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观察稳心颗粒联合胺碘酮治疗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共100例,随机均等分为观察组与参照组各50例,予以参照组患者胺碘酮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参照组的基础上联用稳心颗粒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参照组对应分别为88.0%、14.0%,组间数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采用稳心颗粒联合胺碘酮进行治疗,具有较高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性较高,具有较高的临床运用价值。
关键词:稳心颗粒;胺碘酮;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临床疗效
本文引用格式:郭延华,李晶晶.稳心颗粒联合胺碘酮治疗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疗效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88):154+157.
0引言
冠心病作为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容易造成患者心肌缺血、缺氧以及发生心肌梗死等情况,严重威胁了患者的生命安全[1]。室性心律失常是冠心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该症在发作时会表现出心悸、胸痛等症状并可能引发猝死,因此临床需要采取有效的方式缓解病情以提高患者的生命保障。胺碘酮是临床用于治疗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的常用药物,但其疗效有待进一步提高,有关研究文献指出联用稳心颗粒具有更好的临床治疗效果[2],我院就其展开了研究,通过分组对比实验的方法验证了其确切的疗效,现对本次研究的详细内容作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以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作为研究样本,根据患者入院的时间先后顺序进行编号,并将50例奇数号患者归为观察组,将50例偶数号患者归为参照组。观察组患者中共有26例男性与24例女性,患者的年龄分布为49-72岁,平均(59.2±4.3)岁,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6例、持续性心房颤动7例、室性心动过速11例、阵发性房颤7例、室性早搏19例;参照组患者中共有25例男性与25例女性,患者的年龄分布为48-73岁,平均(58.8±4.5)岁,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5例、持续性心房颤动8例、室性心动过速12例、阵发性房颤8例、室性早搏17例。100例患者均被告知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书,前述分组的两组患者在年龄分布、性别以及疾病类型等一般资料上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
1.2方法。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对症治疗措施,应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低分子肝素以及美托洛尔缓释片等药物进行治疗,并采取抗血小板聚集、血脂调整以及扩张冠状动脉等治疗措施。参照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以胺碘酮(由赛诺菲杭州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盐酸胺碘酮片;0.2 g×10片;国药准字H19993254)进行治疗,每日3次,每次1片,连续用药8-10 d后根据患者的反应采用最小剂量,即每日0.1-0.4 g。观察组患者在参照组的基础上联用稳心颗粒(由山东步长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无蔗糖稳心颗粒;5 g×9袋;国药准字Z10950026)进行治疗,以开水冲服,每日3次,每次1袋。两组患者均连续接受治疗4周。
1.3观察指标。评价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并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评价标准如下:①患者临床症状基本消失,24h心电图监测显示心律恢复正常或室性心律失常次数低于10%为治疗显效;②患者临床症状明显好转,24h心电图监测显示室性心律失常次数低于50%为治疗有效;③未达到显效、有效标准为治疗无效。治疗总有效率=(显效样本量+有效样本量)/该组样本量*100%。同时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1.4统计学分析。以SPSS 21.0软件分析实验数据,以χ2检验并用率(%)表示,若P<0.05,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过治疗,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参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8.0%、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0%,组间数据比较均符合统计学意义(P<0.05),其对比详情参见表1。
3讨论
室性心律失常是冠心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主要的临床表现为心慌、胸闷以及胸痛等症状,若在发病后不能对患者采取及时有效的救治措施,则可能导致患者死亡,因此对患者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以缓解病情对于提高患者的生命保障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3]。胺碘酮是临床常用的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其作用机制是延长各部心肌组织的动作电位与有效不应期,从而消除折返激动,对心房与心肌传导纤维的快钠离子内流进行抑制,从而降低传导的速度,对冠状动脉及其周围的血管起到直接的扩张作用。胺碘酮的药理学特点是能够降低窦房结自律性、降低心房与心室的心肌兴奋性、非竞争性α-和β-肾上腺素能的拮抗作用以及降低主动脉压力与外周阻力以维持心输出量等,因此能够对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早搏、房颤等情况进行有效的改善。但胺碘酮的副作用相对较多,常见房室传导组织、停药后甲状腺机能亢进以及恶心呕吐等症,对临床治疗效果造成了不良影响[4]。稳心颗粒则是一种中药补益剂,具有益气养阴、活血化瘀功效,对心脉瘀阻所导致的气短乏力、心悸以及胸痛等症状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并且药性温和、安全性较高,仅偶见轻度恶心或头晕,对临床用药一般不会产生影响[5-7]。
从我院本次研究的结果来看,观察组患者采用了稳心颗粒联合胺碘酮进行治疗,相较于对比组患者,其治疗总有效率与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优于对比组,且数据对比差异均符合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该治疗方法在提高临床治疗效果的同时还能显著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从而提高治疗的安全性,是一种具有较高应用价值的治疗方法,值得推荐。
参考文献
[1]高艳珍,刘向臣.稳心颗粒+胺碘酮对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分析[J].医药前沿,2018,8(23):118-119.
[2]胡瑞玲.稳心颗粒联合胺碘酮治疗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J].北方药学,2018,15(4):89.
[3]吴君伟.稳心颗粒联合胺碘酮治疗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观察[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8,25(6):30.
[4]杲金良.稳心颗粒联合胺碘酮治疗208例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疗效观察[J].海峡药学,2018(8):127-129.
[5]陈相.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应用稳心颗粒联合胺碘酮治疗的临床探讨[J].医药前沿,2018,8(14):157.
[6]支步胜.稳心颗粒联合胺碘酮治疗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J].中药药理与临床,2012(5):217-219.
[7]肖珉,张为.稳心颗粒联合胺碘酮治疗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疗效评价[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17(1):40-42.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48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