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脑梗死病人吞咽障碍的护理方法探讨论文

发布时间:2020-09-16 14:16:58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究脑梗死患者吞咽障碍的护理实施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78例脑梗死伴吞咽障碍患者,均给予两组常规治疗,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38例常规护理,观察组40例在上述基础上结合康复护理,对比不同护理实施意义。结果观察组吞咽功能Ⅰ级、Ⅱ级优于对照组,电解质紊乱、低蛋白血症、吸入性肺炎、误吸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梗死伴吞咽障碍患者实施康复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减少并发症,实施效果显著。

关键词:脑梗死;吞咽障碍;并发症;抑郁评分;并发症

本文引用格式:秦鑫.脑梗死病人吞咽障碍的护理方法探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92):338.

0引言

吞咽功能障碍为脑梗死一种常见并发症,且多合并摄食困难、构音障碍,影响患者正常进食、语言交流,因此患者多表现为焦虑烦躁,不能依从治疗和护理,若不及时处理,可能还会并发吸入性肺炎、营养不良等并发症,危及患者生命健康。单纯用药治疗,并不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因此临床提出可结合必要的护理干预,促进患者吞咽功能恢复,提高生存质量。本研究中,评价脑梗死伴吞咽障碍患者实施康复护理的效果,报道如下。

\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从2017年8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78例脑梗死伴吞咽障碍患者。入选标准:研究对象经MRI或CT检查确诊为脑梗死;均为首次发病;意识清醒,能配合治疗检查。排除标准:合并精神障碍、认知障碍、听力障碍;非脑梗死而导致的吞咽障碍。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38例,男22例,女16例,年龄为67-85岁,平均年龄为(76.0±4.5)岁;观察组40例,男25例,女15例,年龄为66-89岁,平均年龄为(76.6±4.7)岁。2组各项基线资料不存在差异(P>0.05),可比。

1.2方法

2组接受脑血管的常规治疗,改善血压水平,防治脑水肿,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改善脑循环。同时配合如下护理措施。

对照组:常规护理,入院后带领患者熟悉住院环境,介绍主治医师,消除患者的顾虑担忧,让患者了解治疗需注意问题,以及积极心态面对疾病治疗。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结合康复护理,具体内容为:(1)心理护理,患者因突发的瘫痪、吞咽障碍,生活不能自理,会表现为悲观、绝望,拒绝配合治疗,影响康复训练效果。因此康复护理中,首要内容是提供心理护理,让患者了解疾病知识、康复训练的重要性,与患者沟通,引导患者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护理人员针对性疏导,同时利用社会支持系统,促进积极康复训练;(2)吞咽功能护理:基础训练:餐前开始基础训练,每次训练时间5min。张口发“a”“k”音,闭口发“呜”的声音,促进口唇肌肉的运动。颊肌、喉部内收缩运动、舌部运动,模仿吸允、鼓腮、吹气动作,锻炼颊肌,收缩舌部,促舌运动;冷刺激疗法,可增强吞咽反射的敏感性,用带冰小棉棒触碰腭弓、软腭,上下左右刺激触碰,左右分别交替20-30次,刺激咽喉肌收缩,直至患者有恶心呕吐感为主。③饮食护理:首先营造舒适安静的环境让患者正常进食,进食过程中不能与人交流,避免呛咳。尽量选择柔软容易消化的食物,以高维生素、高蛋白食物为主,每次摄入量为5mL。喂食过程中,保持30°仰卧,颈部前倾姿势,利用重力作用促食物吸收;仰卧时,气管朝上,食管在下,可防止食物进入呼吸道。吞咽方法:每次吞咽进食过程中,需进行多次空吞咽,促食物全部咽下,然后进食,每次进食后少量饮水1-2mL,刺激吞咽反射。发生呛咳时,连续拍打患者的肩胛骨部位,促患者快速咳出食物残渣。

1.3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患者的吞咽功能。护理干预1个月后,对比两组患者的吞咽功能分级情况。根据洼田氏饮水实验[1]对患者的吞咽功能进行评价。取坐位,饮用30mL温开水,观察患者的饮食时间以及过程,划分为5级:Ⅰ级:可1次性将水饮完;Ⅱ级:需2次才能将水饮完,且无呛咳发生;Ⅲ级:可1次喝完,但会出现呛咳;Ⅳ级:需至少2次才能喝完,且出现呛咳;Ⅴ级:呛咳发生频率较高,不能将水喝完。②对比两组并发症(电解质紊乱、低蛋白血症、吸入性肺炎、误吸)发生情况。

1.4统计学分析

分析工具SPSS 20.0,计量资料、计数资料配对分别以t、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吞咽功能分级情况对比


对照组38例,Ⅰ级7例,Ⅱ级7例,Ⅲ级10例,Ⅳ级12例,Ⅴ级2例,观察组40例,Ⅰ级16例,Ⅱ级16例,Ⅲ级2例,Ⅳ级3例,Ⅴ级3例,观察组吞咽功能Ⅰ级、Ⅱ级优于对照组(2=4.36、4.36,P<0.05)。

2.2两组护理干预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观察组电解质紊乱、低蛋白血症、吸入性肺炎、误吸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具体见表1。


\

 

3讨论

脑梗死具有发病急、病情危重的特点,备受临床学者的重视,其中一个最常见的并发症是吞咽功能障碍,会影响患者的正常饮食、自身营养状况,甚至会发生吸入性肺炎,导致患者的病情恶化加剧。吞咽障碍是因下颌、舌、双唇、软腭、食道上括约肌、食道功能而导致的进食障碍,研究表明[2],合并吞咽障碍患者的脑梗死患者死亡率明显高于脑梗死不合并吞咽障碍患者,主要是因合并吞咽障碍的脑梗死患者可能会同时合并运动障碍、感觉障碍,而产生绝望、抑郁负性情绪,影响患者的心理以及生理健康。据统计[3],脑梗死伴吞咽功能障碍患者中约70%病情可自行改善,但30%患者需采取必要的治疗措施。

为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临床关于脑梗死伴吞咽功能障碍,提出一系列的治疗方法,但单纯的治疗方法并不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障碍。本次研究中,给予观察组在实施常规治疗、护理结合康复护理,对照组仅实施常规治疗与常规护理,康复护理实施过程中,首先开展心理护理干预,了解患者的心理特点,并针对性进行疏导、健康宣教,让患者以积极心态面对疾病治疗,这对于患者后期积极配合治疗与康复训练,具有积极意义;同时结合吞咽功能障碍,通过训练喉部肌肉,产生功能性刺激,促咽喉部肌肉恢复正常,强调肌肉的协调性,促神经功能恢复,尽早恢复吞咽功能;结合饮食护理,补充机体所需的营养,这对于患者机体健康恢复具有积极意义,可增强身体免疫力,有效预防并发症发生。因此本次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护理实施后患者的吞咽功能Ⅰ级、Ⅱ级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少于对照组,这表明康复护理干预用于脑梗死伴吞咽功能障碍患者中,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障碍,而且可减少并发症发生。

综上所述,脑梗死患者吞咽障碍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对于提高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具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国锋,郝迎翠.洼田氏饮水试验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6,22(17):65-67.
[2]高升,黄焕珍,李素芬.吞咽功能训练联合针刺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疗效观察[J].海南医学,2016,27(15):2531-2533.
[3]赵飞丽,张春妮.时间康复护理方案对脑梗死后吞咽障碍患者功能康复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6):10-12.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4215.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