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总结临床护理管理当中采用危机管理的具体方法和效果。方法我院急诊科在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共计收治患者300例,按随机排列表法将其分成两组:对照组与护理组,每组患者各有1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护理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施行危机管理。对两组护理效果差异进行总结和比较。结果发生在护理组患者当中的危机事件发生率2.0%要更低于对照组危机事件发生率11.3%(P<0.05);且护理组患者病情得到控制时间以及住院治疗时间均要比对照组短(P<0.05)。结论将危机管理策略应用于临床护理管理工作当中效果显著,能明显提高护理质量、保证患者的护理安全。
关键词:护理管理;危机管理;护理效果
本文引用格式:王婷婷.临床护理管理中的危机管理策略[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101):271+273.
0引言
危机管理指的是组织对所有危机发生因素的预测、分析、化解与防范,由此所采取的一系列行动。急诊科室作为医院的重要科室,可以说是医院的重要门面,收治的危重患者不仅多,而且在治疗、护理过程当中也面临着很多不可预计的突发事件,总的来看就是医院危机事件的高发科室[1]。近些年来医患关系敏感、脆弱的现象一直存在,加之一些不良媒体对医院大肆的负面报道,更是会增多医患沟通失败的问题,由此导致医患矛盾,降低患者对医院的信任度和治疗、护理依从度[2]。针对于此,急诊科护理管理者应有意识的把危机管理应用到急诊护理管理当中,从而提高每一个急诊护理工作者其处理危机事件的能力,积极解决危机事件,最大程度上规避由于危机产生造成的危害,最终保证急诊护理工作的质量与安全。
1资料和方法
1.1病例资料。我院急诊科在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共计收治患者300例,按随机排列表法将其分成两组:对照组与护理组,每组患者各有150例。对照组150例患者当中,男81例、女69例,患者年龄区间自20-77岁,平均(45.2±3.4)岁,发病至就诊时间在30 min至7 h,平均(2.8±0.3)h。护理组150例患者当中,男77例、女73例,患者年龄区间自17-74岁,平均(43.1±3.2)岁,发病至就诊时间在45 min至8 h,平均(3.7±0.4)h。两组病例基本情况经统计学分析未见有明显差别,临床表现可见为均衡性(P>0.05)。
1.2方法。对照组按照常规急诊护理流程进行,及时进行院前急救、合理引导患者就诊、按时查房,定时保持病房的通风和室内卫生的清洁、舒适,对各项护理操作予以规范等等。另外护理组进行危机管理。
1.2.1危机管理小组:组建危机管理小组,以此来对急诊科室护理工作者的责任进行规范和明确,起到监督、讨论学习的作用。小组组长是科室护士长,组员则为科室全体护士。定期对急诊护理工作当中频发的风险事件进行总结、讨论,并通过讨论得出怎样在实际工作当中规避风险事件发生的这一结果。另外通过定期的危机考核,对小组成员危机意识进行加强和巩固,充分发挥危机管理的效果,提高急诊科护理质量。
1.2.2提高护理者危机意识:危机的发生是有着不确定性和突发性特点的,尤其是在急诊护理工作当中,尤其伴随着很大的危机事件发生率,所以要求急诊科室护理工作者必须要具备危机意识、并有发现危机与应对危机的能力。那么风险管理小组可以通过积极举办讲座,对急诊护理工作当中的一些经典风险事件案例进行筛选和讨论,使护理人员能够深恶把握危机事件发生的原因,了解一旦发生危机事件后可能会造成的不良后果,从而保证在日常护理工作当中能加强对自己的约束力,规范落实各项护理操作,为急诊科室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保驾护航。
1.2.3危机管理预案:对急诊科临床护理管理实际来说,危机预防与控制的意义要远远大于对危机的处理,如果能在危机发生之前便能够提前洞悉潜在的危机,通过针对性预防性措施的制定和采取,才能彻底规避危机事件的发生,同时这也是危机管理当中的重要环节。像是体现做好急救抢救仪器管理制度的建立、建立停水停电预案等等,一旦发生危机事件,立刻能够拿出有效方法予以解决。上述这些都需要危机管理小组进行定期的监督和检查。
1.2.4加强医患沟通:急诊科收治患者大都病症危重,由此患者及其家属都是比较焦虑和敏感的,因此,由于护理人员和患者及其家属沟通的不到位,也是造成危机事件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急诊科护理管理工作实际当中,除了要提高护理者自身专业知识与护理技能外,还要学习有效的沟通方式,学习沟通的技巧,能和患者及其家属取得有效的沟通,在第一时间帮助他们消除负面情绪,继而将危险事件扼杀在萌芽当中。
1.2.5整改与反馈:即使是再规范、严谨的危机管理,在临床长时间的实践应用上也不能完全做到避免危机事件的发生,因此我们要做到的除了是能够提前制定危机预案,还要重点将每次危机事件发生之后留给我们的警醒进行原因的分析和总结,找到危机预案当中存在的疏漏,及时做好完善和整改。
1.3监测指标。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管理效果,主要指标有:危机事件发生率、病情控制时间、住院治疗时间。
1.4统计检验。对本次研究中所得到的关于两组患者各项护理管理指标数据差异,使用t与分别检验计量与计数资料,相应的以例(n)、率(%)及(±s)的模式阐述。统计学软件使用SPSS 19.0,P<0.05认定为差异存在显著性。
2结果
2.1比较两组患者危机事件发生率。表1数据见:发生在护理组患者当中的危机事件发生率2.0%要更低于对照组危机事件发生率11.3%,组间数据比对判定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比较两组患者病情得到控制时间和住院时间。护理组患者病情得到控制时间以及住院治疗时间均要比对照组短,两组比较,统计学意义确切(P<0.05),表2数据有示。
3讨论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当中都潜存着无数的危机因素,同时因为这些危机因素的存在,也可能会导致各种突发事件,这也就明确了危机事件的不确定性。另外对于危机事件的发生其实还有一定的预防性,区别于危机事件发生之后的处理,预防策略强求的是把突发事件扼杀在萌芽阶段。急诊科室作为抢救患者的一个重要关卡,对护士提出的要求是非常严格的,要求其必须要具备精湛的专业技术。加之急诊科室护理工作量大、工作内容繁多且环节复杂,其中涉及到各个科室,所以在急诊科室的护理管理工作当中采用危机管理策略是有重要意义的,不仅有利于降低危机事件的发生率,而且还能保证患者的治疗效果。这一点本文研究也已证实:发生在护理组患者当中的危机事件发生率2.0%要更低于对照组危机事件发生率11.3%(P<0.05);且护理组患者病情得到控制时间以及住院治疗时间均要比对照组短(P<0.05)。
由此可见,将危机管理策略应用于临床护理管理工作当中效果显著,能明显提高护理质量、保证患者的护理安全。
参考文献
[1]邹玥.4R危机管理理论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6,1(01):90.
[2]丁玲芳,陈俊国,贾亚平,等.危机管理模式在急诊科护理管理中应用的有效性探究[J].中华全科医学,2016,14(8):1402-1404.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44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