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黑斑息肉病1例的护理论文

发布时间:2020-09-11 13:56:43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探讨研究黑斑息肉病病人的护理,根据科室收治的此类病人,对其病人的护理进行探讨。使病人提升对疾病的认识,配合医生,对疾病树立信心。

关键词:黑斑;息肉;护理

本文引用格式:胡玉洁,丁玲玲.黑斑息肉病1例的护理[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89):280.

0引言

黑斑息肉病又称P-J综合征,由皮肤黏膜黑斑合并消化道息肉,是一种少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口唇、口腔黏膜散在点片状黑斑,手指及脚趾散在黑斑,胃息肉、结肠息肉及小肠多发息肉[1]。2019年2月我科收治的1例黑斑息肉病病人,经手术治疗和精心护理,病人康复出院,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患者,男性,32岁,发现口唇黑斑30年,消化道息肉10年。患者出生后2年即发现口唇黏膜、口腔黏膜散在点片状黑斑,随后不久,发现手指及脚趾散在黑斑。行胃肠镜检查发现多发息肉并取活检,病理报告:符合P-J综合征。

1.2方法

行胃肠镜检查切除肠道息肉,并结合术前护理与术后护理。

2护理方法

2.1术前护理


(1)心理护理:由于长时间饱受疾病的折磨,患者的生理和心理受到极大的影响。再加上本病属于一种少见的遗传性疾病,人们对疾病知识的缺乏了解,对手术的畏惧,护理人员要耐心、细致地讲解此病的相关知识和内镜下电切除术治疗黑斑息肉病的目的、方法、操作步骤、治疗的意义,在此基础上根据患者基本情况给予个性化、有针对性的指导,以减轻患者和家属对手术的焦虑情绪,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2]。

(2)胃肠道准备:按常规做好胃肠道的清洁准备,嘱患者治疗前3天改为清淡饮食,忌蔬菜、水果等粗纤维丰富的饮食,行胃镜前1天晚上流质饮食后,禁食,如有消化道梗阻可适当延长禁食时间,重者可行胃肠减压。行肠镜者检查前1晚进流食,当天禁食,开始肠道准备,喝清肠药,直至大便呈清水样。

2.2术后护理

(1)病情观察: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观察有无呕血、血便、腹痛的发生,准确记录出入量。禁食禁水,必要时行胃肠减压,密切观察胃液的颜色、性质、量。同时做好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和舒适。

(2)休息与饮食:术后一般先禁食24 h,其后24 h内给予温凉流质饮食,对于糖尿病病人可适当延长禁食时间,随后根据大便情况改为半流或少渣软食,以后过渡到普食,避免腹腔压力过大。术后鼓励患者床上翻身,病情许可时,协助患者下床活动。

(3)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术后易发生肠穿孔和出血等严重并发症,为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应严密观察患者有无腹肌紧张、压痛、反跳痛和恶心呕吐等腹膜炎的早期症状。

(4)健康教育:本病复发率很高,所以应告知患者积极复查,已达到早诊断、早诊治恶性肿瘤发生的目的。告知患者每2年行胃肠镜检查,还应行乳腺检查、宫颈涂片和盆腔的全面体格检查。

3讨论

黑斑息肉病又称P-J综合征,该综合征具有三大特点,具体如下。

(1)家族遗传:好发于青年,一般15~25岁青春期开始出现临床症状,30岁左右最明显,男女均可携带因子,有30%~50%患者有明显的家族史。

(2)色素沉着:部位、色泽、出现时间、色素斑的特征、与息肉关系。

(3)胃肠道息肉:常呈多发性,以小肠多见,息肉大小不定。

\

 
参考文献

[1]杨斌.黑斑息肉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策略[J].大肠肛门病外科杂志,2006,10(4):271-272.
[2]林小平.14例黑斑息肉病的护理体会[J].吉林医学,2006,27(2):184-185.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3809.html
本文标签: 黑斑 ,息肉 ,护理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