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浅谈手术部位感染的预防与对策论文

发布时间:2020-09-17 13:50:12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SSI(手术部位感染):是指继发于手术操作形成的伤口中的感染.SSI约占全部医院感染的15%,约占外科病人医院感染的35%-40%.如果没有植入物,感染发生在术后30天内都属于手术部位感染,如果有植入物,感染发生在术后1年内也属于手术部位感染。手术部位感染(SSI)导致更长的住院天数,更高的医疗费用,医护人员的压力,病人满意度下降。

关键词:手术部位感染;预防;对策

本文引用格式:赵荣.浅谈手术部位感染的预防与对策[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95):59-60.

0引言

引发手术部位感染的因素可以从手术方面及患者方面进行分析,其中患者免疫功能、年龄、健康状态、营养状况均为患者方面相关危险因素,备皮方式、备皮时间、术前住院时间、手术部位消毒情况、手术室内环境卫生、手术技术、手术是否无菌操作、手术器械是否灭绝、手术时长、是否科学使用预防性抗菌药物等均属于手术方面因素。

\

 
1误区一、术前洗澡怕病人感冒

患者进入手术室前,通常应采取皮肤的清洁、手术区皮肤准备及手术区皮肤的消毒等办法来降低皮肤上定植的细菌。因此,手术前应教育并协助患者沐浴,减少体表皮肤细菌负荷。

2误区二、备皮备的越干净越好

人们很早就认识到,手术部位感染潜在危险可能由人们的体表毛发引发,为此病人在准备手术前需备皮,旨在尽量在不损害病患皮肤完整度前提下尽快去除手术部位皮肤表面污垢,彻底清除细菌,规避、抑制或降低手术部位细菌生长速率,继而降低SSI的风险发生几率。目前国内外常用术前备皮方式按照是否去除表面毛发可大致分为不去毛备皮、去毛备皮两类,其中脱毛、剃毛、剪毛等手段均为常见的去毛备皮方法。①常规备皮即剃毛备皮,一般于手术当日进行,包括清洁皮肤和剃除手术野毛发。脱毛备皮是指用化学脱毛剂脱掉手术区域毛发,也就是使用脱毛膏。②剪毛备皮是指用剪或推剪的方式去除手术区域的毛发,基于剔除皮肤低于残留的毛发,继而可以达到降皮肤损伤几率的目的,可以有效保持皮肤完整度,其优点可减少手术创面潜在性污染,避免化学脱毛剂的反应,有效预防SSI。③不去毛备皮是指彻底清洁手术区皮肤而不需常规剃毛,患者术前一日洗澡或用肥皂清洁皮肤,不剔除体毛,脐部用松节油擦去污垢,或只是针对有可能影响手术并引起术后感染的部分进行不去毛备皮操作,使手术切口周围可以干净卫生,如阴毛、腋毛等,在手术之前不仅需彻底清洁皮肤,同时需要有效控制皮肤清洗与手术之间的时间间隔,降低滋生细菌的几率,通常情况下手术时间与皮肤准备时间间隔越短越好。综上所述,术前备皮的关键是术前必须清洁、洗澡,减少暂居细菌,清除常驻细菌以降低SSI率。在彻底清洁皮肤的基础上以及不影响手术操作的情况下,尽量不剔除毛发;涉及到阴毛、头发、腋毛的手术为降低手术过程中受异物影响的几率,需酌情选择剔除毛发,亦可进行剪毛发备皮操作,手术时间与剪毛发备皮时间间隔越短越好,继而降低SSI发生几率;使用化学脱毛剂前应做皮肤过敏试验,不去毛备皮法不损伤皮肤,还能避免发生交叉感染,又省时、省事、省物和深受患者欢迎等许多优点,结合国人体毛较少,汗毛又短于1 cm的特点,很适合此法。

3手术前感染预防要点

减少术前患者住院时间,尽量保证病人在手术当天住院,在治愈外感染部位后择期进行手术,血糖需在围术期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关注术前病人机体抵抗能力,纠正病患贫血、水电解质不均衡、低蛋白血症等。

需彻底清除手术部位的皮肤污染,囊括周围皮肤以及手术部位。

备皮时间:在手术当天进行,正确脱毛:禁止使用刀片刮除毛发,避免不必要的备皮,确需去除手术部位毛发时,应当使用不损伤皮肤的方法。

4手术前感染预防要点

4.1手术皮肤消毒。消毒前要彻底清除污染,合适的消毒剂:卫生行政部门许可证,消毒方式需正确:根据要求明确消毒范围:需以≧15 cm为标准,在手术野及其外侧扩展部位秉持从内向外原则进行擦拭消毒。应在放置引流、做新切口、延长切口时,适当当扩大消毒面积。

