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对精神分裂症护理对患者康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进行分析。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我院精神分裂症患者160例,通过随机法分为80例常规组与80例实验组,其中常规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患者接受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临床护理有效性。结果经过对比后,相较于常规组,实验组生活质量评分更高,两组差异大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相较于常规组,实验组病情恢复情况更好,两组差异大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精神分裂症护理过程中,通过综合护理干预能够取得更为显著的临床护理效果,不仅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水平,还有助于患者病情恢复情况的好转,对保障患者日常生活质量具有积极作用,该护理方法可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康复;生活质量
本文引用格式:冯举.精神分裂症护理对患者康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91)319,322.
0引言
精神分裂症属于医院精神科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疾病类型,该疾病通常情况下可呈现病程迁延、反复发作、突然加重等特点;同时其临床症状表现具有差异性,可涉及到人体感知、思维、情感及行为等多个方面的障碍性与不协调性,通常情况下可表现为妄想、情绪激动、幻觉、认知障碍等相关症状[1]。由于精神分裂症对患者日常生活质量有很大程度上的不良影响,因此尽早接受治疗可有效保障患者生活质量,同时有效的护理方法也可在很大程度上为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提供帮助,并且还可对患者病情康复效果的提高具有积极作用。本研究对我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不同护理方法进行分析,旨在探讨不同护理方法的有效性,具体内容如下。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收集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我院精神分裂症患者160例,通过随机法分为80例常规组与80例实验组。其中常规组男性45例,女性35例,年龄为22~45岁,平均(31.58±4.27)岁;优质组男性51例,女性29例,年龄为23~46岁,平均(32.71±5.07)岁。纳入标准:①经检查符合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②自愿参与且签署知情同意书;③经过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经过对比后,两组一般资料差异小且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常规组:本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
实验组:本组患者接受综合护理干预,其具体护理措施包括以下内容:①由专业医师对患者各项症状进行全面检查,并对其精神状态进行有效评估,结合两方面结果为患者制定针对性护理方案,并定期对患者身体状况及精神状态进行评估,同时每次评估后对患者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并进行归档处理。②护理人员需对患者详细讲解精神分裂症的相关疾病知识,包括其发病原理、发病影响因素等内容,同时还需告知患者整体治疗方案及护理措施,进一步提高患者对于疾病的认识程度,有助于患者治疗信心的提升。③对患者的用药情况进行合理指导及监督,并详细告知患者药物治疗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同时对患者进行适当安慰及鼓励。④为患者制定有效的锻炼计划,锻炼计划制定需确保合理性;对于患者生活习惯及饮食方面进行有效指导,帮助患者纠正不良生活习惯,确保患者整体恢复情况。⑤帮助患者正确认识自身病情,通过对比的方法使患者能够认识到正常行为举止,使患者有意识地纠正自我错误行为举止,促进患者自我调整。
1.3观察指标
(1)采用生活质量评分表对患者生活质量恢复情况进行评价,评价内容包括生理方面、社会方面、心理方面、环境方面,评分越高则表示生活质量水平恢复情况越好。(2)采用阴性症状与阳性症状量表(PANSS)对患者精神症状严重程度进行评价,总共为30项,评分越高则表示症状越严重。
1.4统计学分析
运用软件SPSS 23.0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以t和(±s)来检验及表示计量资料,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实验组与常规组生活质量评分对比情况
经过对比后,相较于常规组,实验组生活质量评分更高,两组差异大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
2.2实验组与常规组病情康复对比情况
通过相应护理后,实验组PANSS评分为(45.11±9.35)分,而常规组PANSS评分为(55.37±10.29)分。经过对比后,相较于常规组,实验组病情恢复情况更好(t=6.610,P=0.001),两组差异大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近些年来我国精神方面疾病发生率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其中精神分裂症较为常见[2]。由于目前尚未明确精神分裂症具体发病原因,因此对于家族遗传史因素、环境因素、相关疾病因素、个人心理因素等相关致病影响因素需保持重视度[3]。精神分裂症常见于青壮年群体,并且目前该疾病的临床治疗方法以药物治疗为主,同时有效的护理方法能够提高药物治疗效果,对患者康复及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保障作用。
通过研究发现,经过对比后,相较于常规组,实验组生活质量评分更高,两组差异大且有统计学意义;同时相较于常规组,实验组病情恢复情况更好,两组差异大且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在精神分裂症护理过程中,通过综合护理干预能够取得更为显著的临床护理效果,不仅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还有助于患者病情恢复情况的好转,对保障患者日常生活质量具有积极作用,该护理方法可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于品.精神分裂症护理门诊对患者康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8,12(4):191-192.
[2]姜岩.精神分裂症护理门诊对患者康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17,21(21):2831-2833.
[3]江华,李艳丽,王玉兰.院外延续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和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J].中外医疗,2017,36(5):155-157.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39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