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观察水疗结合运动疗法,治疗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40例随机分为20组治疗组和20组对照组。两组都用常规康复治疗方法,治疗组同时运用水疗结合运动治疗,7天一疗程,一天一次。结果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和改良的上肢运动功能评定(FMA),治疗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FMA评分及VAS评分比较,治疗组在上肢功能运动功能与对照组相比显著提高,在疼痛程度上与对照组比有显著下降(P<0.05)。结论通过对脑卒中肩手综合征进行水疗结合运动疗法,可以明显缓解疼痛和改善关节活动度,缩短病程,提高治愈率。
关键词:脑卒中;肩手综合征;水疗;运动疗法
本文引用格式:王亚丽.水疗结合运动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92):194,196.
0引言
肩手综合征是脑卒中患者常见并发症之一,伴随患侧肩胛带、患侧上肢及手指关节疼痛,多见于脑卒中2-16周,可能与交感神经障碍、长期患侧上肢受压、输液、过度牵拉患侧肢体及意外损伤等有关。
脑卒中肩手综合征分期[1]:Ⅰ期:患侧肩痛,手腕、手指肿疼,出现发红、皮温上升等血管运动反应。手指多呈伸直位,屈曲受限,被动活动疼痛。Ⅱ期手部水肿可减轻,肩手出现自发性疼痛,手皮肤、肌肉明显萎缩,X线可见骨质疏松样变化,预后不良。Ⅲ期水肿、疼痛消失,未经治疗的手完全失用,成为残疾。
临床症状:肩周和手疼痛、关节活动受限,手指肿胀、僵硬变形、皮肤颜色改变,后期关节挛缩畸形。常发生在脑卒中后2周-3个月内,可能与早期的牵拉伤、良肢位摆放、肩关节半脱位、交感神经障碍等有关。肩手综合征Ⅰ期没有得到有效治疗将发展到Ⅱ期、Ⅲ期,直至手功能完全丧失。由此可见早期预防和早期治疗肩手综合征很重要。
水疗在改善疼痛、增加关节活动度、缓解痉挛取得显著效果。参考《物理因子治疗技术》[2]。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
1.1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科室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的40例脑卒中患者伴随肩手综合征的患者,随机分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患者,观察组男13人女7人,年龄27-70岁,病程3-6个月。对照组男9人女11人,年龄35-75岁,病程3-6个月。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人标准
符合脑卒中后遗症肩手综合征1期,均符合第四届全国脑出血病学术会议的诊断标准[3]及SHS诊断和分期标准,生命体征平稳,意识清楚,患者以及家属配合治疗,无性别限制,年龄在75岁以下,且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1.3排除标准
生命体征不稳定,意识不清,不配合治疗者,其他疾病引起的肩手综合征,皮肤有破溃、感染,骨折,有传染性疾病。
2治疗方法
2.1常规康复治疗方法
良肢位摆放;物理因子治疗(中频、中药熏蒸、蜡疗、红外线、气压);两组均采取的运动治疗:向心性主被动活动手和上肢各个关节15分钟,每天两次;Bobath握手上举活动5分钟,每天两次。
2.2观察组加入水疗结合运动治疗
一天一次,一次时间在15-25分钟,水温在37-43℃[4],根据天气、患者个体差异适当调节水温,注意烫伤或受凉。由专业治疗师指导。第一步,让患者入浴池或者浴盆,入浴后水面高度在患者肩水平面。第二步,待患者适应5分钟左右,缓慢地被动活动患者的上肢关节、各个手指间关节,要循环渐进,逐渐增加关节活动度。第三步,让患者主动活动或者健侧上肢带动患侧上肢活动。
2.3水疗的作用机制
水疗主要是运用水的浮力、温度刺激、静水压力和改变溶解质等原理。利用水的浮力可以减轻肢体关节的负荷,有利于关节活动度的增加。温度刺激和静水压有利于血液循环,减轻肢体肿胀、疼痛[5]。
2.4疗效评定标准
根据《神经康复学》疗效评定标准[1]:显效,关节活动度轻微受限,疼痛明显缓解,水肿逐渐消失,皮肤温度颜色进一步接近正常。有效,关节活动增加,疼痛减轻,手指水肿减轻。无效,疼痛水肿无明显改善,关节活动度无改善,皮肤温度颜色无变化。
2.5观察指标
根据《康复评定技术》,视觉模拟评分(VAS),总分10分,得分越高越疼,简化的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定法,上肢总分66分,得分越高运动功能越好。
2.6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软件包处理数据,计量资料用±s表示,两样本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行2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治疗结果
经过4个疗程的治疗,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小于0.05)(见表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VAS及FMA评分比较,治疗结果表明治疗组和对照组在相应的治疗后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及患肢疼痛程度较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P<0.05),且治疗组的改善幅度优于对照组(见表2)。
3.1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3.2两组治疗前后VAS及FMA评分对比,见表2。
4讨论
脑卒中常见并发症肩手综合征,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6],大多数认为是植物神经紊乱,反射交感神经性营养障碍,血管运动神经麻痹,末梢血流增加所致,并常受到其他因素影响,偏瘫后肢体活动受限,长期活动不足导致肩关节半脱位、肩关节牵拉伤、腕关节长期屈曲,手指肿胀僵硬、以及患侧手长时间输液等因素,加剧血管运动系统和皮肤腺体功能紊乱,出现肿胀和疼痛,皮温不正常,导致肩手综合征日趋严重。
水疗具有独特物理作用、化学作用和温度作用。利用水的浮力、静水压力、热能传递等,结合运动治疗,进一步增加血液循环,改善患侧肢体肿胀。静水压力可以减少关节间的负荷,增加关节活动度,减轻疼痛。综上所述,水疗结合运动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临床疗效满意,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倪朝民.神经康复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70.
[2]李健,张福蓉,李梦晓,等.水疗法改善痉挛研究进展[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8,9(17):85-87.
[3]中华医学第四届脑出血病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1.
[4]何成奇,范建中,吴军,等.物理因子治疗技术[M].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201-218.
[5]卢昌亚.水疗的康复效应、作用机制及其进展[J].现代康复,2001,522-23.
[6]时建卫.脑卒中后肩手综合症发病机制及临床治疗研究进展[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2017,5(28)3-4.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46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