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心理疏导联合药物治疗中青年精神分裂的临床效果论文

发布时间:2020-09-24 14:45:33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对中青年精神分裂疾病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心理疏导,探究该联合治疗模式的效果。方法.选取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90例进行观察分析,为了便于对比观察将所有患者进行分组,其中45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另外45例纳入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单纯的药物治疗,而观察组则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实施心理疏导,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自知力因子评分及BPRS总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总有效率上,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中青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给予药物治疗的同时进行心理疏导是非常有效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自知力,同时提高社会功能。

关键词:心理疏导;药物治疗;中青年;精神分裂

本文引用格式:王秀丽.心理疏导联合药物治疗中青年精神分裂的临床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94):120-121.

0引言

精神分裂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在青壮年人群中发病率高。中青年的思维、情感、行为等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与刺激,发病概率远远高于其他年龄段人群。目前,对于精神分裂疾病患者往往是给予药物进行治疗,通过药物来控制和改善患者的精神状况。但从长远来看,患者在用药过程中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对患者的治疗带来消极影响。心理疏导是一种辅助治疗方式,其在各种疾病中均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辅助治疗效果也得到了充分的肯定。本院将心理疏导应用于精神分裂疾病患者中,效果显著[1]。本研究为了进一步探究心理疏导联合药物治疗中青年精神疾病患者的效果选取了具体的病例进行了分组观察。

\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此次研究对象为收治的精神分裂疾病患者90例,其中男性患者40例,女性患者50例,年龄在19-70岁。所有患者均符合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将所有患者在随机的原则下分为两个组别,其中45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另外45例纳入观察组,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分析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能够进行对比。

1.2方法

1.2.1对照组


45例患者仅给予药物进行治疗,使用的药物为利培酮片,在使用的过程中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来确定剂量,初始剂量控制在0.25-0.5 mg/次,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来逐渐增加药物剂量,增加至1.0-2.0 mg/次,2次/d。

1.2.2观察组

45例患者给予药物联合心理疏导进行治疗,药物治疗同于对照组,治疗时间为1年。心理疏导是由专业的心理医生进行指导,主要包括以下几点做法。

1.2.2.1给予患者安全感,赢得患者及家属的信任

精神分裂疾病患者往往在心理发展上难以控制,对患者的预后会产生很大的不良影响。因此,在治疗的过程中医护人员的心理疏导是非常重要的。医护人员要以热情饱满的情绪来与患者进行交流,耐心地做好患者的心理疏导工作[2]。在沟通的过程中要态度温和、亲切,给予患者更多的安全感,从而赢得他们的信任,使得患者能够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以最佳的状态来配合医护人员的各项治疗措施。同时,指导患者家属做好患者的监护工作,与家属联合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3]。

1.2.2.2对患者进行引导,使其能够正确地认识精神分裂疾病

医护人员应正确地引导患者,向患者介绍有关精神分裂疾病的知识,向患者发放宣传册、相关书籍,或者是让患者观看视频材料,让患者及家属都对疾病有更多的了解。在指导的过程中告知患者疾病发生前的一些常见症状,同时让患者了解到该类疾病分为活跃期、恢复期及康复期,让患者对每一个时期的治疗都掌握清楚[4]。这样医生能够及时掌握患者的疾病发生情况并给予有效的处理,以免患者进行到症状的活跃期。

1.2.2.3做好患者家属的工作,使其能够积极参与到患者的治疗过程中

在治疗期间,医护人员应做好患者家属的工作,调动起家属参与患者治疗过程的积极性。家属的全程参与利于医生对患者身体情况的全面了解,同时有效诱导患者及家属正确认识精神状况,从而使患者及家属能够积极地配合治疗[5]。

1.2.2.4缓解患者心理压力,使其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在发病期间患者的行为及言论都会不同于正常人,其表现也会对家属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同时,社会舆论对于精神分裂疾病有着恐惧及误解,也存在一些偏见,这就使得患者发生极端心理的概率增加,不利于患者的康复。精神分裂疾病患者承受着各种压力,一方面来自疾病本身导致心理脆弱,另一方面又承受着社会上带来的巨大压力,患者需要采取倾诉的方式来发泄出来,以使不良情绪得到疏解。因此,在与患者的交流中医护人员应耐心倾听患者的主诉,走进患者的内心世界,了解到患者所要表达的愿望及心理状况,积极引导患者,让患者对自身的优点及缺点有明确的认识,同时也对疾病有正确的认识,从心里能够接纳自己,有正确的人生观。医护人员还可以选择一些患此种疾病已经康复的患者资料和事例,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病魔的自信心[6]。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自知力因子,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rief psychiatric rating scale,BPRS)评定患者的状况;比较两组患者大体评定量表评分(general assessment scale,GAS)、社会功能评定量表评分(social-skills for psychiatric inpatients,SSPI)。

1.4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使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各评分指标均使用均数加减标准差表示,并进行t检验,治疗效果用(%)表示,并进行2检验,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则使用P<0.05表示。

2结果

2.1两组患者自知力因子以及BPRS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后所有患者的评分均下降,且观察组下降得更多,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GAS评分及SSPI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胡拿着的两种评分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后患者的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升高得更多,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中44例治疗有效,总有效率为97.8%,对照组中34例治疗有效,总有效率为75.6%,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目前,精神分类疾病的发生率越来越高,且呈现出年轻化趋势,中青年是发病的主要群体。一旦发病后患者将承受着巨大的身心压力,在言行上出现异常,给家庭与社会带来较大的负担。因此,对于精神分裂疾病患者应及时治疗,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控制患者的状态。以往临床上对于该类疾病给予抗精神药物进行治疗,但收到的效果并不十分满意。

本院对于精神分裂疾病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使用心理疏导的方式,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做好患者及家属的解释工作,赢得他们的配合,从而利于患者的尽快康复[7]。本研究结果显示,使用心理疏导联合药物治疗的观察组,在自知因子、BPRS评分、GAS评分及SSPI评分上均明显优于单纯使用药物治疗的对照组,且总有效率明显更高。这就提示对于精神分裂疾病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心理疏导,可收到显著的效果[8]。

\

 
参考文献

[1]欧秋明,邓思灵.心理疏导联合药物治疗中青年精神分裂的心得[J].北方药学,2015(6):196-196.
[2]焦峰,孔令军,郑莉娜.心理疏导联合药物治疗中青年精神分裂的效果研究[J].临床医学工程,2014(12):1597-1598.
[3]缪从毅,康波,王宇峰.心理疏导联合药物治疗中青年精神分裂的临床治疗效果[J].中国医学创新,2014(12):59-61.
[4]张辉.心理疏导与药物治疗在中青年精神分裂患者中的应用价值[J].临床医学,2014(11):36-38.
[5]王文杰.心理疏导联合药物治疗中青年精神分裂症的效果分析[J].河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2):135-137.
[6]罗新,金春慧,程灶火.心理疏导结合利培酮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价值评价[J].山西医药杂志,2015(13):1520-1522.
[7]王茂岭.心理疏导与药物治疗应用在中青年精神分裂患者中的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A3):70,75.
[8]陈建军.心理疏导联合药物治疗中青年精神分裂的效果分析[J].世界临床医学,2016,10(17):23.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4904.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