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 分析心律平治疗小儿心律失常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于 2014 年 4 月至 2018 年 3 月收治的22例心律失常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以不同的治疗方式分组,对照组(n=11)予以三磷酸腺苷治疗,观察组(n=11)予以心律平(盐酸普罗帕酮注射液) 治疗。比较两种药物治疗治疗心律失常的疗效作用。结果 经药物治疗后,观察组的转律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其转律成功率(90.91%)显著高于对照组(72.73%)(P<0.05);其不良反应发生率(27.27%)显著高于对照组(9.09%)(P<0.05)。结论对心律失常患儿采用心律平治疗,可以提高转律成功率,缩短转律时间,但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高,需严格按照患者的实际病情应用药物治疗。
关键词:心律平;心律失常;三磷酸腺苷
本文引用格式:张维 . 心律平治疗小儿心律失常的临床分析 [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8,18(77):122.
0引言
心律失常是由窦房结激动异常、窦房结外产生激动、激动传导缓慢、传导通道异常、激动传导阻滞等情况致使心脏搏动节律异常、频率异常。心律失常作为一种重要的心血管疾病,其临床表现为晕厥、血压下降、抽搐、心绞痛,严重时可致死。因此,对心律失常患儿的治疗引起高度重视 [1]。本次研究,主要对本院于 2014 年 4 月至 2018 年3月收治的 22 例心律失常患儿进行分组研究,旨在探究心律平治疗小儿心律失常的临床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于 2014 年 4 月至 2018 年 3 月收治的 22 例心律失常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以不同的治疗方式分组,对照 组( n = 11 )中有 7 例男孩、4 例女孩;年龄 5 ~ 11 岁,平均(8.24±2.41 )岁;病程 1 ~ 3 年,平均(2.14±0.52 )年。观察 组( n = 11 )中有 6 例男孩、5 例女孩;年龄 5 ~ 11 岁, 平均(8.34±2.51)岁;病程 1~3 年,平均(2.24±0.42)年。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转律前,先给患者建立静脉通道,并予以持续吸氧、心电监护,适当地安抚患儿情绪,提高其依从性。对照组患儿于外周静脉注射 10mL 生理盐水稀释过的三磷酸腺苷(生产地址:广州白云山光华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批号:国药准字 H44024661 规格:20mg×12s)。 观察组盐酸普罗帕酮注射液(生产地址:广州白云山明兴制药有限公司,批号: 170901,规格:10mL/35mg)进行治疗,稀释后静脉缓慢注射,注射时间不少于 10min。并予以患儿按压颈动脉、冰侵等刺激迷走神经的方法帮助患儿复律。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儿经不同的药物治疗后的转律时间、转律成功率和不良反应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 SPSS19.0 进行分析,计量采用独立样本行 t、2 检验;计数资料用率(%)( ±s)表示,检验标准 P<0.05 为差异有显著性。。
2结果
经药物治疗后,观察组的转律时间(0.98±0.54)min 显著短于对照组(32.41±17.68)min;其转律成功率(90.91%)显著高于对照组(72.73%);其不良反应发生率(27.27%)显著高于对照组(9.09%);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 1。
3讨论
心律失常可分为遗传性心律失常、后天获得性心律失常。遗传性心律失常主要由基因通道突变造成,包括长 QT 综合征、Brugada 综合征以及短 QT 综合征所致。后天获得性心律失常主要由冠心病、心肌炎、心肌病、风心病等多种器质性心脏病所致。其临床表现为窦性心律不齐、心悸、胸闷、头晕、出汗、低血糖、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严重者可晕厥、猝死。一旦小儿出现心律失常时,需要予以及时诊治 [2]。近年来,随着国家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导管视频消融技术、心脏电生理检测技术不断得以完善和发展,为心律失常急诊治疗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有研究资料表示,对心律失常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 使用心律平治疗可获得较为理想的临床效果,但患者用药后容易出现房室传导阻滞、持续心动过缓、胸闷、呕吐、低血糖等不良反应,可对人体造成一定的损害 [3]。心律平也被称作普罗帕酮,经口服后可快速被胃肠道吸收,2~3h 后其抗心律失常作用可达峰,生物利用度达 10.6%,与血浆蛋白的结合率达 93%,半衰期为 3.5~4h,最后经肾脏排泄。三磷酸腺苷是一种不稳定的高能化合物,主要适用于心功能不全、脑出血后遗症、心肌疾患和肝炎等治疗,也可用于心律失常治疗,可获得一定的临床效果。本研究表明,经药物治疗后, 观察组的转律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其转律成功 率(90.91%)显著高于对照组(72.73%)(P<0.05);其不良反应发生率(27.27%)显著高于对照组(9.09%)(P<0.05)。提示三磷酸腺苷、心律平治疗心律失常患者均可获得一定的疗效作用,但心律平的临床效果显著优于三磷酸腺苷,但不良反应较多,需及时发现并有效处理。
参考文献:
[1]程鸣明 . 观察小剂量胺碘酮维持治疗小儿心律失常的疗效 [J].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 学术版 ),2016,11(5):80-81.
[2]翟慧云 , 黄占克 , 韩晓红 . 小剂量胺碘酮维持治疗小儿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 [J]. 中国民康医学 ,2017,29(18):66-67.
[3]王剑锋 . 小儿心律失常经小剂量胺碘酮维持治疗的效果评价 [J]. 黑龙江医药 ,2017,30(3):570-572.
《心律平治疗小儿心律失常的临床分析论文》附论文PDF版下载:
http://www.lunwensci.com/uploadfile/2018/1224/20181224041608951.pdf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4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