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讨雷火灸疗法对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将120例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病人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抑酸护胃等中西医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雷火灸方法治疗。观察两组病人的临床疗效、胃脘痛疼痛评分情况。结果两组临床疗效、病人胃脘疼痛评分、病人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雷火灸疗法能明显改善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的临床疗效,减轻胃脘疼痛程度,降低复发率,提高病人满意度。
关键词:雷火灸疗法;脾胃虚寒;胃脘痛;护理
本文引用格式:倪燕,杨郁娟.雷火灸疗法在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的疗效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93):135,148.
0引言
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是常见的胃痛中医类型,是由于脾胃受到寒邪侵入所致[1]。脾胃虚寒是脾胃虚寒型胃脘痛发生的诱因,但也可由患者暴饮暴食等不良的习惯引起,疾病症状主要表现为肚脐以上、心窝以下出现突发性、经常性疼痛,疼痛性质可分为隐痛、胀痛、刺痛、灼烧痛、剧痛等,部分患者还可出现消瘦、大便溏稀、大便秘、恶心呕吐、嗳气反酸等症状[2]。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的改变、工作压力的加大,使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的发生率呈逐渐升高的趋势,且其发病人群也在不断扩大,尤其在体虚、年老等人群中发生率较高,部分患者可出现严重的并发症,预后较差[3]。雷火灸是以经络学说为原理,采用中药配方,利用药物燃烧时的热量,通过悬灸的方法刺激相关穴位,达到活血化瘀、祛风除湿、消肿止痛、扶正祛邪的目的[4]。因此,对患者采取有效的治疗十分必要。本研究探究了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采用雷火灸疗法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现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内蒙古自治区中医院脾胃病科收治的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经患者及家属同意后,将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分成每组60例的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中男性21例,女性39例,年龄在21-68岁,平均年龄47.6±3.8岁。对照组中男性28例,女性32例,年龄在24-71岁之间,平均年龄44.3±3.5岁,两组患者年龄、病情、性别、文化程度,无统计学意义。
2方法
2.1对照组
给予泮托拉唑肠溶片口服1d 1次,1次40mg,复方铝酸铋颗粒三餐后冲服,1d 3次,1次1袋,1疗程2周,持续治疗3个疗程。
2.2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雷火灸治疗。方法:嘱患者治疗时取平卧位,将赵氏雷火灸传统医药研究所生产的雷火灸折断后点燃一端,用大头针固定在赵氏雷火灸专供的灸盒中,盒子上加盖,再将灸盒置于上脘、中脘、下脘、梁门诸穴上,在灸盒上覆予3层-5层棉布巾,第一层棉布下垂部位塞进灸盒底和皮肤之间,其余各层依次覆盖并裹在其外,不塞入灸盒底下,棉布巾使用的层数和包裹的松紧程度,以燃烧的烟雾看不见向外泄露(只是微雾向外泄露,基本上看不见)为度,一次灸25min-30min。在此过程中可调整棉布巾的层数和包裹的松紧程度,以调节温度,使深部组织有热感(同时注意避免烫伤)。2周为1疗程,持续治疗3个疗程。
实验过程中针对性地做好以下护理措施。(1)因治疗时要充分暴露灸疗部位,所以灸疗过程中应保持环境温湿度适宜,对暴露部位必须做好保暖措施;(2)温灸时间宜控制在25min~30min之间,为防烫伤,施灸时要随时询问患者感受并观察施灸部位的皮肤情况,以局部感温热为宜;(3)灸后应避免立即清洗局部,因为雷火灸会在局部皮肤上形成药膜,持续刺激腧穴,同时灸时腠理疏松,汗空不闭,也应该避免接触寒湿诸邪。
3统计学方法
选择SPSS 19.0进行数据统计,计量资料以(±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4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结束治疗后,临床症状基本消失,行胃镜检查,溃疡面完全愈合;有效:结束治疗后,症状明显改善,疾病发作次数明显减少,行胃镜检查,溃疡面较治疗前缩小≥50%;无效:结束治疗后,症状未改善,行胃镜检查,溃疡面缩小<50%。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5结果
5.1两组VAS评分比较
观察组VAS评分为(2.12±1.43)分,低于对照组(4.18±1.8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14,P=0.000)。
5.2两组并发症比较
观察组患者疗效(91.66%)高于对照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5.3两组护理满意率的比较
观察组满意率(96.67%)低于对照组(8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6讨论
在临床上胃脘痛代表着急慢性胃炎、萎缩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等疾病,主要是患者被感染幽门螺杆菌,其次是自身免疫、酗酒、焦虑、恐惧等因素有关;中医学中则认为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是由于素体脾气阳虚、贪食生冷所导致[5]。
雷火灸不仅能够治疗肌肉体表的病症,也可通过对腧穴的良性刺激产生腧穴的特殊治疗作用,同时通过经络沟通内外、联系脏腑而治疗脏腑的病症,尤其对于胃痛、腹痛等疾病有较好治疗效果[6]。同时雷火灸既没有针刺、推拿等其他疗法给人体带来的痛苦,也没有因为增加内服药或注射药物带来的内脏功能的破坏及毒副作用。
综上所述,雷火灸疗法辅助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疗效显著,且具有安全性高、简便易行及价格低廉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姚海林.柴胡疏肝散合四君子汤对胃脘痛的应用效果研究[J].饮食保健,2018,5(34):65-66.
[2]朱宇生,王鹤,赵浩智,等.基于现代文献穴位贴敷治疗胃脘痛的取穴用药规律分析[J].吉林中医药,2017,37(8):757-760.
[3]刘永芳,于红.隔温阳益气饼灸联合穴位贴敷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的临床疗效观察[J].广西医学,2018,40(5):598-600.
[4]胡家才.神阙贴散脐治疗胃痛30例观察[J].浙江中医杂志,2007,42(4);244.
[5]张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农村中医适宜技术推广专栏(129):常见疾病的雷火灸疗法[J].中国乡村医药,2018,25(1):75-77.
[6]Petrou E,Iakovou I,Boutsikou M,et al,Acute epigastric and low back pain during amiodarone infusion;is it the drug or the vehicle to blame?[J].Heart and Lung:The Journal of Critical Care,2014,43(1):60-61.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40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