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剖宫产术后合并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护理体会论文

发布时间:2020-09-17 10:38:28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总结15例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剖宫产患者的护理体会。护理要点:控制多重耐药菌的感染,选择敏感抗菌药物,保持患者气道通畅,清洁口腔,做好心理护理,及时隔离患者,做好手卫生,防止院内交叉感染。方法对2016年至2018年剖宫产术后合并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病例进行分析。结果出现多重耐药菌感染状况的患者大多为剖宫产术后长期使用抗菌药物的产妇,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病原菌以产生超广谱-内酰胺酶的铜绿假单胞菌和大肠埃希菌多见。结论重视对多重耐药菌感染症状的有效管理,并对剖宫产产妇科学、合理的应用抗菌药物,实施有效消毒与隔离,并严格遵照相应的操作规程,从而对多重耐药菌感染状况的出现进行明确控制。

关键词:剖宫产术后;多重耐药菌感染;护理

本文引用格式:姜春兰.剖宫产术后合并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护理体会[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95):316+318.

0引言

多重耐药菌又被称为耐多药微生物,就是临床对3类或者是3类以上抗菌药物进行同时使用,所呈现出来的耐药细菌。目前多重耐药菌感染出现的几率不断上升,不仅会出现散发、交叉感染状况,还可能会出现流行,对小孩、老人、免疫力低或者是不完善的人有着较大危害[1]。所以医护人员需要对出现多重耐药菌感染状况的患者实施严格管理,严格按照规定落实相应的预防、控制工作,尽可能减小感染扩散的风险。同时加强对患者的优质护理,防止多重耐药菌的散发与传播,为患者安全提供确切保障。

\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对2016年至2018年我院剖宫产术后合并多重耐药菌感染状况的15例患者相关资料进行分析。

1.2方法。对15例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分析,所分析内容有:一般资料、出现感染情况的部位、病原菌所具备的种类。

2结果

2.1所研究的15例患者,年龄17-45岁,其中有12例应用了抗菌药物,占整体的80%;2例没有使用抗菌药物,占整体的13.3%;1例患有基础病症,占整体的6.7%。

2.2病原菌的分布与比例。对15例剖宫产术后合并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病原菌情况进行检查,其中铜绿假单胞菌为46.7%;大肠埃希菌为33.3%;金黄色葡萄球菌为13.3%。鲍曼不动杆菌为6.7%。而出现感染的部位包括上、下呼吸道、泌尿道以及其他部位,其中2例出现上呼吸道感染,占整体的13.3%;8例出现下呼吸道感染,占整体的53.3%;4例出现泌尿道感染,占整体的26.7%;1例出现其他部位感染,占整体的6.7%。

3护理体会

3.1严格落实护理流程。因为呼吸道、泌尿道是患者容易出现感染的重点部位,所以在对患者进行护理时,护理人员需要严格遵守相应的操作要求,确切落实无菌操作,以尽可能预防、控制病原菌的传播。相关调查表示,医护人员自身所携带的病原菌是引发感染的主要原因,如果在接触患者后没有对手进行清洗,其带菌率高达100%[2]。因此,在对患者进行护理时,首先需要严格对手进行清洗,这是对感染进行有效预防的直接方法。在集中护理过程中,最后再对出现感染的患者实施护理,以尽可能避免交叉感染状况的出现。同时在感染患者经常出没的区域放置消毒工具,而护理人员在穿戴好隔离衣后再对患者实施护理,在护理操作完成后务必将防护用品放倒指定位置,严格遵照相应流程。

3.2用药护理。目前出现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几率不断提升,据唐平[3]调查分析显示,抗菌药物的使用与出现多重耐药菌感染状况有着直接关系。因为随着细菌耐药种类增多,抗菌药物也不断被研发,导致医护人员无法对相应的传播、预防、控制途径进行确切掌握,而对抗菌药物的科学使用能够明显降低感染率。所以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要遵照医嘱用药,严格控制药物的使用量、使用方法、使用时间等,以显著增强护理效果,确保患者的良好恢复。严格选用抗菌素,要考虑药敏也要考虑胎儿,哺乳时,注意母、婴的消毒隔离,避免交叉感染。

