根据患儿的实际情况对药物用法、用量进行准确的判断,导致患儿临床异常反应的发生率增加,成为影响患儿治疗效果的主要因素之一[10]。
3儿童临床用药注意事项
3.1需要采用合适的药物
在临床治疗中,首先对儿童进行全面的临床检查,以了解儿童目前的情况,了解患儿是否存在过敏史、家族史等,之后再根据患儿的实际情况给予相应的药物进行治疗,遵循对症治疗的原则,当患儿出现细菌感染的情况才考虑使用抗生素,出现了病毒感染的情况才考虑使用抗病素药物,尽量减少联合用药的情况,降低患儿不良反应的发生率[11]。
3.2需要选取合适的给药途径
正确的给药途径对于临床治疗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因此在临床中,医生要针对患儿的实际情况,选择符合其治病要求的给药途径[12],例如针对在门诊进行诊疗的患儿,疾病在轻中度水平的情况,为降低其不良反应,保证其治疗效果,在临床中应首选胃肠道吸收的给药方式,因为其相对的安全性较高,不易导致患儿出现不良反应[13],而皮下注射以及皮肤粘膜给药具有较高不良反应发生率,一般不在新生儿中使用,而静脉给药则主要应用于危重症患儿[14]。
3.3需要选择合适的药物剂型
临床中,药物的剂型较多,其临床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口服剂型是临床儿童治疗中首选的一种药物剂型,对患儿影响相对较小,不易导致患儿出现异常情况,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目前临床中已经再现了针对儿童开发的新的药物剂型,比较常见的类型有液体剂、混悬剂及片剂等,部分药物也出现了糖果味或者水果味的剂型,使得临床中儿童用药依从性增加[15]。需要注意的是,针对缓慢释放的制剂不要将其掰开服用,并且叮嘱患儿家属注意药物服用时间间隔,避免出现药物蓄积中毒的情况。而在另一方面,尽量不要给儿童中药制剂[16]。
3.4根据患儿情况指导合理用药
在临床中,根据给药剂型等不同,药物的起效时间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例如在临床中口服药物的起效一般较慢,但是其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而注射药物虽然起效较快,但是极易导致儿童出现不良反应,而皮肤粘膜给药有可能导致儿童出现中毒情况,威胁儿童生命安全,因此要选择符合儿童情况的药物[17]。而混悬剂则会因为长时间的放置出现沉淀情况,使用该药时要叮嘱家属在药物使用时要进行摇晃,保证药物剂量均匀[18]。同时药物服用的时间也是临床中需要注意的内容,医生要叮嘱患儿和家属药物使用的正确时间[19],同时由于临床中不同年龄的儿童对药物的反应存在着差异,因此针对其药物剂量的选取要精确到月龄,而针对新生儿则要精确到日龄,同时将患儿的体重作为重要的影响因素[20]。
4结语
儿童是临床治疗中十分特殊的用药对象,由于儿童与成年人有较大的差异,在临床用药也有很大的差别;儿童临床用药中出现的问题,根据相关研究显示,既有医院医生方面的原因,也有患儿家属方面的原因,为保证儿童临床用药安全及身体健康,做好相关内容的整理和分析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21],从本文分析中,可以看出,儿童在临床用药中存在的问题,会对儿童的身体健康造成威胁,我们需要从医院、家属以及社会管理等多个方面入手才能够解决这些问题,一方面医院要加强对临床儿童用药的管理,加强医生和药师对相关知识的学习,并且做好患儿及家属的科谱宣教工作,另一方面,则应当联合社会其他力量,加强对儿童药物的研究和生产,增加临床中儿童药物的种类和数量,增加临床治疗的经济性、有效性和安全性[22]。
参加文献
[1]周琼艳,许素玲,林薇,等.428例儿童药物不良反应特点分析[J].现代实用医学,2017,29(11):1512-1514.
[2]彭评志,蒙光义,庞家莲,等.我院378例儿童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药房,2016,27(8):1064-1067.
[3]Peetoom KKB,Smits JJM,Ploum LJL,et al.Does well-child care education improve consultations and medication management for childhood fever and common infectionsAsystematic review[J].Family Medicine,2017,35(10):697.
[4]陆彩虹.柳州市妇幼保健院2011-2015年儿童药物不良反应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7,10(2):94-95.
[5]汪洋,徐喆.我院176例儿童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药房,2016,27(26):3649-3651.
[6]Hennissen L,Bakker MJ,Banaschewski T,et al.Cardiovascular Effects of Atimulant and Non-Atimulant Medication for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with ADHD: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Trials of methylphenidate,Amphetamines and Atomoxetine[J].CnsDrugs,2017,31(3):199-215.
[7]乔俊敏.浅谈合理用药治疗临床儿内科疾病[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3(12):2451-2452.
[8]张春莹.浅谈药剂师对儿童合理用药的指导[J].饮食保健,2016,3(9):76-77.
[9]Hampanda KM.Intimate Partner violence and HIV-positive women’s non-adherence to antiretroviral medication for the purples lf prevention lf mother-to-child transmission in Lusaka,Zambia[J].social Acience&Medicine,2016,153(15):123-130
[10]陈志蓉.浅谈儿科用药存在的问题及不良反应[J].海峡药学业,2016,28(9):214-215.
[11]王欢,朱青霞,原永芳.从中成药的不良反应报表浅谈合理用药[J].中国医药导报,2017,14(26):177-180.
[12]Bachmann CJ,WijlaarsLP,Kalverdijk LJ,et al.Trends in ADHD medication use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in five western countries,2005-2012.[J]European Neuropharnacology the Journal of the.European College of Neur opsychopharnacology,2017,27(5):92.
[13]杨娜,胡思源.儿童疾病负担及药物研发需求浅析[J].药物评价研究,2016,39(3):329-334.
[14]乔俊敏.浅谈合理用药治疗临床儿内科疾病[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30(5):416-421.
[15]Sharma AN,Arango C,Coghill D,et al.BAP Position Statement:off-label prescribing of psychotropic medication to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J].journal of Psychopharmacology,2016,30(5):416-421.
[16]王欢,朱青霞,原永芳.从中成药的不良反应报表浅谈合理用药[J].中国医学导报,2017,14(26):177-180.
[17]马疆平.浅谈儿童保健中开展早期综合发展指导对小儿发育的影响[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12):2238.
[18]Gois Paixao MJ.Inetrventions for Roducing Mcdication Drrors in Children in Hospitals[J].Clinical Nurse Specialist Cns,2017,31(2):77.
[19]赵开华.儿童用中成药用药安全性问题探析[J].医学信息,2016,29(30):280.
[20]罗红玉.浅谈儿科安全用药管理[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6,29(2):290-291.
[21]Hall MT,Wilfong J,Huebner RA,et al.Medication Assisted Treatment Improves Child Permanency Outcomes for Opioid-Using Familles in the Child Welfare System[J].journal of Substance Abuse Treatment,2016,16(71):63-67.
[22]胡俊江,李芳,孙海飚,等.浅谈临床合理用药[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7,17(2):226-228.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63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