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讨在小儿重症肺炎患儿中利奈唑胺的治疗效果。方法选2017年9月至2019年7月在我院医治的小儿重症肺炎患儿(70例)进行研究,随机数表法分成甲组与乙组,甲组35例,乙组35例。乙组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甲组加利奈唑胺治疗,总结治疗效果和症状改善时间。结果甲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乙组,差异显著,P<0.05。甲组的肺啰音消失时间少于乙组,差异显著,P<0.05。甲组的血常规恢复正常时间时间少于乙组,差异显著,P<0.05。甲组的痰液颜色改变时间少于乙组,差异显著,P<0.05。甲组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少于乙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小儿重症肺炎患儿中,利奈唑胺可提高患儿的治疗效果,并促进患儿的症状改善。
关键词:小儿重症肺炎;利奈唑胺;治疗效果
本文引用格式:李桢,艾奎.利奈唑胺治疗小儿重症肺炎的临床疗效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104):208+214.
0引言
小儿重症肺炎,是儿科较为常见的疾病,患儿症状主要是咳嗽和(或)发热食欲下降、及呕吐腹痛等,严重危害患儿身体健康,甚至会威胁到患儿的生命安全。为探讨在小儿重症肺炎患儿中利奈唑胺的治疗效果,选2017年9月至2019年7月在我院医治的小儿重症肺炎患儿(70例)进行研究,研究具体为。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选2017年9月至2019年7月在我院医治的小儿重症肺炎患儿(70例)进行研究,随机数表法分成甲组与乙组,甲组35例,乙组35例。甲组中男20例,女15例;患儿年龄在2月至6岁,平均(1.19±0.20)岁;乙组中男21例,女14例;患儿年龄在35天至5岁,平均(1.12±0.21)岁;两组资料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可做对比。
1.2方法。乙组常规治疗:常规抗感染、雾化吸入,吸氧、吸痰,纠正患儿的呼吸衰竭、心力衰竭、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失衡营养支持治疗。在此基础上甲组加利奈唑胺治疗:每次静滴10 mg/kg利奈唑胺,8 h/1次,持续7-10 d。
1.3观察指标。在治疗中,观察两组患儿的症状改善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咳嗽缓解,肺部啰音消失时间,血常规恢复正常时间、以及胸片或者肺部CT明显好转时间)。
1.4评价标准。治疗效果,无效:治疗后,患儿的临床症状未改善,其肺部炎症也未改善甚至是加重;好转:治疗后,患儿有部分临床症状消失,有部分肺部炎症消失,体温改善;显效:治疗后,患儿的临床症状基本上消失,肺部炎症明显消失,体温恢复到正常;痊愈:治疗后,患儿的临床症状、肺部炎症完全消失,且体温恢复正常[1]。
1.5统计学分析。经SPSS 22.0软件分析数据,经(±s)表示症状改善时间,行t检验,经(%)表示治疗效果,行χ2检验,P<0.05时,组间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总结治疗效果。甲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乙组,差异显著(χ2=5.285,P=0.022),详见表1。
2.2总结症状改善时间。甲组患儿的肺啰音消失时间是(2.52±1.12)天,乙组患儿的肺啰音消失时间是(4.42±1.24)天,甲组的肺啰音消失时间少于乙组,差异显著(t=6.727,P=0.000)。甲组患儿的血常规恢复正常时间是(3.14±1.05)天,乙组患儿的血常规恢复正常时间是(4.72±1.21)天,甲组的血常规恢复正常时间时间少于乙组,差异显著(t=5.835,P=0.000)。甲组患儿的痰液颜色改变时间是(4.02±1.11)天,乙组患儿的痰液颜色改变时间是(5.94±1.20)天,甲组的痰液颜色改变时间少于乙组,差异显著(t=6.949,P=0.000)。甲组患儿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是(2.05±1.11)天,乙组患儿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是(3.68±1.23)天,甲组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少于乙组,差异显著(t=5.820,P=0.000)。
