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 探讨他汀类药物的临床作用机制及不良反应。方法 选取我院在 2014 年 3 月至 2015 年 10 月收治并给予他汀类药物治疗的 168 例患者,回顾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他汀类药物的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他汀类药物在临床上主要用于高血脂症及高胆固醇血症的治疗,其药物不良反应主要包括:肝毒性、消化道不适、横纹肌溶解症及神经系统方面的症状等。
结论 他汀类药物是一种有效的降脂药物,且对许多疾病的治疗与预防都具有重要的作用,但在其治疗过程中需密切观察患者临床体征的变化,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关键词:他汀类药物;作用机制;不良反应
本文引用格式:陈弋千 . 他汀类药物的临床作用机制及不良反应探讨 [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8,18(77):123.
0引言
目前,他汀类药物主要用于血脂调节,其主要是通过抑制机体中的相关成分,对酶进行还原,使胆固醇合成减少,并且能够上调肝细胞表面的 LDL(低密度脂蛋白),使胆固醇通过血液循环向肝脏转移的速度加快,对代谢进行清除,从而使血脂降低[1-2]。近年来,他汀类药物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其药物不良反应也越来越受关注 [3]。本文就对他汀类药物的临床作用机制及不良反应进行探讨,现将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在 2014 年 3 月至 2015 年 10 月我院收治并给予他汀类药物治疗的 168 例患者作为本次试验的研究对象。男95 例,女 73 例,年龄为 40~69 岁,平均(48.7±4.2)岁。
1.2方法
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所有患者均是通过对其病情与临床症状综合考虑,采取他汀类药物进行治疗,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给药,对患者的临床体征进行密切的观察并记录。
1.3观察指标
观察他汀类药物的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不良反应观察主要包括:肝毒性、消化道不适、横纹肌溶解症及神经系统方面的症状等。肝毒性的临床表现主要为:肝功能衰竭、急性肝损伤等;消化道不适的临床表现主要为:消化不良、恶心、呕吐、便秘、腹胀等;横纹肌溶解症的临床表现主要为:横纹肌的纤维变性及萎缩、肌无力、肌肉发软及疼痛等;神经系统方面的症状主要为:失眠、眩晕、眼外展运动受损、焦虑等。
2结果
2.1他汀类药物的临床应用情况
168 例患者中,有 67 例为高血脂症患者,占 39.88%;有32 例为冠心病患者,占 19.05%;有 38 例为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占 22.62%;有 19 例为高血压患者占 11.31%,有 12 例为糖尿病患者,占 7.14%。
2.2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168 例患者中,发生肝毒性不良反应的患者有 5 例(2.98%)、发生消化道不适不良反应的患者有 16 例(9.52%)、发生横纹肌溶解症不良反应的患者有 3 例(1.79%)、发生神经系统方面不良反应的患者有 9 例(5.36%)。
3 讨 论
他汀类药物是一种 3- 羟基 -3 甲基戊二酰辅酶 A(HMG- CoA)还原酶的抑制剂,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其主要具有降血脂、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及抗炎等作用 [4]。他汀类药物降血脂的作用主要是因其与酶之间的亲和力比 HMG-CoA 大约高出 1 万倍,能够对肝脏中 HMG-CoA 还原酶的合成进行拮抗,对甲羟戊酸的合成进行抑制,从而使胆固醇的合成减少、使胆固醇与循环脂蛋白的水平降低;其还能够对负反馈进行调节,使肝细胞表面 LDL 受体的表达数量增加,使血浆中的LDL 摄取量增高,从而使血中的 LDL 水平降低 [5]。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的作用主要是因他汀类药物能够将内源性一氧化氮(NO)的合成酶激活(NO 是血管的内皮细胞进行分泌的活性物质),使内皮细胞中 NO 的合成与释放增加,因而对血管的内皮功能进行改善 [6]。抗炎作用主要是其能够将多种炎症的介质水平降低,从而对多种炎症因子、黏附因子及趋化因子的表达进行抑制。
他汀类药物从理论上讲是一种安全性较高的降脂药物, 其耐受性普遍比较好,能够对多种疾病进行辅助治疗,且具有良好的疗效。而近年来,随着他汀类药物的广泛应用,在其治疗过程中时有不良反应发生,给患者的治疗及临床疗效造成了不利的影响。在本文研究中显示,在患者使用他汀类药物治疗的过程中发生的不良反应主要包括:肝毒性、消化道不适、横纹肌溶解症及神经系统方面的症状,该结果与许多研究结果一致。而对于患者发生的不良反应,需根据其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治疗及预防措施。目前对于肝毒性不良反应主要是采取其他的降脂药物来代替他汀类药物;对于消化道不适的不良反应主要是采用对应的药物缓解改善。不同患者不良反应的临床体征也存有差异,想要减少患者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需在治疗中对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综合全面的分析,并且了解患者的药物耐受性,在使用他汀类药物进行治疗时,需尽量先使用小剂量,待患者服药一定时间后确保其没有发生任何不良反应在将剂量慢慢提高。
综上所述,他汀类药物是一种有效的降脂药物,对许多疾病的治疗与预防都具有重要的作用,但其在临床上的应用中也会出现程度不同不良反应,在治疗过程中需密切观察患者临床体征的变化,使发生不良反应的机率降低。
参考文献:
[1]张冰 , 王莉莉 . 他汀类药物的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研究进展 [J]. 国际药学研究杂志 ,2013,40(5):560-564,572.
[2]杜海燕 , 林阳 . 他汀类药物的研究进展与临床应用评价 [J].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11,11(6):488-493.
[3]尹健 . 他汀类药物非降脂作用影响与药物不良反应的研究 [J]. 中国处方药 ,2014,18(10):41-42.
[4] 陆瑶华. 他汀类药物的临床研究进展[J]. 西南国防医药,2006,16(4):455-457.
[5]章龙平 . 他汀类药物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的研究进展 [J]. 内科 ,2015,10(1):103-106.
[6]吕继红 . 他汀类药物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 [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1,4(16):70.
《他汀类药物的临床作用机制及不良反应探讨论文》附论文PDF版下载:
http://www.lunwensci.com/uploadfile/2018/1224/20181224035752812.pdf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4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