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抗肿瘤药物多具有刺激性,临床应用输注时限的把控对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临床治疗安全有影响,本文抗肿瘤药物输注时限主要因素、可放置时间等为切入点,对格列抗肿瘤药物的临床应用进行简单综述。
关键词:抗肿瘤药物;稳定性;输注时限
本文引用格式:王海秀,杨寿军.临床常用抗肿瘤药物的稳定性与输注时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100):185+196.
0引言
抗肿瘤药物调配后的稳定性与输注时限,关系到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的发生,本文作者就这两方面进行了重点论述,以提高医、药、护对这方面的重视,保障临床用药安全。
1抗肿瘤药物的输注时限,主要基于以下因素
1.1药物作用特点:包括半衰期、分布特点、作用机制等。
1.2药物稳定性:多数化疗药物对光、热等环境敏感,稳定性差,输注时间过长可影响药物的疗效或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
1.3药物刺激性:刺激性强的药物输注时间过长对血管及周围组织伤害性大,可能导致严重静脉炎或药物外渗。
1.4不良反应与输注时间的相关性:输注速度的快慢,可影响骨髓抑制、神经毒性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
2配制好以后的成品输液可放置时间
配置好的成品输液可安全放置的时间,应根据药品自身稳定性、溶媒的选择和微生物控制等方面来综合考量。
2.1从微生物控制的角度考虑输液放置的时间
2.1.1病区治疗室与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IVAS)的空气质量:空气中的病原微生物附着在尘埃粒子上,尘埃粒子数代表了污染可能性的高低。病区普通治疗室的空气在工作状态下为500-1227.89 cfu/m2,每立方空气中粒径≥0.5μm的尘埃粒子数以千万计、粒径≥5μm的尘埃粒子则数以万计;合格的PIVAS,是在万级背景下设置百级操作台,粒径≥0.5μm的尘埃粒子数量≤3500个、粒径≥5μm的尘埃粒子不得出现,沉降菌数量≤1/皿。有条件的医院,应该建立PIVAS。
2.1.2《病区医院感染管理规范》(WS/T 510-2016)中7.7.2条款规定:“配制好的静脉输注用无菌液体放置时间不应超过2小时”;中华护理学会静脉治疗护理专业委员会撰写的《输液治疗护理实践指南与实施细则》中也明确要求:“配制好的药液放置时间不超过2h”。
2.1.3美国药典委员会(USP)将配制的无菌药物分为低危、中危、高危三个等级,并规定:如果药品本身的理化性质稳定,在百级洁净室配制的无菌药物,常温下可以保存24-48小时,低温状态下可以保存3-14天不等,而在-20℃及以下温度冷冻状态下可以保存45天;未在百级洁净环境下配制的药物,比如在病区调配的输液,从配制完成到药物使用之间的间隔不应超过1小时。
2.2从药品自身的稳定性与所选的溶媒考虑成品输液放置的时间。药品的化学结构不同,其稳定性受光照和温湿度的影响也不同;所选的溶媒和稀释载体不同,调配出来的成品输液稳定性也不同,可通过阅读药品说明书获得相关信息。
3临床常用抗肿瘤药物稀释液的稳定性和输注时限
3.1烷化剂。环磷酰胺:稀释后不稳定,必须在2~3小时内使用;避光输注;输注持续时间0.5~2小时。异环磷酰胺:不同厂家保存温度不一致;需现配现用;滴注时间不少于30分钟,一般为3~4小时。达卡巴嗪:2小时内用完现配现用;避光;滴注时间不少于30分钟。
3.2烷化剂中的铂类。顺铂(第一代):配置后4h内输注完;滴注时间在6h以上时需注意避光输注。奈达铂(第二代):在生理盐水中稳定性好(72 h内稳定性好);禁止以偏酸性的溶液作为载体;滴注时间不少于1小时,输注时避免日光直射。输完后需继续静脉输液1000 mL以上。卡铂(第二代):稀释后8h内用完,滴注及存放时避免直接日晒。洛铂(第三代):溶解液和稀释液若暂不使用,应贮存在2℃-8℃的环境中,但不得超过4小时。
3.3拓扑异构酶抑制剂。伊立替康:配置好的伊立替康在NS中,25℃下保存不超过6 h;2-8℃保存不超过24小时,静脉滴注时间不得少于30分钟或超过90分钟。依托泊苷:稀释后立即使用;有沉淀严禁使用。静滴时间速度不得过快,至少半小时,否则容易引起低血压,喉痉挛等过敏反应。