3讨论
因为小儿的呼吸道特殊的生理解剖特点,比如支气管、气管等管道比较狭窄,纤毛运动差,黏液分泌少,血管丰富易充血,肺弹力组织的发育比较差,肺泡数少,间质发育旺盛,肺含气量少,很容易被黏膜阻塞,因此小儿易发生肺炎。发生肺炎后,因气体交换面积下降、病原微生物作用等而出现程度不同的缺氧症状,患儿会因缺氧导致代谢异常、毒素蓄积等出现呼吸衰竭、循环衰竭和中毒性脑病,患儿的并发症越多其死亡的风险就越高。对于小儿重症肺炎来说,是指患儿存在肺炎常见的症状之外,还存在呼吸衰竭、其他器官受累等表现,患儿常伴呕吐和腹泻,致使患儿脱水和电解质紊乱,要种危及其生命。对于小儿重症肺炎来说,比较常见的病原菌是金黄色葡萄球菌,也有支原体感染,腺病毒感染等患儿起病急,病情进展快,临床治疗比较困难。而且,金黄色葡萄球菌除了对青霉素耐药之外,其对其他抗菌药物耐药性在不断的上升。
在小儿重症肺炎患儿的治疗中,以往主要是选择万古霉素,该药物可对细菌细胞壁合成进行抑制,对革兰阳性菌活性进行抑制,所以,万古霉素对金黄色葡萄球感染导致的重症肺炎有效。但是目前存在万古霉素耐药,再加上其穿透细胞组织的能力比较弱,致使在肺组织中的药物浓度很低,还存在较多的不良反应,所以,在小儿重症肺炎患儿的治疗中万古霉素的应用受限[2]。
而对于利奈唑胺来说,属于第一个人工合成的恶烷酮类抗生素,其作用机制比较独特,同其他药物不存在交叉耐药性,对感染治疗的效果优势很明显。该药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可全面覆盖,对细菌蛋白合成起始的阶段产生作用,而存在抑菌作用。在人体内外,利奈唑胺对各种感染阳性细菌存在广谱抗菌作用,其显效时间、应用效果均优于万古霉素,利奈唑胺的组织穿透性比较强,在不同脏器组织可快速分布,该药物在肺上皮细胞液的穿透性可达到100%,导致肺组织中的药物浓度要高于血清药物浓度。而且,利奈唑胺的不良反应比较少,患儿主要是出现轻中度的腹泻、呕吐、恶心、头痛、口腔念珠菌病、味觉改变、肝功能异常等,对用药不会产生影响,属于小儿重症肺炎患儿较好的治疗选择[3]。为探讨在小儿重症肺炎患儿中利奈唑胺的治疗效果,选2017年9月至2019年7月在我院医治的小儿重症肺炎患儿(70例)进行研究,研究结果为:甲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乙组,差异显著,P<0.05。甲组的肺啰音消失时间少于乙组,差异显著,P<0.05。甲组的血常规恢复正常时间时间少于乙组,差异显著,P<0.05。甲组的痰液颜色改变时间少于乙组,差异显著,P<0.05。甲组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少于乙组,差异显著,P<0.05。从结果中可以看出:给予小儿重症肺炎患儿利奈唑胺治疗,能得到比较好的治疗效果,且可促进患儿的肺啰音、血常规、痰液颜色、体温等恢复改善。
总之,在小儿重症肺炎患儿中,利奈唑胺可提高患儿的治疗效果,并促进患儿的症状改善。
参考文献
[1]凌耿飞,曹聪聪,韩世杰.利奈唑胺治疗重症肺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研究[J].饮食保健,2019,6(1):74.
[2]董燕,阳俊,陈俊文.利奈唑胺治疗重症肺炎的疗效观察及临床评估[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8,10(28):123-125.
[3]李伟,张翠薇.利奈唑胺对肺结核合并重症肺炎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J].医学食疗与健康,2018,28(9):9.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43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