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与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比较论文

发布时间:2020-09-16 16:10:51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与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9年4月我院接诊的5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将其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各组均为2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优良率为92.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愈合时间及下地时间比对照组更短,出血量比对照组更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股骨颈骨折采取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可有效缩短患者恢复时间,临床疗效理想。

关键词: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内固定术;老年股骨颈骨折;临床疗效

本文引用格式:赵夫文.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与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比较[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90):70+72.

0引言

股骨颈骨折多见于中老年群体,随着年龄增大,中老年群体骨质疏松、骨质流失、髋周肌肉群出现蜕变,一旦受外力创伤,很可能发生股骨颈骨折。据相关资料统计,在骨折患者中,股骨颈骨折患者达到3.6%左右[1]。在以往临床治疗中主要以保守治疗为主,但并发症较多,骨折处容易畸形,严重影响患者肢体功能。本研究以我院收治的5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与内固定术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1月至2019年4月我院接诊的5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所有患者均于我院确诊为股骨颈骨折,对此次研究内容知悉,自愿参与且已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精神疾病、认知功能障碍、心脏病及肝肾功能不全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各组均为25例;对照组男性11例,女性14例;年龄55-78岁,平均年龄(66.5±4.8)岁;骨折Garden分型:14例为III级,11例为IV级;致伤原因:8例为坠落致伤,10例为跌倒致伤,7例为车祸致伤;合并症:糖尿病12例,13例高血压;观察组男性12例,女性13例;年龄57-74岁,平均年龄(65.9±4.3)岁;骨折Garden分型:12例为III级,13例为IV级;致伤原因:5例为坠落致伤,11例为跌倒致伤,9例为车祸致伤;合并症:糖尿病14例,11例高血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骨折Garden分型、致伤原因、合并症等基线资料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对照组接受内固定术治疗,患者保持仰卧位,将臀部垫高,借助C形臂X线机对患者进行检查,取患部合适位置作小切口对患者骨折部位进行解剖复位,结合患者骨折具体情况选择小切口加压空心钉、经皮穿针螺纹针、股方肌蒂骨瓣移植固定;观察组接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采取连续硬膜外麻醉,患者保持侧卧位,取患侧髋部后外侧部位消毒并作切口,将皮肤、皮下组织、深筋膜逐层切开,臀大肌肌纤维行钝性分离,将梨状肌切断,使关节囊与骨折端充分暴露。股骨颈于股骨小粗隆上方1.5 cm位置处截断,将股骨头取出,并对其尺寸进行测量,查看患者髋臼损伤及磨损情况,结合患者具体情况行半髋或全髋置换,术后留置引流管,做好创口消毒,并将创口逐层缝合。

1.3观察指标及评判标准[2-3]。①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愈合时间及下地时间;②临床疗效评价:优:患者骨折部位无跛形、疼痛情况,髋关节活动及步态恢复正常,经X线检查,骨折处愈合,关节间隙正常;良:患者骨折部位偶尔出现疼痛感,存在轻度跛行,髋关节活动恢复>75%,经X线检查,骨折处愈合,关节间隙狭窄;差:患者骨折部位疼痛剧烈,存在明显跛形,髋关节僵硬,活动受限,经X线检查,骨折处未愈合,骨关节塌陷;优良率=(优例数+良例数)/总例数×100%。

1.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20.0软件对本次研究数据做统计学分析,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量资料;以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P<0.05时提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对比。经统计,观察组患者优良率为92.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
 

2.2两组患者相关临床指标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愈合时间及下地时间比对照组更短,出血量比对照组更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
 
3讨论

股骨颈骨折为中老年群体常见骨折类型,女性发生率高于男性。其主要因随着年龄增大,患者机体器官功能开始退化,骨质流失,产生股周肌肉群蜕变损伤和骨质疏松,外力抵抗能力下降,加之股胫骨较为脆弱,变形机率高,因此,更容易出现骨折情况。由于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多存在心脑血管或其他脏器疾病,一旦出现骨折,不及时治疗很可能导致患者呼吸机泌尿系统并发症,致使患者死亡率升高[4]。

在股骨颈骨折治疗中,主要以内固定术和髋关节置换术为主,通过治疗可有效促进患者骨折端愈合,使患者自主活动能力更快恢复。其中髋关节置换术明显比内固定术治疗更具有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①患者术后恢复时间更短,可快速下床进行活动;②缩短患者卧床时间,减少并发症;③避免患者股骨头缺血坏死及骨折不愈合,安全性更高[5]。本研究对我院收治的5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采取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和内固定术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优良率为92.00%,明显高于对照组优良率8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愈合时间及下地时间比对照组更短,出血量比对照组更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由于老年患者年龄大,手术风险更高,在手术时还应注意以下几点:①术前应先对患者各项机体功能进行全面检查,降低手术风险;②手术期间应结合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假体,避免骨质疏松及暴力所造成医源性骨折,缩短患者下床时间,减少并发症;③术后待患者病情稳定后,积极引导患者进行髋关节及肌肉训练,促进患者后续康复。

综上所述,对老年股骨颈骨折采取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可有效缩短患者恢复时间,临床疗效理想。

参考文献

[1]胡志国,李威,张建国,等.对比分析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和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J].当代医学,2017,23(5):115-116.
[2]王浩.用加压空心螺钉内固定术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对比[J].当代医药论丛,2018,16(11):58-59.
[3]杨波.内固定术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效果对比研究[J].社区医学杂志,2016,14(13):45-47.
[4]宋宏阁,陈莉,韩冰,等.人工髋关节置换与空心钉内固定在高龄股骨颈骨折中的对比研究[J].创伤外科杂志,2019,21(2):138-141.
[5]赵志岩,梁春雨.内固定术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研究进展[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18,39(5):93-95.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4244.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