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讨老老年心衰合并抑郁患者循环不同抑郁相关miRNA水平波动分析。方法纳入了40例心力衰竭老老年患者,根据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评估分为抑郁组(n=14)和非抑郁组(n=26)。通过RT-qPCR检测,以GAPDH作为内参,建立标准曲线,计算血清miR-16和miR-195的绝对含量。结果抑郁组老老年患者miR-16(345.53±85.32 fmol/L vs.125.29±24.32 fmol/L,t=18.74,P<0.001)和miR-195(89.53±21.53 fmol/L vs.33.69±9.55 fmol/L,t=21.96,P<0.001)水平明显高于非抑郁组老老年患者。结论抑郁相关miR-16和miR-195在老老年心衰患者循环中明显升高。
关键词:老老年;心衰;抑郁;微小RNA
本文引用格式:李华柱,王莉华.老老年心衰合并抑郁患者循环不同抑郁相关miRNA水平波动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100):123-124.
0引言
我国逐步进入老年化社会,老年人群比例逐步升高。在老年人群中,老老年指年龄超过80岁,该类人群生理机能逐步衰弱,往往合并各种慢性疾病,且处于疾病的靶器官损伤期。根据2018中国心力衰竭指南的数据[1],我国心衰患者人群基数已超过1000万,而老年和老老年患者的比例逐步升高。老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由于常年处于疾病的折磨,身心憔悴,往往已出现抑郁等不良情绪。据统计,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出现抑郁的比例超过40%,而老老年人群方面尚缺乏临床数据。微小RNA(miRNA)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研究发现其参与到人体多种生理和病理过程,其中miR-16和miR-195是两个已知的抑郁相关miRNA。本研究针对老老年患者,分析循环miR-16和miR-195的波动情况。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研究纳入了40例心力衰竭老老年患者,年龄大于80岁,根据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评估分为抑郁组(n=14)和非抑郁组(n=26)。本研究排除了基础存在精神疾病,或者服用精神类药物,心功能IV级以及不愿意配合的病人。所有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
1.2miRNA检测。空腹抽取肘静脉血15 mL,离心提取上清冻存待检。通过RT-qPCR检测,以GAPDH作为内参,建立标准曲线,计算血清miR-16和miR-195的绝对含量。
1.3统计学处理。数据采用SPSS 22.0软件综合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一般资料结果。如表1所示,两组患者平均年龄、性别分布、心衰病史以及心衰原因分布方面无明显统计学差异
(P>0.05)。
2.2两组患者心功能水平比较。如表2所示,可见两组患者心功能分级、LVEF和BNP水平方面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
(P>0.05)。
2.3两组患者血清miR-16和miR-195水平比较。如表3所示,可见抑郁组老老年患者miR-16和miR-195水平明显高于非抑郁组老老年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3讨论
老老年人群是一个特殊的人群,对于该类人群的生理代谢特点了解甚少,基于以往的研究认为该类人群基础代谢率低,各个系统器官的生理机能处于缓慢衰竭状态,储备能力已逐步耗竭。该类人群往往合并各种慢性疾病,且由于患病年限长,往往已出现一系列靶器官的并发症。在精神上,该类人群大多患病多年,身心憔悴,负面情绪重,容易进一步进展为抑郁状态。心血管疾病是老年患者的常见疾病,所有心血管疾病都可能进展为心力衰竭,因此对于老老年人群来说,心力衰竭患者比例尤其高。
本研究针对40例老老年心力衰竭患者进行分析,通过SAS评分发现有14例患者存在抑郁状态,发生率为35%,与国内其他文献报道相符[2]。而目前尚无对于老老年心衰患者抑郁情况的调查分析,本研究结果是对这一方面的补充,但由于样本量限制,我国老老年心衰患者抑郁发生比例情况需要进一步的大规模临床样本试验去说明。本研究还从miRNA角度出发,选择了两个已知的抑郁相关miRNA(miR-16和miR-195)进行分析,结果发现这两个miRNA在老老年心衰患者循环中明显升高。冯倩等发现抑郁患者体内miR-16和miR-195水平明显升高,而无论是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还是双通道抑制剂的抗抑郁治疗均可以使这两种miRNA水平下降[3]。该研究中大多为单纯抑郁患者,并未合并慢性基础疾病,因此未针对心衰患者,同时纳入人群平均年龄远低于本研究人群。张冬阳等则通过动物实验发现,抑郁模型大鼠脑脊液miR-16水平较非抑郁大鼠明显升高,与大脑中缝核5-羟色胺转运体的表达呈正相关[4]。屈红林等建立了慢性不可预知应激刺激小鼠模型,发现该模型中小鼠海马部位miR-195显著升高,与海马细胞的凋亡程度相关,同时Bax和Caspase-3的凋亡蛋白表达升高,这些提示miR-195是小鼠抑郁病理状态下的关键调节因子[5]。上述的临床和实验研究均表明,miR-16和miR-195是抑郁相关miRNA,而本研究结果进一步阐明了老老年心衰患者循环中上述两个miRNA表达增加与抑郁发生有关,这两个miRNA可能是将来治疗或预防抑郁的靶点。
综上所述,本研究通过分析40例心力衰竭老老年患者临床数据,发现抑郁相关miR-16和miR-195在老老年心衰患者循环中明显升高。
参考文献
[1]杨杰孚,王华,柴坷.2018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亮点[J].中国心血管病研究,2018,16(12):1057-1060.
[2]陈黎明,刘晶,张婧,等.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认知情绪调节、生活质量与焦虑抑郁的研究[J].中国循环杂志,2017,32(10):112-114.
[3]冯倩,汤臻,周华,等.抑郁症患者血浆microRNA-16与microRNA-195表达水平的研究[J].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16,25(6):525-529.
[4]张冬阳,罗伏钢,王晟东,等.抑郁模型大鼠脑脊液miR-16与中缝核miR-16、5-羟色胺转运体表达的关联性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18,56(34):35-39.
[5]屈红林,谢军,陈嘉勤,等.有氧运动激活BDNF/miR-195/Bcl-2信号通路抑制CUMS抑郁小鼠海马神经细胞凋亡[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8,33(02):61-68+89.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39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