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宫腔镜联合B超或腹腔镜在中晚期妊娠分娩后妊娠物滞留中的影响论文

发布时间:2020-09-11 08:51:12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研究临床采用宫腔镜、B超或腹腔镜联合中晚期妊娠分娩后妊娠物滞留治疗的作用。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40例中晚期妊娠分娩后妊娠物滞留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研究组及常规组,分别为18例、22例,常规组患者仅采用宫腔镜手术,研究组患者采用宫腔镜联合腹腔镜或B超手术,调查、记录两组患者的年龄、孕产次、妊娠物宫内滞留时间等临床资料。结果比较两组各项指标,年龄、术后月经复潮时间、妊娠物宫内滞留时间、产次、术前血红蛋白值、月经量无明显差异,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孕次、病灶肌层植入、病灶平均径线、手术时间、术前血HCG值及术中出血量均明显低于研究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治疗中晚期妊娠分娩后妊娠物滞留中采用宫腔镜手术,具有创口小、安全性高、疗效高等特点。

关键词:宫腔镜;B超;腹腔镜;妊娠物残留

本文引用格式:杜玲玲.宫腔镜联合B超或腹腔镜在中晚期妊娠分娩后妊娠物滞留中的影响[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93):168-169.

0引言

流产、引产均是引发中晚期妊娠妇女部分胎盘、胎膜组织出现滞留,若未及时诊治,极易导致阴道出现不规则出血、不孕、大出血、感染等症状[1-2]。选取40例2017年6月至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晚孕产后宫内妊娠物滞留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采用宫腔镜联合B超或腹腔镜手术对晚孕产后宫内妊娠物滞留的应用效果,现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7年6月至2018年12月本院共计40例中晚期妊娠分娩后妊娠物残留患者,其中18例采用宫腔镜手术治疗分入研究组,采用联合B超或腹腔镜治疗共计22例,分入常规组。共计34例患者出现阴道不规则出血,其中6例入院前流血量明显上升;3例患者月经量显著降低。

\

 
1.2术前准备

术前采用抗生素对所有患者进行预防感染处理。其中20例患者因长期流血、宫口较松等原因未给予米索前列醇药物进行宫颈预处理;在术前4~6h在余下20例术前宫口闭合患者阴道放置600g米索前列醇。

1.3手术方法

宫腔镜手术的膨宫液选用生理盐水,将膨宫压力设为80~120 mmHg,流速为250~300 mL/分钟,电切、电凝功率分别为80 W、60 W。进行宫腔镜手术时,确定宫内残留妊娠组织的位置、大小以及其他宫内占位性病灶情况。膨宫后扩张子宫壁,使子宫壁、部分妊娠组织错位。采用卵圆钳钳吸出大块坏死、疏松组织。粘连子宫壁的大块胎盘组织采用电切进行清除。共有3种宫腔镜下电切术,第1种是宫腔镜手术,先从部分附着妊娠组织相对疏松的位置使用环状电极进行钝性分离,范围逐渐向粘连致密处扩散。采用卵圆钳夹出电切后的残留妊娠组织,直至平子宫内膜。通过电凝对镜下活动性出血灶进行止血,必要时可利用电凝促进组织坏死。组织切除后送至病理检查。第2种为联合宫腔镜及B超手术,先灌注生理盐水充盈膀胱,在超声监测条件下进行宫腔镜手术,在植入处进行电切,直至内膜下2~3mm停止,采用电凝破坏残留在肌壁间的少量胎盘组织。第3种为宫腹腔镜联合手术。在腹腔镜下明确盆腔中子宫及双附件情况,与肠管保持一定距离,避免损伤肠管,在腹腔镜监测下进行宫腔镜手术。采用电凝技术,破坏患者体内残留的组织。

1.4术后随访

通过门诊或电话方式定期对患者进行随访。调查术后阴道流血持续时间、月经复潮时间、感染及并发症等情况;对超声结果以及术后月经异常、宫腔残留未彻底清除患者的治疗情况。

1.5统计学处理

通过SPSS 20.0软件统计分析数据,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使用方差检验计数资料。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两组一般资料


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结果显示两组间的年龄、术后月经复潮时间、妊娠物宫内滞留时间、产次、术前血红蛋白值及月经量差异不明显,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于常规组,研究组的孕次、术前血HCG值、术中出血量、病灶平均径线、手术时间更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附表1,表2。


\

 