4.2预防用抗菌药物时机。在30 min至2 h内针对未切开皮肤的患者给予合理剂量、合理种类抗菌药物,在病患麻醉诱导期亦需合理给予抗菌药物。在手术前一天需要做好肠道准备的病患需足剂量一天分次给予口服抗菌药物,其中抗菌药物为非吸收类型。患有流感、感冒及相关呼吸系统疾病,皮肤明显感染,感染或携带多种耐药菌的病患在未治愈前不可进行手术。

4.3手术室的环境控制。手术室内空气中细菌数量主要与人员数量和活动有关,在活动量较大以及室内人员较多时手术室空气中细菌数量也较高,造成空气污染最主要的原因即是人员活动,同时手术门过于频繁的开合也会使室内微生物数量增加,提升手术室污染几率,室内空气细菌含量在手术准备和手术临近结束阶段由于手术人员来往频繁、开门次数增多、布类敷料的抖动出现两个明显的高峰。手术人员的大量交谈,会使飞沫等沿着口罩的下缘坠落。

4.4在手术室不可穿鞋套可以替代换鞋。引起SSI的细菌既有内源性细菌,又有外源性细菌,内源性细菌主要来自患者自身,如存在于皮肤、鼻腔、消化道、呼吸道、泌尿生殖道、窦道等的菌丛。外源性细菌污染主要来自手术器械、手术人员的手以及空气。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曾有穿鞋套预防SSI的实践。那么现在的SSI预防指南均指出不要通过穿鞋套来预防SSI。进入手术室应更换手术室专用的能盖住脚面,防止足部受利器损伤以及血液、体液污染,并且不产尘、防水舒适的鞋子。手术室内不宜穿鞋套以及普通露脚趾的拖鞋。

5预防SSI,病人的术前教育

5.1戒烟。大量研究表明,吸烟可导致术后SSI发生危险性增高、切口愈合延迟以及切口裂开,吸烟对切口愈合的影响主要与两方面因素有关:一方面为吸入烟雾的急性毒性作用,另一方面为烟草暴露的慢性蓄积效果。

5.2心理教育。手术对于患者来说无论在身体上还是心理上都是一次打击,每个患者术前都会出现情感反应和生理变化,儿童尤其明显。围手术期常见的心理反应有焦虑、恐惧、睡眠障碍等。患者围手术期出现的生理-心理反应,还处于对手术环境的不了解、担忧,对于麻醉剂预期后果的担心。

5.3洗手与戴手套。提倡科学洗手——流动水洗手法,洗手液应保持取用时的清洁,用擦手纸巾去除手上的水渍[1]。通过对以往手术洗手及戴手套的研究文献进行分析可知,在手术过程中按照标准佩戴手套且手套被刺破的几率约为24%,基于此需在佩戴手套前仔细消毒双手[2]。在总结以往吸收经验同时革新吸收方法,践行国际普遍认可与推广应用的“六部洗手法”[3]。外科手术为侵入性操作,那么佩戴手套就具有更强的抗菌、抗感染效用,在防止细菌以术者的双手为载体进入病患体内同时,还能保护术者双手,避免手术过程中病患体内的病毒随血液进入术者体内,如肝炎病毒或HIV等。

5.4手术衣及铺单。无菌铺单、无菌手术衣是当前构成无菌屏障的主要元素,避免患者、工作人员以及不属于无菌区内细菌传播扩散到病患切口或病患所在空气中,继而有效降低手术人员被血液、体液等细菌污染的风险。当前临床所用铺单、手术衣为一次性使用和重复使用两大类型。

5.5吸氧。SSI的减低与伤口局部持续供氧及白细胞氧化杀菌作用增强有关,通过吸氧帮助组织压对感染,加快伤口愈合。通过对手术数据进行分析可知,手术过程中需维持最优供氧状态,尤其在病患手术期间及复苏期间,其应以95%为标准维持自身血氧饱和度。在病患切口关闭约2.5小时之后可以结束高浓度吸氧状态,期间病患血氧饱和度应>95%。

5.6手术技巧。第一步选择手术切口位置及路径。开放性腹部创伤,不能通过扩大腹部已经污染的创口进行探查和手术,而应另作切口,原创口在手术结束前清创缝合,也不宜用做引流物的出口,否则极易感染且难以愈合。

5.7防止术中低体温。术中患者体温应保持正常,执行专业要求进行局部降温,用37℃无菌生理盐水及相关液体冲洗手术部位。

5.8尿管与引流装置注意事项。留置导尿管破坏了膀胱尿道的无菌状态,细菌可沿着导尿管周围及腔内进入膀胱形成菌尿,随着留置导尿时间的延长,菌尿的感染发生率也持续增加[4]。

\

 
参考文献

[1]高岩,李宁,赵庆华,等.重症监护室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因素与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5,15(10):1198-1200.
[2]王莉,刘玉馥.控制医院感染-现代医疗护理实用技术[M].重庆: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3:5.
[3]王建敏.运用循证医学的方法优化手术室感染控制流程[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9,28(7):956.
[4]阎丽娟.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的分析与预防措施[J].临床医药实践,2008,17(11):896-898.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4322.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