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讨经外侧裂岛叶入路与经颞叶皮质入路在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8月于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院神经外科就诊的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为外侧裂岛叶入路组,B组为颞叶皮质入路组,符合纳入与排除标准的患者共66人。结果A组患者血肿清除率优于B组(P<0.05),手术时间少于B组(P<0.05),术后3个月GOS评分高于B组(P<0.05)。结论在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方面,经外侧裂岛叶入路组在血肿清除率、手术时间以及临床预后方面优于经颞叶皮质入路,效果更好。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基底节区;侧裂岛叶入路;颞叶皮质入路
本文引用格式:单玉超,贾同乐.两种手术入路对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临床效果的比较[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103):87-88.
0引言
高血压脑出血是指患者由于长期的高血压、脑动脉硬化等一系列因素导致颅内血管破裂出血,其常见部位为基底节区,患者临床表现可为不同程度意识障碍、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偏盲、失语等,预后较差[1]。出血量达到或超过30 mL的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治疗就是以手术为主,其根本目的是拯救患者的生命,恢复患者神经功能,清除颅内血肿,减轻脑水肿[2]。此文章主要比较经外侧裂岛叶入路与经颞叶皮质入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8月于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院神经外科就诊的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纳入标准:①年龄在35~75岁;②既往存在高血压病史;③头颅CT示基底节区出血,且血肿量≥30 mL,未破入脑室;④患者及家属同意行手术治疗。排除标准:①由脑动静脉畸形、脑动脉瘤、瘤卒中等引起的出血;②术前已有双侧瞳孔散大固定者、深昏迷者,伴有多器官功能障碍者;③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等抗凝药物者。进行随机分组,第一个符合标准的患者分到A组外侧裂岛叶入路组,第二个符合标准的分到B组颞叶皮质入路组,第三个患者分到A组,第四个分到B组,以此类推,共66人。A组男20人,女13人,平均年龄(58.09±8.37)岁,B组男16人,女17人,平均年龄(58.36±9.30)岁。出血量计算方法参考多田式公式,A组平均血肿量(47.30±7.41)mL,B组平均血肿量(48.54±7.89)mL。A组术前GCS(8.97±1.24)分,B组术前GCS(9.06±1.12)分。
1.2手术方法
A组患者气管插管全麻成功后,以翼点式入路开颅,铣刀铣开约5 cm×6 cm骨瓣,骨腊止血。周边硬脑膜悬吊,放射状剪开硬膜,显微镜下解剖外侧裂,脑棉片保护侧裂血管,分至岛叶,切开岛叶皮层约1 cm造瘘进入血肿腔清除血肿。清除完毕,留置硬膜外引流管一根,关颅,术后给予营养神经、抗炎、脱水等治疗。B组患者气管插管全麻成功后,以翼点式入路开颅,铣刀铣开约5 cm×6 cm骨瓣,骨腊止血。周边硬脑膜悬吊,放射状剪开硬膜,显微镜下切开颞中回或颞上回皮质造瘘进入血肿腔清除血肿,清除完毕,留置硬膜外引流管一根,关颅,术后给予营养神经、抗炎、脱水等治疗。
1.3观察指标
观察A、B两组年龄、术前血肿量、术前GCS评分、血肿清除率、手术时间及术后3个月GOS评分。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以(±s)表示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两组在年龄、术前血肿量、术前GCS评分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两组手术时间、血肿清除率、术后3个月GOS评分比较
A组患者手术时间少于B组(P<0.05),血肿清除率优于B组(P<0.05),术后3个月GOS评分高于B组(P<0.05),详见表2。
3讨论
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作为神经外科常见病种,其发病率、病死率、致残率均较高,急性期病死率可高达30%~40%[3],手术目的就是及时清除血肿,以改善患者神经功能障碍,提高患者生存质量,降低病死率[4]。目前对于出血量<30 mL的基底节出血患者主要为药物保守治疗,而对于血肿≥30 mL的患者来说,开颅手术清除血肿可较好解决问题[5]。开颅手术因在直视下进行,可快速、有效清除颅内血肿,止血效果也很确切。目前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常用开颅术式为经侧裂岛叶入路与经颞叶皮质入路。外侧裂为大脑自然裂隙,经外侧裂岛叶入路就是通过此裂隙进入血肿腔,在此过程一般不需对脑组织过度牵拉,减少了脑组织的再次损伤。基底节被岛叶覆盖,通过此裂隙到岛叶在到血肿腔距离最短,因此大大缩短了手术时间[6]。通过此入路还较易暴露责任血管如豆纹动脉,能够快速止血,这也大大缩短手术时间。而经颞叶皮质入路为显露血肿,常需切开颞中回或颞上回皮质,从正常脑组织造瘘从而进入血肿腔,清除血肿过程中可能会伤及正常脑组织,造瘘过程中会伤及周围较多小血管,往往会逐一电凝止血,进入血肿腔后,一般在血肿腔的最深处找到责任血管,相对来说操作困难,为精确止血,在操作过程中需要长时间牵拉脑组织,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患者术后出现脑梗死的可能[7]。本研究中A组的手术时间明显少于B组,血肿清除率优于B组、术后3个月GOS评分优于B组,表明在手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方面,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效果优于经颞叶皮质入路,值得推广[8]。
当然,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同样具有局限性,例如基层医院医生相对上级医院来说技术相对落后,经验少,有可能显微分离外侧裂难度大,不能在短时间内清除血肿[9]。因此在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时,要综合各方面考虑选择最适合手术方式。
参考文献
[1]张剑,刘民,周勤伟,等.经侧裂-岛叶入路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J].局解手术学杂志,2016,25(11):804-807.
[2]唐建建,张紫寅,周建,等.经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对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分析[J].疑难病杂志,2014,13(10):998.
[3]贾磊,周德宝.三种手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效果比较[J].山东医药,2016,56(26):67-68.
[4]蒋生智,孟涛,张庆华,等.两种手术入路早期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比较[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14,30(12):1247-1248.
[5]Yaghi S,Moore P,Ray B,et al.Predictors of tracheostomy in patients with spontaneous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J].Clin Neurol Neurosurg,2013,115(6):695-698.
[6]Gomis M,Ois A.Outcome of intracerebral haemorrhage patients pre-treated with statins[J].Eurj of neury,2010,3(3):82-90.
[7]金盼盼,陈劲草,罗杰,等.神经内镜手术与显微镜手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的Meta分析[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16,32(11):1162-1168.
[8]查贤强.120例高血压脑出血急诊微创手术治疗的临床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26):19-20.
[9]沈东炜,胡方进,周建军,等.微创手术与开颅手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对比[J].中外医学研究,2017,15(15):26-27.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44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