2.2患者的治疗情况

所有患者中,采取保留子宫手术的共计39例,1例患者因术中出血量较高转用腹腔镜下子宫次全切除术进行治疗。实施宫腔镜联合B超手术治疗的患者中有1例术后1h内出血约500 mL,给予缩宫、止血措施后无显著疗效,改用急行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后成功止血。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子宫穿孔、肠管及膀胱损伤情况。

2.3术后随访

患者术后阴道流血现象在5~10天后消失,阴道流血量较既往月经量出现明显降低,患者均未出现感染及并发症。患者术后未出现痛经加重情况。10例患者术后未采取避孕措施,术中、术后仅个例出现轻微阴道流血现象;1例患者术后10个月出现妊娠表现,现已足月顺产,产后复查未出现异常。

3讨论

宫腔内妊娠物残存属于流产、引产与产后极易发生的并发疾病,在临床症状通常显示为产后不规范或者不间断性阴道流血、感染以及不孕等症状[3]。现阶段,在对其治疗时普遍采用宫腔镜手术方式,而术中一般采取经腹超声技术对术中各项指标进行监测,通过该技术能够精确测定出宫腔内膜线位置,对残存妊娠组织位置进行精准锁定,并且实时显示宫腔镜电切环所需各项指标,进而增加手术精准效果以及安全系数,降低手术时长。

研究选取的患者全部为中晚期妊娠流产、引产或者产后,其阴道异常流血、月经异常降低或者超声检测显示为宫腔占位病变,经B超检测全部显示宫内出现非正常回声,部分患者术前接受盲刮清宫、宫腔镜定位诊刮后,依然存在残存妊娠组织。所有患者全部在接受切除病变部位合并病例检测后,诊断为宫内妊娠组织残留。研究发现,常规组与研究组患者在年龄、产次、妊娠物宫腔中残留时长、术前血红蛋白水平、术后月经复潮周期以及月经量对比,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常规组患者怀孕次数、病变部位平均径线、术前血HCG水平、病变位置肌层植入、手术时长与术中出现情况全部明显低于研究组(P<0.05)。研究组患者怀孕次数相对较高,造成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人工流产,存在损伤子宫内膜功能层以及影响妊娠后滋养细胞往子宫肌肉层深处发育的可能性,吸收血运以营养物质,因此,提升产后胎盘粘连或者置入残留发生率。宫腔内残存病变位置、胎盘置入肌层面积、HCG指标与手术困难程度、出血危险系数、手术所需时长呈正相关,表明在B超或者腹腔镜监测中进行宫腔镜手术,能够增加手术安全程度与精确性。汇总治疗经验发现,宫腔镜治疗无法达到清除妊娠物残存的因素较多,包含子宫体积异常、难以膨宫、组织残存较多、术中及术后过度出血、子宫穿孔等。

根据本次研究以及以往资料证实,医生在治疗时需把握住手术时机,当患者病变位置过大时,极易诱发大出血症状,因此,需优先使用传统药物治疗,促进组织排出、阻抑血运后,在为其进行宫腔镜术;术中需要密切关注患者各项指标变化情况,缩短手术时长;术后为患者使用缩宫素进行血液控制,防止感染等情况的出现,技术采用人工周期治疗方式,Tiga内膜修复,同时对患者的月经周期情况等进行随访。

总而言之,宫腔镜治疗宫内妊娠物残存过程直观,无需产生较大创口。针对接受较多人工流产术、残存病变位置较大、术前血HCG指标较高以及胎盘植入的患者,使用宫腔镜合并B超或者腹腔镜治疗方式的安全程度较高,治疗效果较为明显,建议在临床中广泛使用。但是医生需要精确掌握手术时机,提升操作技巧,并且提高术中及术后管理,促进患者预后效果。

参考文献

[1]Smorgick N,Levinsohn-Tavor O,Ben-Ami I,et al.Hysteroscopic removal of retained products of conception following first trimester medical abortion[J].Gynecol Minim Invasive Ther,2017,5(6):183-185.
[2]朱婷婷,汪清,乐晓妮,等.宫腔镜在妊娠滋养细胞肿瘤鉴别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8,18(11):978-981.
[3]孙海玲,陈凤兰,邓艳.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宫腔镜在宫内妊娠组织残留诊断和治疗中的临床价值[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8,17(21):2334-2336.
[4]王莲,赵俪梅.腹腔镜双侧子宫动脉阻断联合宫腔镜妊娠病灶清除术治疗剖宫产瘢痕妊娠的临床效果[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8,11(21):134-135.
[5]罗玉辉,任黔川,魏宇.宫腔镜下清宫术联合甲氨蝶呤灌注及栓塞治疗胎盘植入的疗效观察[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7,28(4):469-471.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3752.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