3.4抗代谢类药物。氟尿嘧啶:水溶液稳定性好,可长时间泵入,但需避光输注。静脉输注时间6~8小时,也可以用输液泵连续给药维持24-72小时。阿糖胞苷:配制好的注射液可在冰箱中保存7日,室温下仅能保存24小时。甲氨蝶呤:避光输注,避光使用。滴注时长不超过6小时,以免增加肾毒性。培美曲塞二钠:溶解液和稀释液冷藏或室温放置均可,无需避光,24 h内稳定。静脉滴注时间不得少于10分钟。
3.5影响微管蛋白的药物。长春地辛:药物溶解后务必在6小时内使用完毕。长春新碱:室温下24 h稳定,注入静脉时避免日光直接照射。长春瑞滨:室温下24 h稳定,开启后或配置后的稀释液,在密封的玻璃瓶或输液袋内于室温下可保存24 h。于短时间内(15-20分钟)输入,然后用0.9%氯化钠冲洗静脉。
3.6紫杉醇制剂。紫杉醇是一种新型抗微管药物,不同的剂型,调配与输注时限均不同。
紫杉醇注射液:配制的滴注溶液在室温(20-25℃)和室内灯光下27 h内稳定性。避免接触增塑聚氯乙烯(PVC)器皿,稀释后的溶液应保存在瓶子(玻璃瓶、聚丙烯瓶)或塑料袋(聚丙烯袋、聚烯烃袋)中。每3周一次,每次滴注时间应大于3小时。使用专用带过滤器(0.22μm)的、不含PVC的输液器给药。不要剧烈搅动、震动或摇晃,因可能会产生沉淀。用药前要进行抗过敏预处理。
紫杉醇脂质体注射液:本品溶于5%葡萄糖注射液后,在室温(25℃)和室内灯光下24小时内稳定。静脉滴注3小时;用药前要进行抗过敏预处理。采用符合国家标准的一次性输液器滴注即可,不可使用精密过滤型输液器。若使用精密过滤输液器,药液不能通过过滤膜,脂质体易发生聚集,形成更大微粒,在输注过程中不断堵塞精密过滤输液器的滤膜孔,导致输液不畅,药物有效成分不能完全进入血液,导致给药量不足。但是这种聚集的微粒经过震动或进入患者血液后则可溶解。
注射用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配置好的成品需专人运送至临床,避免在运送过程中因频繁晃动而产生泡沫。注意:泡沫是药品,附着在瓶壁上将导致输入体内的药量减少。每3周给药一次;静脉滴注30分钟。滴注中不必使用特殊的不含DEHP的输液装置,不建议在输液管中接装过滤器。
3.7单抗类。利妥昔单抗注射液(美罗华):轻柔地颠倒输液袋,使溶液混合并避免产生泡沫。初次用药时通常需要缓慢输注,如患者耐受良好,第二次、第三次可逐渐增加药物输注速度。贝伐珠单抗注射液(安维汀):在2℃~30℃条件下,在NS溶液中,贝伐珠单抗的化学和物理稳定性可以保持48小时;但从微生物学角度,产品配制后应该立即使用。因此,如果稀释后暂不输注,则严格控制和确认在无菌条件下用NS进行稀释,稀释液在2℃~8℃的保存时间不宜超过24小时。首次静脉输注时间需持续90分钟;如果第一次输注耐受性良好,则第二次输注的时间可以缩短到60分钟;如果患者对60分钟的输注也具有良好的耐受性,那么随后进行的所有输注都可以用30分钟的时间完成。西妥昔单抗注射液(爱必妥):初次给药时,建议滴注时间为120分钟,随后每周给药的滴注时间为60分钟,最大滴注速率不得超过10 mg/min。滴注快结束时必须使用0.9%的无菌氯化钠溶液冲洗输液管。
3.8抗生素类。博来霉素:静脉注射应缓慢,不少于10分钟。丝裂霉素(自力霉素):水溶液在PH8时稳定,在PH7以下时,随着PH值得下降其稳定性也下降。本品溶解后需在4-6小时内应用。放线菌素D(更生霉素):本品对光敏感,配制及使用过程中,均需避光。
3.9蒽环类抗癌药。柔红霉素(第一代蒽环类抗生素):室温下24 h药物保持稳定;。4-10℃保存48 h内,药物保持稳定。静脉滴注时间不超过1小时。多柔比星(阿霉素):调配好的溶液应贮存在2℃-8℃,避光,并在24小时内使用完毕。
3.10门冬酰胺酶。溶解液或稀释液必须是澄清的方可使用。稀释后8小时内使用完毕。
4结论
肿瘤科药物多具有特殊的理化性质及药理特点,对配制方法、输注速度、配制后稀释液的保存时限等均有着特殊的要求。在临床医生正确设计给药方案、PIVAS药师正确调配的基础上,控制成品输液的摆放时间,以恰当的输注速度给药,可在保障药物疗效的同时,将不良反应降至最低。
参考文献
[1]王少华.肿瘤内科护士安全用药操作指南[M].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
[2]石远凯,孙燕.临床肿瘤内科手册[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
[3]1病区医院感染管理规范(WS/T510-2016)[S].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44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