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腕踝针疗法治疗颈椎病的疗效观察论文(附论文PDF版下载)

发布时间:2018-12-25 15:42:33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观察腕踝针治疗项痹的临床疗效。选 2017 年 5 月至 2017 年 12 月,明确诊断为“项痹”的我院住院患者 40 例。随机分为治疗组 20 例,对照组 20 例。对照组给予针灸、对症等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腕踝针疗法,两组均在 1 个疗程后评定疗效。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关键词:腕踝针;项痹;治疗观察

本文引用格式:孔彩霞 . 腕踝针疗法治疗颈椎病的疗效观察 [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8,18(77):162,166.
\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20 例患者均来自共和县中医院针灸康复推拿科,收集病例时间为 2017 年 5 月至 2017 年 12 月,其中男 12 例,女 8 例,平均年龄为 43 岁,平均病程为 23 月。

1.2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根据《第二届全国颈椎病专题座谈会纪要》中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诊断标准 [1]:①具有较典型的根型症状(麻木、疼痛),且范围与颈脊神经所支配的区域相一致;②体格检查,压痛、转颈试验、生理曲度检查、肌张力检查、腱反射检查、压顶试验、臂丛牵拉试验等,均可出现阳性;③颈椎 X 线、CT 检查发现颈椎钩椎关节增生、椎间孔狭小、椎节不稳、颈椎间盘突出等;④除外颈椎外病变(胸廓出口综合征、网球肘、腕管综合征、肘管综合征、肩周炎、肱头肌腿鞘炎)所致以上肢疼痛为主的疾患。

1.3纳入标准
①符合以上诊断标准;②年龄在 18~60 岁;③没有严重器质性病变,如肿瘤、血液病、脏器衰竭者;④受试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2-3]。

1.4疗效评定
采用目测模拟疼痛分度量表(Visual Ana-logue Painrating Scales,VAPS)评定,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疼痛评分。参照《中 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4] 及符合 1992 年全国颈椎病会议制定颈椎病诊断标准疗效评定。治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功能恢复正常(≥ 95%);显效:临床症状消失或明显减轻,体征明显好转,功能基本恢复正常(70% ≤改善率 <95%);好转:临床症状、体征减轻,但仍遗留部分症状,体征功能障碍(30% ≤ 改善率<70%);无效:治疗前后症状、体征无变化或加重,中止或退出实验的患者按无效统计(改善率 <30%)。

2治疗方法

2.1取穴
①腕踝针:上 4(拇指侧的桡骨内外两缘中间)、上 5(腕背中央,桡骨和尺骨两侧骨缘中间)、上 6(距小指侧的尺骨缘 1cm)。②颈三针:天柱(双)、颈百劳(双)、大杼(双)。③随证配穴:参照《针灸学》进行随证加减,劳伤血瘀型上肢疼痛、麻木者加曲池、外关、合谷;风寒痹阻型头晕头痛者加百会、印堂、太阳。

2.2操作方法
患者先取仰卧位,选用天协牌一次性的 30 号 1.5 寸毫针。腕踝针上 4、上 5、上 6 区常规消毒后,左手拇、食指绷紧皮肤, 右手拇指在下,食、中指在上夹持针柄,针与皮肤成 30°角, 快速进入皮下。然后轻捻针柄,使针体贴着皮肤浅层行进, 以针下有松软感为宜。病人如有酸、麻、沉、胀、痛等感觉, 说明进针过深,宜将针退出,使针尖在皮下,重新平刺入更表浅处,总之,不可出现得气感。进针长度为 1.4 寸,进针方向以朝病端为原则,留针 30min,不做提插捻转。进针完毕后,患者改为俯卧位,穴位常规消毒,天柱直刺 0.8~1 寸,颈百劳和大杼直刺或向脊柱方向斜刺 0.8~1 寸,其余随症配穴的穴位采用常规针刺,进针后采用平补平泻手法,刺激强度以局部出现酸胀感为好。得气后连接 G6805- Ⅱ型电针治疗仪, 选用疏密波,频率为 6W/Hz,强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度,留针 30min。1 次 /d,5 次 / 周,周末休息,共治疗 2 周。

3治疗结果

20 例患者,症状明显缓解 16 例,症状完全缓解 3 例,无效 1 例,总有效率 95%。

4讨论

本课题用的是腕踝针结合颈三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 选穴上用张心曙教授的腕踝针和靳端教授所创的靳三针中的颈三针,两者简单易学,安全方便,应用广,疗效佳。

腕踝针用上 4、上 5 和上 6 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其原因是上肢外侧为手三阳(手太阳、手阳明、手少阳),通过针刺来疏通经络,《灵枢逆顺肥瘦》说:“脉行之逆顺,手之三阴,从藏走手;手之三阳,从手走头;足之三阳,从头走足;足之三阴,从足走腹”。《素问皮部论》云:“皮者脉之布也。邪客于皮,则膝理开,开则邪入,客于络脉,络脉满则注于经脉,经脉满则入舍于腑脏也。凡十二经脉者,皮之部也”。说明手足各经脉互相相连,皮 - 络 - 经 - 腑 - 脏,是病病传导层次,经络同脏腑也可以反应到皮部;因此气血运行阴阳相贯,如环无端 [5]。可见腕踝针对身体分区与十二经络系统相当符合, 且通过针刺皮下,从而达到治疗疾病带来疼痛目的。

颈椎病已成为当今社会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伴随着学习、生活和工作压力的增加,颈椎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且呈年轻化趋势。伴随着颈、肩、背、臂等局部疼痛不适,导致睡眠质量下降,活动和工作上不能集中精神,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中医学认为不通则痛,颈椎病的病机主要在于风、寒、湿、热等外邪内扰,或痰、瘀等内邪阻滞气机,气血运行不畅,导致肌肉等组织失于气血濡养所致。颈椎病大致分为风寒痹阻,劳伤血瘀,经络受阻,肝肾不足等症型。在治疗上有针灸、按摩、手术和药物治疗方法,最主要是疏通经络、脏腑调理的一整套康复措施来减轻患者的疼痛不适,为颈椎病非手术疗法提供了可行性治疗。
\

腕踝针结合颈三针方便安全有效、操作简便,穴位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能起到气血运行、经络疏通的功效,使疼痛迅速缓解并有效巩固和缩短疗程。

参考文献:

[1]孙宇 , 陈琦 . 第二届全国颈椎病专题座谈会纪要 [J]. 中华外科杂志 ,1993,31(8):47.
[2]尚天裕 , 董福慧 . 实用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 [M]. 北京 : 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 ,1997:22-32.
[3]王斌 , 洪永锋 , 李红 , 等 . 颈痛的功能评定 [J]. 国外医学 : 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分册 ,2004,24(2):49.
[4]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 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 [M]. 南京 : 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4:186.
[5]兰雷, 张国山. 腕踝针疗法[M]. 北京: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2:35-40.

《腕踝针疗法治疗颈椎病的疗效观察论文》附论文PDF版下载:
http://www.lunwensci.com/uploadfile/2018/1225/20181225034314135.pdf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435.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