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临床分析论文

发布时间:2020-09-10 14:01:04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研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接受传统开颅手术与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以2016年6月至2019年1月在本医院行手术治疗的5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并将其按照随机数表法分组,将25例接受传统开颅手术处理者纳入A组,将25例接受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治疗者纳入B组,对A、B组的手术处理成效进行比较与评估。结果B组在手术疗效上较A组有明显提升,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与A组相比,B组各项手术及术后指标(操作时间、住院天数等)均明显占优,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B组研究期间发生的并发症总概率较A组显著降低,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神经内镜微创手术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更可行,且手术安全性较传统开颅手术更有保障,值得推荐。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传统开颅手术;神经内镜微创手术;临床价值

本文引用格式:张明.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临床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89):51-52.

0引言

高血压脑出血是脑内动静脉出现自发性破裂后导致的一种脑实质出血,同时该病也是中老年人的多发脑血管疾病之一,具有发病快、病情危重以及病死率高的特点,严重威胁患者的身体健康,甚至生命安全[1-2]。目前神经外科临床针对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方法较多,如传统开颅手术、神经内镜微创手术等。为寻求一种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更可靠、有效的手术方法,本文就50例患者做了相关的研究与分析,具体如下。

\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此次所选5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均于2016年6月至2019年1月在本医院接受系统诊疗。纳入患者临床资料均完整,具有手术指征,且患者及家属已在研究同意文件上签字;排除伴其他脑血管疾病(脑梗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等)、肝肾功能异常、凝血功能障碍等问题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配患者入A、B组,A组(n=25)男/女14/11例,年龄37~74岁,平均(58.3±6.2)岁,病灶位置:①18例为基底节区出血;②4例为小脑出血;③3例为脑叶出血。B组(n=25)男/女13/12例,年龄39~73岁,平均(58.5±5.9)岁,病灶位置:①17例为基底节区出血;②6例为小脑出血;③2例为脑叶出血。将A、B组的基线资料输入统计学软件(SPSS 20.0)处理,P>0.05,有可研究性。

1.2方法

A组在全身麻醉下接受传统开颅手术,手术体位根据血肿位置进行适当调整,术中使用电凝止血,并将引流管置于血肿部位,术后按常规外科标准处理。B组手术体位根据血肿位置进行适当调整接受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治疗,术前完善各项辅助检查,做好准备工作。以颅脑CT诊断报告作为参照,确定血肿体表投影范围以及血肿中心与皮层相距的距离,于功能区以外部位做小切口,长度约3~4 cm,使颅骨充分显露。采用电钻对颅骨进行钻孔,并用铣刀铣开,给予小骨瓣(直径:2 cm左右)开颅。将硬膜仔细切开,利用脑针对血肿腔进行穿刺,并在成功后描画血肿范围。经脑针穿刺通道送入一次性微创脑手术套管,抵达血肿腔后,将其内芯拔除,完成微创工作通道的建立。镜下使用显微吸引器将血肿较彻底的吸除,必要时配合取瘤钳操作。完成后电凝止血,创面处覆盖止血棉纱;确定无出血后退管,给予切口缝合等处理。

1.3评估项目

观察并记录两组的手术及术后相关指标,具体包括:①操作时间;②术中出血量;③住院天数;④术后3 d格拉斯哥昏迷评分[3]。同时统计发生肺部感染、再出血等并发症的总概率。手术疗效[4]:①将术后恢复良好,且不影响正常生活与工作者,视为治愈;②将术后出现轻度残疾、神经功能障碍,且日常生活基本可自理者,视为有效;③将术后出现重度残疾与较明显的意识障碍,且生活无法自理者,视为无效;④将术后成为植物状态或死亡者,视为恶化。

1.4数据分析方法

将此次研究的计数、计量数据输入S P S S 2 0.0软件程序中处理,具体通过卡方与t完成检验,分别表示为率(%)(±s),P<0.05说明数据比较有显著差异。

2结果

2.1A、B组的手术疗效评估结果


B组在手术疗效上较A组有明显提升,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见表1。


\
 

2.2A、B组手术及术后指标的记录结果

与A组相比,B组各项手术及术后指标(操作时间、住院天数等)均明显占优,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见表2。

\


2.3A、B组并发症的统计结果

研究期间,B组患者发生的并发症总概率较A组显著降低,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见表3。

\


3讨论

高血压脑出血对中老年患者的生命健康有明显的危害。据资料统计,目前约40%~60%的患者在罹患高血压脑出血后有病死的风险[4]。因此该病一经确诊,应争取及时消除血肿,避免造成继发性损害,以更好地改善患者预后、降低病残率与病死率。

传统开颅手术对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价值已得到大量研究资料佐证,但其创伤较大、操作时间较长、恢复较缓慢,并且术中清除血肿时较容易损害大脑功能,手术风险相对较高[5]。而神经内镜微创手术符合现代外科学提倡的微创伤理念,随着该微创手术在国内临床的逐步开展与应用,其治疗优势也越来越受到关注。一般认为,神经内镜微创手术主要有以下几点优势:①手术于内镜直视下操作,有较好的术野与照明,相对更利于对血肿腔各个侧面的清晰观察,并且无需牵拉即可对死角处血肿进行清除;②术中无需牵拉脑组织及邻近血管,在预防术后水肿、再出血方面效果显著[6];③切口较小、出血较少,某种程度上可缩短手术时间,并避免输血引起的相关并发症发生。此外,神经内镜微创手术的光源还可与腹腔镜、膀胱镜等共用,在基层医院的开展也适合[7-8]。此次通过对5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手术资料进行研究分析,我们发现,B组在手术疗效、手术及术后相关指标上较A组均更占优势,并且术后发生肺部感染、颅内感染等并发症的概率更低,充分肯定了神经内镜微创手术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可行性、安全性;但对于血肿>60 mL、伴多脏器功能衰竭、动脉瘤或动脉畸形等患者,则仍应以开颅手术为首选,以保证手术效果。

综上所述,传统开颅手术、神经内镜微创手术在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方面均有肯定价值,但神经内镜微创手术的疗效相对更理想,安全性相对更高,并且兼具操作用时短、出血少、恢复快等特点,可作为今后临床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一种推荐医疗手段。

参考文献

[1]郭伟,左右,董广宇,等.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手术治疗临床分析[J].中国综合临床,2004,20(12):1117-1118.
[2]曲延才.超早期小骨窗微创脑出血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效果分析[J].系统医学,2017,2(3):58-60.
[3]王树强.不同手术时机小骨窗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对比分析[J].医学综述,2015,21(2):329-331.
[4]韩建立,胡分彩.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时间的选择对患者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4(1):85-86.
[5]李海,刘继伟,赵忠泽,等.高血压脑出血103例外科手术治疗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08,5(12):156-157.
[6]张福征,王才永,张磊,等.神经内镜与开颅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比较[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15,33(1):19.
[7]刘刚.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临床疗效分析及评价[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55):102.
[8]赵素平,梁升平,张爱英.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临床疗效分析及评价[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27(21):4134-4135.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3719.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