3.3切口护理。在手术过程中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要求,这样是避免出现切口感染状况的重要方法。例如:尽量在层流手术室中实施手术,并通过湿压灭菌法对具备较强耐湿、耐高温的器械、敷料实施灭菌处理,同时也需要重视对其他物品的有效灭菌处理,为无菌手术地开展提供确切保障,并且需要严格遵守先无菌后有菌的重要原则。此外,在手术过程中,医护人员尽量少的出入手术室,而出入必须进行有效消毒。

3.4医院感染管理。在对患者实施护理的过程中,需要对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措施进行确切落实,严格遵照感染管理的相关制度以及措施对诊断、检测、预防、控制等工作内容进行充分落实,从而对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实施确切管理。每日观察腹部切口有无渗血、血肿、红肿等。定时按摩子宫,注意观察宫缩及阴道出血情况。

3.5注重人员培训。在对多重耐药菌感染进行预防与控制的过程中,护理人员自身对相关知识内容的学习、掌握情况与预防、控制工作的落实有着密切关系[4]。我院十分重视针对医院感染防控方面的工作人员培训,感染管理科不定期的组织医护人员对相关知识进行学习。其内容主要包括:手的卫生、消毒隔离、规范用药等,这样不仅可以提升医护人员自身的感染防控意识,使其明确了解多重耐药菌感染所具备的危险性,还能够引导医护人员对相应的防控措施进行确切掌握,提升医护人员自身的感染防控能力,提升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工作的效果,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护理人员应加强生活护理,协助产妇进食、洗漱和穿着,及时更换护理垫,保持床单位整洁、舒适,协助母乳喂养,做好婴儿护理。

3.6注重清洁与消毒。为了对多重耐药菌感染进行有效防控,就需要重视对清洁、消毒工作的确切落实,尤其需要重视对ICU、新生儿室、神经科病房等重点区域以及相关物品的清洁、消毒。并且需要应用专用抹布进行清洁、消毒。对于和患者产生直接接触的器械、物品,需要做到专人专用,并给予及时消毒。在确切落实标准预防后,还需要与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结合,应用不同的防控措施,对科室进行定期、定时的消毒与监测[5]。在对患者进行诊疗时所产生的医疗废物,需要严格依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置和管理。并对病房进行有效通风与消毒。

3.7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医护人员需要重视对无菌技术规程的有效遵守,尤其是在留置导尿管、引流管、更换药物等操作过程中,注重对污染的有效避免,尽可能减少危险因素。

3.8其他。保持导尿管通畅,预防尿路感染。留置尿管的时间不宜太长,一般在术后24-48小时后应拔除,留置导尿管期间应注意保持会阴清洁,每日会阴擦洗两次,注意保持导尿管通畅,观察尿量及尿的颜色。拔除尿管之后应鼓励产妇在4-6小时自行排尿,排尿困难者诱导排尿,诱导失败则需重新留置导尿管,定时开放,以锻炼膀胱功能。对非必要的导管实施拔出,因为这些导管是引发感染的重要因素[6]。同时重视对感染的防控与检测,并将结果及时汇报给感染管理科。对于出现多重耐药菌感染状况的患者,不仅需要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对药物进行科学使用,还需要实施良好护理。所以提升护理人员自身的防控意识,增强其对多重耐药菌的了解,并对相应的护理技巧进行掌握,可以有效降低感染的传播几率,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

 
参考文献

[1]戴自英.多重耐药菌感染在临床上的重要意义[J].中华传染病杂志,1999,17(2):103.
[2]韩黎,张高魁,朱士俊,等.医务人员接触患者前手卫生执行情况及相关影响的因素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6,16(10):1135.
[3]唐平,张永吕.住院患者双重及多重耐药菌感染的调查[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09,8(6):418.
[4]胡玲.护理人员掌握多重耐药菌患者隔离措施的调查分析[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8):124-126.
[5]王毅泓.多重耐药菌的呼吸科病房管理[J].中外妇儿健康(学术版),2010,18(12):78.
[6]赵红梅.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人的护理体会[J].全科护理,2009,7(8):2023.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4292.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