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老年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紫癜26例临床分析论文

发布时间:2020-09-15 12:02:52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对26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紫癜老年患者的临床特点与治疗方法展开分析。方法本院于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共收治26例老年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紫癜患者,现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老年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紫癜会于早期出现皮肤黏膜、牙龈渗血、舌体血泡、结膜出血、血尿、消化道出血等临床症状及并发症,需给予有效的治疗。临床中现主要采用的治疗方法有肾上腺糖皮质激素、脾切除、大剂量丙种球蛋白、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等,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紫癜老年患者采用针对性的治疗方法,可显著提升治疗效果。结论老年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紫癜患者由于抵抗力较差、身体机能衰退,出血症状较为明显,同时会伴发各种并发症,若能实现有效治疗,可取得显著的临床效果。

关键词:老年;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紫癜;临床特点;治疗方法

本文引用格式:毛渭红.老年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紫癜26例临床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94):97,99.

0引言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紫癜是因免疫功能异常使血小板破坏增多的临床综合征,也可称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常见于小儿群体,偶发于成年群体,同时在人们饮食结构及生活环境不断变化的背景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紫癜的病发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1]。老年人由于抵抗力较差、身体机能衰退等原因,会表现出明显的出血症状,且治疗效果一直不佳[2]。针对这一情况,必须采取有效的方法来进行治疗。现笔者回顾分析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26例老年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紫癜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特点与治疗方法展开分析,望对以后临床中老年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紫癜的防治提供合理的参考依据。

\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6例老年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紫癜患者均在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被本院收治,纳入标准:①经实验室检查、骨髓细胞学检查与影像学检查,确诊患有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紫癜;②患者在自愿、知情的情况下签署了同意书;③研究通过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排除标准:①临床资料不完整者;②不配合研究者;③存在继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者。男15例,女11例,年龄60-83岁,平均年龄(71.5±11.5)岁。

1.2方法

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展开回顾性的整理、归纳与总结,分析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紫癜老年患者的临床特点,包括患者的个人资料、早期症状表现与具体的合并病症等,根据患者的实际病况,判断治疗方法的合理性,并观察其恢复情况。

1.3观察指标与判断标准

评估两组临床疗效。①显效:治疗后,患者的血小板计数达到100×109/L,皮肤的出血症状完全消失;②有效:治疗后,患者的血小板计数达到30×109/L,或已是原来血小板计数的两倍,皮肤的出血症状得到缓解;③无效:治疗后,患者的血小板计数未达到30×109/L,或未达到原来血小板计数的两倍,皮肤的出血症状依然未得到改善。治疗效果=(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统计学分析

在数据处理中应用SPSS 20.0软件,计数资料以[n(%)]表示,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临床特点


就性别来看,老年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紫癜患者中男15例,女11例,比例为15:11,其中有16例(61.54%)患者在早期表现出皮肤黏膜的出血症状,同时有6例(23.08%)患者表现为深部出血,呈现血小板减少的有4例(15.38%)。有14例(53.85%)出现了牙龈渗血;11例(42.31%)舌体血泡;消化道出血10例(38.46%);血尿4例(15.38%);结膜出血2例(7.69%);合并高血压8例(30.77%);合并糖尿病3例(11.54%),合并脑血管疾病2例(7.69%);合并乙肝3例(11.54%)。

2.2治疗方法

现临床中针对老年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紫癜患者主要采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脾切除、大剂量丙种球蛋白、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的治疗方法。其中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可选用地塞米松(天津天药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33553)或氢化可的松(山东新华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7020355),其中地塞米松的开始剂量为1次1-4片(0.75-3.00 mg),一日2-4次。维持量约一日1片(0.75 mg),视病情而定,口服;而氢化可的松的用法用量为口服每次1片(含药20mg),1日1-2次。大剂量丙种球蛋白(上海莱士,国药准字SF20023011)也是常用的治疗方法,本品只限于肌肉注射,不得用于静脉输注。冻干制剂可用灭菌注射用水溶解。一经溶解,注射等操作均应按严格的消毒手续进行。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沈阳三生制药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S20050048)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紫癜也有显著的治疗效果,本品应在临床医师指导下使用,行皮下注射,1次/d,15000 U/次。对于上述治疗均无效者,可考虑行脾切除。

2.3临床疗效

所有患者在治疗期间均保持较好的耐受性,包括显效11例(42.31%),有效13例(50.00%),无效2例(7.69%),治疗有效率为92.31%。对2例治疗无效患者利用免疫抑制剂联合激素治疗无效后,转用脾切除的治疗方法,其临床症状得到了较好的缓解。经过对症治疗后,所有患者均得以治愈并出院。

3讨论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紫癜属免疫系统疾病,其通过以血小板抗体为介导,对血小板形成了过度的破坏,是临床中的常见病[3,4]。该疾病主要病发于小儿群体,但在成年群体中也占有一定的病发率[5]。尤其是老年人,其身体的各项机能均进入了衰退期,再加上抵抗力弱,较其他年龄阶段患者来看,其治疗周期更长,且易伴发其他病症,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6,7]。针对这一情况,本院对26例老年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紫癜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发现其临床特点并不太明确,且缺乏相关的研究报道[8]。并且患者在经过有效的治疗后,可以治愈,而治疗重点便是能够依照老年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紫癜特点做到针对性治疗。对此,笔者希望业界可加强对老年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紫癜的关注,通过深入的研究与探讨,促进老年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紫癜患者的更好恢复,同时对推进医疗事业发展也有重要的作用。

本次研究显示,老年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紫癜会于早期出现皮肤黏膜、牙龈渗血、舌体血泡、结膜出血、血尿、消化道出血等临床症状及并发症,需给予有效的治疗。临床中现主要采用的治疗方法有肾上腺糖皮质激素、脾切除、大剂量丙种球蛋白、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等,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紫癜老年患者采用针对性的治疗方法,可显著提升治疗效果。

\

 
综上所述,老年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紫癜患者由于抵抗力较差、身体机能衰退,出血症状较为明显,同时会伴发各种并发症,若能实现有效治疗,可取得显著的临床效果。

参考文献

[1]吴晓.老年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特点及临床治疗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7,33(34):79-80.
[2]王建萍.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34例临床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71):181-182.
[3]张远昆,曹凤华,沈学伟,等.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22例临床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A5):80.
[4]徐长荣.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治疗研究[J].中国保健营养,2016,26(33):95-96.
[5]朱芸.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30例回顾性分析[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7,1(11):182-183.
[6]王晓梅,邵亚军.浅析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治疗体会[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15):169-170.
[7]李娟,李和兰,谢静,等.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临床分析[J].交通医学,2016,30(03):255-256.
[8]欧阳良良,荀春华,梁晓君.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中血小板抗体及血小板膜蛋白改变及其临床意义的分析[J].实用医技杂志,2016,23(12):1323-1324.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4087.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