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讨与研究在门诊护理管理中应用护理风险管理的实际效果。方法我院在2017年5月开始在门诊护理管理中实施相关风险管理,主要包括:安全隐患评估、护理技术和道德教育培训、改进措施讨论、提高和完善护理人员风险管理意识和制度。选取我院在2017年5月至2017年8月实施门诊护理风险管理后的280例作为观察组,并和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前2017年1月至2017年4月随机选取的28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进行对比,观察两组患者在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前后,护理满意度、患者投诉情况、护理人员操作合格率、理论合格率、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97.86%明显高于对照组79.64%(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1.43%明显低于对照组18.21%(P<0.05);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后,护理人员的理论和操作合格率有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后,能显著提高护理人员的理论和操作水平、患者的满意度并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关键词:门诊护理;风险管理;应用效果
本文引用格式:宋勤莉,肖艳敏.探究护理风险管理在门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89):264-265.
0引言
患者在护理过程中有可能发生的一些不安全事件即为护理风险,在门诊中,由于病种复杂,手续繁琐、患者流动性大等因素会相应加大护理风险[1]。因此护理风险管理的实施非常必要,能显著提高护理的安全性,本文就探讨与研究在门诊护理管理中应用护理风险管理的实际效果进行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门诊部护士32名,其中副主任护师1人,主管护师4人,护理师7人,护士20名。选取我院在2017年5月至2017年8月实施门诊护理风险管理后的280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前2017年1月至2017年4月随机选取的28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
1.2方法
1.2.1安全隐患评估
门诊患者流动性大,疾病种类多,易发生安全隐患,一般可分为环境、护理人员自身、物质、患者因素四个方面[2]。应将对每一类可能发生的不安全因素和相应预防措施进行归纳,定期组织所有护理人员学习并总结。每日针对四个方面对当前存在或潜在隐患进行排查与评估,并及时做出防范处理。
1.2.2护理技术和道德教育培训
要加强护理人员业务技能的培训,门诊部护士共32名可分为8个小组并每组设立1名组长,制定学习计划,提高理论知识和实际技能,加强医风医德教育,定期对相关知识进行考核,用实际行动提升护理人员的职业素养[3-4]。加强护理人员对风险管理制度的主动参与性,将怕出错、出错再补救的意识转为主动思考哪里可能出错,如何去防范,可对及时发现并制止不安全因素的人员给予一定奖励,提高全科护理人员的积极性。
1.2.3改进措施讨论
定期全面评估全科护理安全,每周或每半个月开展一次安全讨论会,让每一个护士都要参与进来,主动提出工作中的不足之处并加以改进,对于安全隐患提出解防范措施,收集护理风险管理在实施中遇到的问题,并加以解决[5]。任何一位护理人员难免会发生护理风险,应提高护理人员风险管理意识,加强防范护理风险的教育,每3个月全科护理人员需学习相关护理风险知识,学习管理技巧,主动的有意识的规避风险。
1.2.4提高和完善制度
要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制定最佳的风险管理制度,组织全科护理人员学习并落实,例设置服务标识牌、保持大厅的干净整洁、对传染病人相关的设施做好隔离工作等[6]。对于护理人员实行“责任到人”的制度,把每个环节细化,人人参与到管理中,建立可追溯性服务标识,将责任落实到每一个护理人员上[7]。建立相关学习和考核制度,例业绩考评制度,定期对护理人员的相关业务水平进行考核排名,低于平均线或排名较低的护理人员组成努力小组加强其相关知识学习,共同提升业务水平。完善相关管理制度的欠缺,加强护理人员的主动性,鼓励主动上报不良件,对其发生原因进行根本上的分析,针对性的制定预防手段,在下次全科讨论时提出并分享。
1.3观察指标
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护理人员的理论合格率、操作合格率。
1.4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纳入SPSS 19.0统计软件中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2检验,以P<0.05则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满意度(97.86%)明显高于对照组(79.64%)P<0.05,见表1。
2.2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43%,明显低于对照组18.21%(P<0.05),见表2。
护理人员专业技能、道德素质的建设与培养,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定期对改进措施的讨论与总结是护理风险管理中的重中之重。经本次探究发现,在门诊护理管理中应用护理风险管理后,患者的满意度、护理人员操作和理论合格率都得到了显著提升,不良事件(如药物外渗、输错液)的发生率明显减少。这种针对性的、专门的管理方式,具有很大应用空间,应加以推广,造福患者。
2.3两组护理人员在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后理论和操作合格率比较
在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后,护理人员的理论合格率为93.75%,操作合格率为90.63%,且与实施前比较有显著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讨论
由于护理职业的特殊性和问诊较大的压力,护理的风险性随处可见,护理服务水平难以得到保障,就应更加严格要求护理工作的安全性。护士工作负荷大,部分相关人员认为门诊病人病情较轻,思想松懈,观察不认真,易发生护患纠纷[8]。通过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并不断健全完善其机制,将被动管理转变为主动管理。
综上所述,护理风险管理应用于门诊护理管理中,对安全性的提升具有重大意义。我们要重视对相关人员的培训,引入风险管理措施,成立专门的护理风险管理小组。
参考文献
[1]项梅.护理风险管理在门诊高危患者就诊中的应用[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7,28(S1):612-613.
[2]阿孜古丽·艾日都拉,艾则孜·买提尼牙孜.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门诊高危患者就诊过程中的应用效果[J].智慧健康,2018,4(10):17-18.
[3]Jafari M,Pourtaleb A,Khodayari-Zarnaq R.The impact of social capital on clinical risk management in nursing:a survey in Iranian public educational hospitals[J].Nursing Open,2018,5(3):285-291.
[4]潘锦华.护理风险管理在门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7,8(20):192-193.
[5]陆永芬.护理风险管理在产科门诊中的应用效果[J].上海医药,2017,38(14):40-41.
[6]王海红.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眼科门诊的应用效果分析[J].内蒙古中医药,2017,36(11):70.
[7]Kenward G,Marshall S,Irvine K.How much is enough?Using Delphi to explore the clinical-contact-time and return-to-practice needs of military nurses[J].Nursing Management,2017,24(2):20.
[8]周澜.风险管理方案应用于门诊优质护理中的效果观察[J].中国卫生产业,2017,14(10):127-128.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46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