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急救护理程序在脑出血患者急救中的应用分析论文

发布时间:2020-09-11 16:41:25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讨急救护理程序在脑出血患者急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于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脑出血患者24例,根据随机选择法分为观察组和治疗组,各12例。其中观察组采用急诊常规护理,治疗组实施急救护理程序。研究结束后,对两组患者急救所用时间以及肢体(FMA)和日常生活功能(Barthel)进行对比。结果治疗组的急救所用时间显著低于观察组,两组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肢体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显著优于观察组,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出血患者采用急救护理程序可有效的缩短患者急救所用时间,为患者争取最佳的治疗时机,提高预后效果,值得推广。

关键词:急救护理程序;脑出血;急救;应用价值

本文引用格式:赵媛芳.急救护理程序在脑出血患者急救中的应用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89):335,337.

0引言

脑出血通常是指非外伤性的脑出血,具有起病突然,病情严重,预后差等特点,治疗结束后容易引发其他并发症,发病时若未及时对患者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可导致患者出现不可逆的神经功能损伤,病情严重可导致患者死亡[1]。因此,对该患者采取有效的急救护理程序意义重大[2]。本次研究以2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对该类患者使用急救护理程序的效果,详细情况如下。

\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选择我院于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脑出血患者24例,根据随机选择法分为观察组和治疗组,各12例。其中观察组男性7例,女性5例,平均年龄为(61.5±6.3)岁,采用急诊常规护理,治疗组男性6例,女性6例,平均年龄为(62.3±6.8)岁,实施急救护理程序。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等基础资料上无显著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观察组采取常规的急救措施,即按照规定对出诊,转运,入院,给予患者常规的检查与护理措施。治疗组则采用急救护理程序,详细措施如下:(1)出诊。医疗人员接到家属的急救电话后,需在2~3 min备好所需设备和医疗用品,迅速出诊。在出诊途中,可通过电话联系患者家属,询问患者的病情,通过家属的详细描述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初步的诊断,并指导家属进行简单的救治措施,询问家属患者是否具有意识障碍,若有应叮嘱家属使患者头部偏向一侧,也可让患者保持平卧的状态,若患者已经出现休克反应,可指导现场具有急救资格的人对患者实施心肺复苏,告知家属无需过多的担心,以免给患者造成不必要的压力,可让家属与意识清醒的患者进行沟通,让患者感受到家人的关心。(2)现场急救。医疗人员到达现场之后,迅速展开急救措施,尽最大努力降低患者的致残率和致死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若患者意识清醒,可询问患者是否具有头痛,乏力等不适症状。若患者已经昏迷,医疗人员要患者的瞳孔以及其他神经系统进行全面的检查,评估患者的病情。(3)输液护理。迅速为患者建立静脉通道,让药物有效的进入患者体内,可使用静脉留置针,避免患者因体位更换导致血管刺破,另外及时为患者输入脱水药物,尽量选择相对较大的静脉通道注射。(4)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后,对于心脏骤停的患者需及时采取心肺复苏,医疗人员协助患者调整较为舒适的体位,对于意识清醒的患者可使其保持平卧位,对于具有呕吐症状的患者可去除枕头保持平卧状态。(5)转运。实施急救措施后,应尽快帮助患者安排转运,因携带的药品相对有限,此类患者的病情变化迅速,转运对于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搬运时,不可生拉硬拽,防止患者血压升高,同时要与对应的科室取得联系,告知患者的病情状况,做好工作交接。(6)心理护理。大部分患者在发病之后都具有焦虑等不良情绪,护理人员应及时告知其发病的原因,治疗措施以及注意事项,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1.3观察指标

研究结束后,对两组患者急救所用时间以及肢体和日常生活功能进行对比。急救所用时间包括急救介入时间和待手术时间。肢体和日常生活功能评分采用百分制,分数越高表明患者肢体功能和日常生活功能越强。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9.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急救所用时间对比


治疗组的急救所用时间显著低于观察组,两组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

 

2.2两组FMA以及Barthel对比

治疗组的FMA和Barthel显著优于观察组,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
 
3讨论

脑出血患者多为中老年人,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多数是因情绪激动后或在剧烈活动中突发此病,具有起病急,病情发展迅速等特点[3]。相关研究表明,大部分的患者在发病后的几分钟至几个小时病情具有显著的变化,在30 min至1.5 h,神经受损的可能性最大[4]。因此,为该类患者争取有效的治疗时间对其治疗效果以及预后具有重要作用[5]。

急救护理程序主要是在接到患者家属来电之后迅速出诊,通过告知家属简单的急救措施对患者的病情进行稳定,及时清理患者气道障碍物,保持呼吸畅通的状态,在到达急救地点时,针对患者的病情采取一系列的救治措施,降低患者的致残率,为患者争取最佳的治疗时机[6-8]。

在本次研究中,治疗组的急救所用时间显著低于观察组,两组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肢体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显著优于观察组,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得知,对脑出血患者采取急救护理程序可有效的缩短患者急救所用时间,使患者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有效的治疗,对于患者的预后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综上所述,急救护理程序对于脑出血患者的应用价值较高,可有效的降低患者致残率和死亡率,减少急救介入时间,值得在临床上广泛使用。

参考文献

[1]李荣彦,李建芳.协同式院前急救护理模式在急性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7,36(8):1082-1084.
[2]陈海燕,姜丽萍.院前-院内一体化急救护理程序在急性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8,24(14):1696-1698.
[3]Tang Min.Application value analysis of nursing risk process management in emergency cerebral hemorrhage patients[J].China Health Industry,2017,14(7):112-113.
[4]郭兰芳.急诊护理程序对提高脑出血昏迷患者急救效率和改善急救结局的作用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8,9(8):153-155.
[5]Zhou Xu.Application and effect analysis of nursing risk process management in emergency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hemorrhage[J].China's continuing medical education,2017,9(34):122-124.
[6]李波.急性脑出血患者的急诊急救及程序化护理[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7,12(1):125-127.
[7]张晓.急性脑出血患者的院前急救护理干预分析[J].中国医药导刊,2017,19(3):309-310.
[8]王俊玫.急救护理干预对患者脑出血后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的改善效果[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17,15(2):116-117.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3855.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