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观察康复技能训练对抑郁症患者的疗效及对自杀风险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在社区居住的抑郁症患者7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干预组进行药物自我管理技能训练,经6个月的观察,每3个月用自制一般情况调查表、服药依从性调查表、17项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17)、自杀风险评估表对两组进行测评,共70例患者完成了研究。结果两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经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在时间因素以及时间因素和分组的交互作用有统计学意义,F分别为39.601和29.701,P<0.001;HAMD17评分经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组内结果显示时间因素以及时间因素和分组的交互作用有统计学意义,F分别为15.490和9.473,P<0.001;对两组自杀风险进行评估,组内结果显示时间因素有统计学意义,F=4.215,P=0.033。时间与分组的交互作用没有统计学意义,F=1.159,P=0.299。组间差异F=0.653,P=0.422,分组因素未起作用。结论抑郁症康复技能训练对农村社区患者具有提高服药依从性,促进病情稳定,减少自杀风险的作用,但需要一定的时间。
关键词:抑郁症;技能训练;症状;自杀
本文引用格式:刘国友,宋君伟,张文佳,等.康复技能训练对抑郁症患者病情及自杀风险的作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94):7-9.
Effect of Rehabilitation Skills Training on the Condition and Suicide Risk of Patients with Depression
LIU Guo-you,SONG Jun-wei,ZHANG Wen-jia,SUN Nai-juan,WANG Yun-yang
(Pinggu County Psychiatric Hospital,Beijing,Beijing)
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rehabilitation skill training on the efficacy and suicide risk of depressive patients.Methods Seventy patients with depression living in community were randomly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interven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drug self-management skills were trained in intervention group,after six months'observation,the two groups were assessed with self-made general situation questionnaire,medication compliance questionnaire,17 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17)and suicide risk assessment scale every three months,a total of 70 patients completed the training research.Results Repeated measurement variance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ime factor and time factor and grouping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F was 39.601 and 29.701,P<0.001,respectively;HAMD17 score showed that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ime factor and time factor and grouping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F was 15.490 and 9.473,respectively,P<0.001;The suicide risk of the two groups was assess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time factor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F=4.215,P=0.033.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ime and grouping had no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F=1.159,P=0.299.The difference between groups F=0.653,P=0.422,the grouping factor did not work.Conclusion Rehabilitation skill training for depression can improve the compliance of patients in rural communities,promote the stability of the disease and reduce the risk of suicide,but it takes some time.
KEY WORDS:Depression;Skill training;Symptoms;Suicide
0引言
抑郁症是一组病因未明、严重危害人类身心健康的精神疾病,具有高发病、高复发、高致残、高自杀率等特点,对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已经成为全球性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和较为突出的社会问题。根据WHO全球疾病负担的研究,抑郁障碍占非感染性疾病所致失能的比重为10%,预计到2020年将成为仅次于心血管疾病的第二大疾病负担源。欧洲资料显示,23%的健康生命年损失是因为脑部疾病,约占所有疾病负担的1/3,其中抑郁障碍是主要的失能因素[1]。
