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应用PFNA与PFN内固定治疗临床效果观察论文

发布时间:2020-09-15 10:53:07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讨PFNA以及PFN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对象筛选基于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作为前提,抽选时间段位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共选取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29例,临床上予以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为观察组。于相同时间段另选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29例,临床上予以股骨近端重建钉(PFN)内固定,为参照组。就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以及预后情况展开分析和数据对比。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情况与参照组差异明显,且数值方面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愈合时间更短,手术出血量更少,统计处理显示,P<0.05,统计学意义成立;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与参照组差异明显,且数值方面观察组更低,统计处理显示P<0.05,统计学意义成立;观察组的髋关节功能分值与参照组差异明显,且数值方面观察组改善情况更优,统计处理显示,P<0.05,统计学意义成立。结论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取PFNA内固定进行治疗,相比PFN内固定,手术优势更为明显,患者预后以及髋关节功能改善理想。

关键词: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PFNA内固定;PFN内固定

本文引用格式:张贵才.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应用PFNA与PFN内固定治疗临床效果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89):39,43.

0引言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临床骨折类型的一种,是老年常见骨折之一。传统牵引保守疗法在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中容易出现并发症,且患者长期卧床,预后较差。因此临床上主要开展手术内固定疗法[1-2]。我院针对PFNA内固定以及PFN内固定的临床应用效果展开对比研究,报道如下。

\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筛选基于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作为前提,抽选时间段位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共选取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29例,临床上予以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为观察组。男/女为18例/11例。年龄上下限为60岁、77岁,平均为(71.29±0.21)岁。摔伤患者有11例,交通事故致伤患者有10例,高空坠落致伤患者有8例。于相同时间段另选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29例,临床上予以股骨近端重建钉(PFN)内固定,为参照组。男/女为20例和9例。年龄上下限为62岁、79岁,平均为(72.31±0.11)岁。摔伤患者有13例,交通事故致伤患者有10例,高空坠落致伤患者有6例。观察组、参照组的信息资料数据差异细微,统计处理显示,P>0.05,数据之间无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患者经影像学检查均确诊为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年龄在60岁以上;患者知情且同意此次研究;患者符合手术指征。

排除标准:患者存在严重器质性疾病、凝血功能障碍;患者存在神经系统疾病、意识障碍、精神障碍;患者拒绝配合。

1.2方法

观察组患者开展PFNA手术治疗,麻醉方法为连续硬膜外麻醉或者全麻,于牵引床上指导患者仰卧,固定双下肢,保持膝部、髋部屈曲。对患者患肢进行牵引和复位,复位理想后适当内收、内旋。采用C型臂X线机确定复位效果,检验结果理想后经股骨粗隆间5 cm处做一切口,纵向延长至股骨粗隆远端,长度为5 cm左右。扪及大粗隆顶部,于顶端前后1/3交界位置进钉,作孔洞置入导针。手术过程中选择合适的PFNA主钉置入骨髓腔,拔出导针,经C臂X线机明确股骨头颈中部位置,置入螺纹导针,并应有螺旋刀片予以锁定。经瞄准器引导对螺钉进行固定,逐层闭合创面。

参照组患者开展PFN手术治疗,麻醉、牵引复位、术前处理等内容与参照组相同。扩髓处理后将PFN置入骨髓腔,经C型臂X线机引导予以复位,复位理想后对瞄准器予以安装,经股骨颈内位于股骨距水平位置置入导针,并置入加压螺钉、防旋螺钉,取静力交叉锁以及髓内钉帽予以固定。

1.3观察指标

(1)密切监测两组患者的手术开展过程中,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愈合时间,同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2)患者髋关节功能评估主要依据Harris评分量表,量表分关节疼痛、关节功能、畸形、屈曲活动度等内容,分值为0~100分,分值越高则患者髋关节功能越好。

1.4统计学方法

运行SPSS 19.0,上传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学运算,计数数据的对比处理采用2检验开展运算,计量数据的对比处理采用t检验开展运算,前者以率(%)为表述形式,后者以均数±标准差(±s)为表述形式,以P<0.05作为统计学意义的成立标准。

2结果

2.1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比较


观察组的手术情况与参照组差异明显,且数值方面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愈合时间更短,手术出血量更少,统计处理显示,P<0.05,统计学意义成立,见表1。


\


2.2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比较

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与参照组差异明显,且数值方面观察组更低,统计处理显示,P<0.05,统计学意义成立,见表2。


\


2.3两组患者髋关节功能分值比较

观察组的髋关节功能分值与参照组差异明显,且数值方面观察组改善情况更优,统计处理显示,P<0.05,统计学意义成立,见表3。

\


3讨论

股骨粗隆间骨折在髋部骨折中占据较高比率,是临床多发骨折。老年群体因机体机能衰退,机体灵活性较差,加之多存在骨质疏松,因此容易因下肢扭转导致股骨粗隆间骨折。对于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骨髓腔内固定术是常用术式[3-4]。

PFNA内固定以及PFN内固定是临床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主要方法,针对两者的临床疗效,我院予以对比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手术情况与参照组差异明显,且数值方面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愈合时间更短,手术出血量更少,统计处理显示,P<0.05,统计学意义成立;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与参照组差异明显,且数值方面观察组更低,统计处理显示,P<0.05,统计学意义成立;观察组的髋关节功能分值与参照组差异明显,且数值方面观察组改善情况更优,统计处理显示,P<0.05,统计学意义成立。可见,在手术优势、预后恢复方面,PFNA手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更高,疗效和安全性更为可靠。这是因为,PFNA主钉属于空心型钉,因此手术切口较小,这也是骨髓腔血运受到的损伤减轻,相比PFN内固定手术,其操作更为简单,创伤性更小[5-6]。同时,PFNA应用螺旋刀片进行锁定,相比PFN的螺钉固定技术,螺旋刀片锁定技术更为牢固,锁定后无法旋转,且可紧密贴合骨质,可有效镇压骨质,起到抗旋转、抗内翻畸形效果,对患者预后恢复有积极意义。另外,PFNA远端仅存1个锁定螺钉孔,因此远端在设计方面,加入较长的凹槽以及尖端,置入过程更为简单,可预防因局部应力集中导致迟发性股骨干骨折,可缩短患者的负重时间。Harris分值表明,相较PFN内固定,PFNA内固定的安全性更高,患者预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更为理想[7-8]。

综上所述,采用PFNA内固定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进行治疗,相比PFN内固定,手术优势更为明显,且手术安全性高,患者术后恢复快,值得推荐。

参考文献

[1]殷建新.PFNA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手术方式及效果探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54):10557.
[2]洪建斌.用PFNA内固定术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J].当代医药论丛,2018,16(7):144-145.
[3]邹华钊,刘钢.探析PFNA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J].中国实用医药,2017,12(10):24-26.
[4]周峰,黎承连.PFNA与PFN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评价[J].基层医学论坛,2017,21(31):4416-4417.
[5]史晓鹏,殷震宇,汪志芳,等.PFNA与PFN内固定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髋关节功能的影响[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23):31.
[6]曾旭.试析PFNA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J].当代医学,2017,23(9):11-12.
[7]谢峰.PFNA内固定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对比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26):5027-5028.
[8]刘自强,李京蔚,程劲,等.侧卧位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体会[J].西南军医,2017,19(2):132-134.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4070.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