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观察普通肝素和低分子肝素在急性心梗治疗的疗效。方法自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急性心梗患者中选取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抽签,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普通肝素(RH)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则采用低分子肝素(LMWH)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较之对照组,其心电图改善情况要更好,相关疾病要更低,但是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要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急性心梗患者的治疗中,相比低分子肝素,普通肝素具有更好的临床疗效以及更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值得推广。
关键词:普通肝素;低分子肝素;急性心梗治疗
本文引用格式:刘曼.普通肝素和低分子肝素在急性心梗治疗的疗效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89):133,137.
0引言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由于冠状动脉血管内粥样斑块以及血栓所导致的一种疾病,其会导致患者心肌出现缺血、缺氧等症状,最终导致其出现心肌坏死,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目前临床中主要采用抗凝治疗以缓解患者的症状,本次研究就对目前临床中普通肝素和低分子肝素在急性心梗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了探讨[1]。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自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急性心梗患者中选取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抽签,将其分
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30例,男20例,女10例,年龄50~85岁,平均(68.36±3.85)岁;观察组患者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52~86岁,平均(69.74±2.96)岁;比较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观察组
为了保证患者的康复和治疗,一般情况下进行卧床休息,给予患者硝酸酯类以及阿司匹林等药物,然后给予观察组患者RH5000U,每天给予患者2次,首先进行静脉推注,之后在根据患者的体重将药物泵入患者的体内,根据APTT的数据对患者的用药剂量进行调整,保证患者的APTT在正常数据的1.5~2倍,疗程为7 d[2]。
1.2.2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常规治疗与观察组相同,该组患者的使用药物更换为LM-WH5000U,每天给予患者2次,将其APTT控制在1.5倍,疗程为7 d[3]。
1.3观察指标
记录患者的以下几项数据:①心电图ST段下降情况以及T波变化情况;②心率失常发生情况;③心衰发生情况;④再梗死发生率;⑤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 22.0对患者的相关参数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
检验,P<0.05作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心电图变化情况比较
从结果中可以看出,观察组患者的心电图变化情况较之对照组要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表1。
2.2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心率失常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心率失常发生率要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表2。
2.3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心衰以及再梗死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心衰发生率为6.67%,再梗死发生率为3.33%,对照组心衰发生率为16.67%,再梗死发生率为23.33%,观察组相关数据要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表3。
2.4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不良发应发生情况比较
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要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表4。
3讨论
随着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了解到,临床中患者的AMI的出现与粥样动脉硬化斑块破裂、出血等有关,因此在临床中除了采用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以及抗血小板等治疗,同样要给予患者抗凝治疗[4]。临床中针对心梗的进展机制尚没有较为明确的认识,认为其内容较为复杂,而在临床研究中则认为患者脑血栓的形成主要是由于血液中的促凝成分占据上风,加之局部内皮下纤维成分出现暴露,进而导致了血栓情况的出现,因此肝素在应用于AMI之中,能够发挥其特异性,充分与抗凝血酶Ⅲ相结合,促进抗凝血酶Ⅲ对凝血因子的灭火作用,使得凝血酶存在的凝血瀑布反应受到抑制,从而能够有效发挥抗凝作用和抗栓作用,使得AMI患者的临床症状出现明显的改善,降低患者相关时间的发生率,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5]。在相关的研究中显示,在患者出现情况48 h后及时给予患者有效的临床治疗,给予患者低分子肝素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情况,使得患者的疾病复发率以及病死率出现明显的降低,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但是在实践中显示,低分子肝素的应用并非总是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和致残率,多数情况下能够降低患者多种并发症的发生率[6-7]。在本次研究中,采用普通肝素急性治疗的观察组患者的心电图改善情况和再通率要明显好于对照组,相关疾病的发生率则要低于对照组,但是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要低于研究组。显示在临床患者的治疗中,低分子肝素在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方面具有较好的效果,而在疾病的治疗方面,则是普通肝素具有更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因此在临床中应当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治疗方案的选择。
综上所述,在临床AIM患者的治疗中,虽然LMWH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但是使用RH能够更加有效改善患者的情况,保证患者的预后,能够更加有效的治疗患者,具有十分积极的临床作用,值得推广[8]。
参考文献
[1]霍影.尿激酶与低分子肝素钙联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效果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7,30(2):194-195.
[2]耿昌明,韦道明,卫杰,等.低分子肝素钙联合银杏达莫治疗急性心源性脑栓塞患者临床疗效观察[J].海军医学杂志,2017,38(1):65-67.
[3]黄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治疗中低分子肝素早期干预效果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30):5876-5877.
[4]杨国凯,杨镛,万嘉,等.阿加曲班与低分子肝素钙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治疗中的对比观察[J].贵州医药,2018,42(1):57-59.
[5]葛国栋.低分子肝素钙联用尿激酶在急性心肌梗死治疗中应用效果[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7,2(6):35.
[6]王超,谢娟.阿替普酶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肺血栓栓塞症的临床效果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7,10(22):28-30.
[7]赵连江,任萍.小剂量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疗效及对神经功能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7,21(15):18-20.
[8]吴进良.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效果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8,11(29):38-39.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42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