尽管现有的抑郁症治疗方法众多,但半数以上患者不能获得临床痊愈,持续的残留症状导致疾病慢性化和高复发风险,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严重受损[2]。而对抑郁症患者的精神科管理包括一系列的干预措施和管理办法,主要的内容包括建立和维持友好的治疗联盟,对患者和家属进行与抑郁症相关的健康教育,商议选择相对恰当的治疗和干预措施,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有研究指出[3],患者如果不能遵医嘱坚持服药,会有一部分患者迁延不愈,成为慢性、难治性抑郁症,不但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也明显加重患者及其家庭和社会的负担。
为探讨社区中抑郁症患者的服药管理及作用,本研究采用北京安定医院研发的抑郁症康复技能训练程式,该训练程式通过训练患者,使其掌握自己所服药物的治疗及副作用,如何避免漏服药,如何避免自杀,以达到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减少复发,降低自伤自杀风险的目的。
1对象和方法
1.1研究对象
在平谷区社区居住的患者。入组标准:①符合ICD-10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中抑郁症的诊断标准;②年龄18-65岁;③无严重的智力及其他残疾,能参加技能训练;④患者与1名或以上的家庭成员一起居住;⑤患者和/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标准的患者345人,采用等距抽样方法选取入组患者70人,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
1.2研究方法
两组均维持原来药物治疗,自训练开始后每月入户1次,由各乡镇精防医生进行日常随访,进行严重药物反应及应急事件处理,对患者的病情、服药情况进行随访,以及日常生活康复指导。
在此基础上,干预组进行康复技能训练。
1.2.1康复技能训练内容
共包括三个技能:学会评价抗抑郁药物作用、识别和处置抗抑郁药物的副作用及预防抑郁症患者自伤自杀。
技能一:学会评价抗抑郁药物作用的正确方法。
学习内容:学习何种药物治疗可能对患者有效,了解药物的益处;掌握抗抑郁药物能提供两方面的益处,其一,能缓解抑郁症状,对于改善患者的情绪、认知功能有良好的作用。其二,能防止或延缓这些症状的复发。
技能二:识别和处置抗抑郁药物的副作用。
学习内容:学会识别抗抑郁药各种各样的副作用。让患者了解所有的治病的药和改善精神状态的药多会有副作用。学习抗抑郁药的副作用会使患者知道副作用发生时该如何应对,如口干、便秘、体位性低血压等如何预防及自行简单处理,何种情况必须到医院请医生处理,使患者获得最大收益。
技能三:预防抑郁症患者自伤自杀。
学习内容:认识抑郁症自杀的危险性;哪些情况下容易出现自杀想法;如何预防自杀;了解自杀分级预防策略。
1.2.2训练方法
干预组每5-8名患者组成一个训练小组,采用居住地就近的原则共分为6组,由经过统一培训的6名乡镇精防医生对患者进行团体训练。每周2次,持续7周,共14次,每次1.5 h,其中先用5-10 min时间进行内容介绍,40 min进行看录像及提问,10-15 min进行角色扮演,5-10 min进行资源管理,指导患者做好某一件事需要做哪些准备,15 min用于解决遇到困难应如何处理。
第一周,学习抗抑郁药的治疗作用、介绍常见抗抑郁药物;第二周,学习抑郁症的合并用药问题、抑郁症的维持治疗;第三周,学习抗抑郁药停药的策略、介绍六步服药方法、漏服药的问题;第四周,学习药物副作用的不可避免性、副作用的表现、如何应对轻微的药物副作用;第五周,学习如何向医生描述自己的副作用、学习药物不良反应监测表;第六周,认识抑郁症自杀的危险性、哪些情况下容易出现自杀想法;第七周,学习如何预防自杀、了解自杀分级预防策略。
技能训练步骤:
第1步:内容介绍:介绍本技能领域题目及内容,鼓励康复者参与;第2步:看录像带和提问/问答,现场观看录像中演示的技能,并进行提问,对错误的回答进行纠正并重新看录像中的相应内容;第3步:角色扮演,针对录像所演示的技能,先由1名训练师和1名康复者演示所学的技能;然后让康复者相互配对演示;第4步:资源管理,要实际运用所学的技能,需要做哪些准备:物与人;第5步:解决新出现的问题,在运用所学的技能中,遇到困难怎么解决;第6步: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的技能,由监护人帮助在回归社会后运用所学的技能;第7步:家庭作业,独立完成训练师所布置的作业,巩固所学的技能。
1.3评定工具
自制一般情况调查表、17项汉密顿抑郁量表(17 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17)[4]、药物依从性调查表、自杀风险评估表[5]。
一般情况调查表包括性别、年龄、婚姻、服药种类、起病年龄及病程等。
药物依从性调查表包括:(1)您有过忘记服药的情况吗?(2)服药的时候,您有时会漫不经心、粗心大意吗?(3)当感觉良好时,您有时会自行停药吗?(4)有时如果在服药情况下您感到病情恶化,您会自行停药吗?(5)我只是在我认为生病时才会服药。(6)服药情况下,我的想法和身体不自然。(7)服药情况下我的思路更加的清晰了。(8)坚持服药,我能够避免生病。(9)服药后我觉得自己很怪,就像个“怪人”。(10)药物让我感到疲倦和迟钝。采用“是”和“否”进行选择,除7/8外,选“否”计1分,7/8选“是”计1分,计算总分作为服药依从性评分,分值越高代表依从性越好。
1.4评定方法
由2名精神科主治医师进行各量表的评定,第0、3、6个月对两组患者采用个体评定的方法进行各量表的测评。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用独立样本t检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或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间社会人口学与临床特征
两组在性别、年龄、教育年限、婚姻、服药种类、起病年龄及病程等方面无差异,见表1。
2.2两组间服药依从性比较
两组间服药依从性比较,经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在时间因素以及时间因素和分组的交互作用有统计学意义,F分别为39.601和29.701,P均<0.001。说明随着时间的进展,干预组服药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交互作用的出现,说明两组得分在随时间变化的趋势上是不同的,干预组随时间提升的服药依从性更明显,不能归结于时间这个简单因素(对照组的上升是时间因素)。见表2。
2.3两组间HAMD17评分比较
对两组患者的HAMD17评分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时间因素以及时间因素和分组的交互作用有统计学意义,F分别为15.490和9.473,P均<0.001,说明HAMD评分有随着时间变化的趋势,症状逐渐减轻,并且时间因素的作用随着分组的不同而不同。交互作用的出现,说明两组间HAMD17减分在随时间变化的趋势上是不同的,干预组随时间减分情况更明显。见表3。
2.4自杀风险评估
对两组自杀风险进行评估,组内结果显示时间因素有统计学意义,F=4.215,P=0.033。时间与分组的交互作用没有统计学意义,F=1.159,P=0.299。组间差异F=0.653,P=0.422,分组因素未起作用,说明干预措施对两组间的自杀风险降低没有差异。见表4。
3讨论
药物治疗是目前抑郁症控制症状、预防复发的主要手段[6-8]。首次抑郁发作的患者其复发率至少为50%,2次抑郁发作的患者其复发率则高达80%-90%[9]。研究显示,在临床抗抑郁药治疗研究中,未依从医师治疗方案的患者达40%-70%,而且随着治疗时间越长,患者依从性比例呈递减趋势,抑郁症脱落率高达50%-70%[10]。不依从行为包括患者自行减少药物剂量或提前中断治疗等[11]。
服药依从性是一种行为方式[12],受到患者主观意识的影响,包括患者对疾病的了解程度,对药物治疗和副作用的认识程度,都会决定患者能否坚持服药。抑郁症属于一种慢性疾病,随着症状的缓解,患者服药的动力下降,也会造成患者服药依从性的逐渐下降。本研究中,通过对患者进行专业知识的讲解和角色扮演、提问、布置家庭作业等方式,一方面提高患者对药物知识的了解,还训练患者对药物的管理技能,监控自己的服药及副作用发生的情况。通过半年的观察,干预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较对照组明显提高,两组间有极显著差异。在对患者症状缓解和自杀风险评估的观察中,干预组均显示随着时间的延长,这两项观测内容均有显著改善,但相对于对照组没有明显差异,考虑与观察时间较短有关,同时也提示患者坚持服药的重要性。另一方面,本区为农村地区,患者文化程度偏低,对讲解的内容理解相对较慢,还需考虑到患者的接受能力,对讲解方式和内容进行适当调整。
本研究主要从提高患者服药的主观能动性方面入手,但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因素众多[13],且对其影响不单一,所以在改善患者的依从性方面,还需多方面考虑,同时也要考虑个体化的原因,以期改善抑郁症患者依从性差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李凌江,马辛.中国抑郁障碍防治指南[M].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2015:10.
[2]项玉涛,李文咏,翁永振,等.重返社会技能训练队精神分裂症康复的作用[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2,16(10):707-710.
[3]马莉.抑郁症患者服药依从性影响因素分析及健康指导[J].中国民康医学,2011,12(23):2988-2989.
[4]汪向东,王希林,马弘,等.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M].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220-223.
[5]CutcliffeJR,BarkerP.The Nurses'Global Assessment of Suicide Risk(N-GASR):developing a tool for clinical practice[J].Journal of psychiatric and mental health nursing,2004(11):393-400.
[6]Li Shengping,Mao Qingjuan,Zhang Fu,et al.Supportive treatment of depression with interventions to compliance Issues[J].China journal of health psychology,2011,19(8):916-917.
[7]Zhangli,Xu Yufang,Zhang Lixia,et al.Outstanding and implicit stereotypes of depression patients with good compliance and poor compliance[J].China Journal of Health Psychology,2015,23(6):827-830.
[8]Sun Yanhua,Zuoxiao,Ma Xinying,et al.The effect of comprehensive training on social function of patients with depression[J].China journal of health psychology,2014,22(7):988-990.
[9]任清涛,路英智,田明萍.以躯体不适为主要症状的抑郁症误诊分析[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1,27(6):453-454.
[10]Oller-Canet S,Fernandez-San-Martin M I,Garcia-Lecina R,et al.Do depressed patients comply with treatments prescribed:a crosssectional study of adherence to the antidepressant treatment[J].Actas esp psiqui-atr,2011,39(5):288-293.
[11]Serna M C,Cruz I,R eal J,et al.Duration and adherence of antidepressant treatment(2003 to 2007)based on prescription database[J].Eur psychia-try,2010,25(4):206-213.
[12]张佩,夏勉.抑郁症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及影响因素[J].心理科学进展,2015(6):1009-1020.
[13]李媛媛,曾勇.抑郁症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及改善方法[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14,24(2):141-142.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40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