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妇产科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相关因素及其应对措施论文

发布时间:2020-09-09 15:07:38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讨妇产科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相关因素,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方法选择本院妇产科产妇共计50例,均实施阴道分娩且发生产后出血。本研究对导致产妇产后出血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有效应对措施。结果本研究结果显示,导致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相关因素包括宫缩乏力27例,占比54.0%,胎盘因素18例,占36.0%,软产道损伤5例,占10.0%;出血量方面,有35例产妇产后出血量在500-100mL,有15例产妇产后出血量>1000mL。产妇产后平均出血量为(689.7±158.9)mL。经过对产后出血产妇积极实施对症治疗,及时补液,加强血压、血氧饱和度等监测,防止血压降低等,均得到有效治疗,未发生子宫切除或是死亡等严重情况。结论对产妇科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常见危险因素应当加强分析,积极预防,一旦发生产后出血,应当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处理,从而降低产妇的分娩风险。

关键词:妇产科;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相关因素;应对措施

本文引用格式:安泽云,郭秀环.妇产科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相关因素及其应对措施[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94):138,144.

0引言

产后出血是妇产科产妇分娩常见且严重的情况,也是导致产妇死亡的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如果产妇在胎儿娩出后24 h的阴道出血量>500 mL,即可确定为产后出血。尽管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提升,医疗条件的改善,使得发生产后出血的情况有所减少,但该并发症仍然比较常见[1]。尤其是在医疗条件较差的医院,发生产后出血的概率更高。产后出血会导致产妇发生失血性休克、急性肾功能衰竭等严重后果,并最终发生死亡[2-4]。因此,积极进行导致产妇产后出血的相关因素的分析,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非常必要。本研究以本院妇产科收治的阴道分娩产后出血产妇5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产后出血相关因素,提出了有效应对措施。

\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入选的50例阴道分娩产后出血产妇来自于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本院妇产科,临床资料均齐全。产妇的年龄最大的为40岁,最小的为22岁,平均年龄为(28.8±2.1)岁;其中初产妇共计36例,经产妇共计14例,孕周最短的为35周,最长的为41周,平均孕周(39.3±1.1)周。所有产妇均为单胎妊娠。产后出血时间:产后2 h内出血的产妇共计43例,产后2 h后出血的产妇共计7例。统计产后出血量。

1.2产后出血量统计方法

阴道分娩出血量可以采取容积法、称重法等方法进行测量,两种方法结合使用的结果更为准确。胎儿娩出之后,待羊水全部流出,在产妇臀下垫入弯盘直到接产过程完成。然后在产妇的会阴后方将特制称重消毒的塑料纸巾垫入,进行垫入前以及垫入后的重量变化情况的测量,换算成mL单位(换算标准:1 mL=1.05 g)。使用量杯测量弯盘中的出血量。以上两种出血量数值相加,即得到产妇产后总出血量。

2结果

本研究结果显示,导致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相关因素,包括宫缩乏力27例,占总人数的54.0%;胎盘因素共有18例,占总人数的36.0%;软产道损伤共5例,占总人数的10.0%。出血量方面,有35例产妇产后出血量在500-100mL,有15例产妇产后出血量>1000 mL。产妇产后平均出血量为(689.7±158.9)mL。经过对产后出血产妇积极实施对症治疗,如对子宫收缩乏力性出血积极采取加强宫缩的措施,例如改善全身状况,按摩子宫,给予宫缩剂,宫腔填塞等;对于软产道损伤患者,查明裂伤部位,及时缝合、压迫止血等;对于胎盘因素导致的出血小心去除诱因。除了对症处理之外,还应当在止血的同时,及时输血、输液,增加血容量。另外需要加强产妇血压、血氧饱和度等体征的监测,防止血压降低等,通常平均动脉压维持在60-80 mmHg比较合适。进行紧急容量复苏时迅速建立有效静脉通路,晶体溶液、胶体溶液是最常用于液体复苏治疗的。本研究产妇均得到有效治疗,未发生子宫切除或是死亡等严重情况。本研究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相关因素分析结果详见表1。

\

 


3讨论

产后出血是妇产科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对产妇的健康安全威胁极大。尽管近年来随着医疗条件的改善以及医疗技术水平的进步,使得产妇病死率明显降低,但是产后出血仍然时有发生,威胁着产妇的生命[5]。本研究对阴道分娩产后出血常见影响因素、有效应对措施分析如下。

3.1产后出血相关因素

(1)宫缩乏力:这是导致产妇产后出血的最主要的原因。由于产妇对分娩过程的恐惧,加之缺乏顺利完成阴道分娩的信心,使得产生应激反应,影响宫缩。而在给产妇应用镇静剂、麻醉剂之后,其宫缩情况进一步受到影响,从而增加产后出血风险[6]。而产程过长、过快、巨大儿、严重贫血、重度子痫前期、宫腔感染等等,都是导致宫缩乏力的重要因素。(2)胎盘因素:胎盘因素主要有胎盘滞留、胎盘粘连等等,对于接受过人工流产、剖宫产的产妇,以及曾多次妊娠的产妇等,都会对子宫内膜造成损伤,从而增加胎盘因素导致的产后出血风险。(3)软产道损伤:软产道损伤包括会阴裂伤、阴道裂伤、宫颈裂伤、子宫下段裂伤。如果产妇软产道组织的弹性较差,有外阴、阴道炎症,实施阴道手术助产,产力过强、急产,巨大儿等,都会导致发生软产道损伤,增加产后出血风险。

3.2应对措施

(1)加强对产妇的心理干预:很多产妇在分娩时会有不良情绪产生,如紧张、焦虑、恐惧等等。护理人员应当告诉产妇以及家属,在分娩时保持良好心理状态的重要性,并告知有关的分娩知识、注意事项,让产妇及家属知道不良情绪会对分娩结果产生影响,影响母婴的健康安全[7,8]。另外多和产妇家属沟通,让他们对产妇多关心、陪伴、安慰、鼓励,使她们能够树立信心,更好地配合医护人员实施分娩。(2)产前健康宣教:多向产妇以及家属进行孕前期、孕中期实施孕期保健的宣传教育,使他们能够掌握孕期保健知识,并认识到重要性,这样可以保证顺利度过孕期,减少流产风险。筛查高危妊娠产妇,作为进行产前检查的重点关注对象,对其实施更全面、更优针对性的产前检查、产前保健。(3)实施产妇的产程干预:第一产程时,结合产妇实际情况可以适当给予镇静剂,让其情绪平稳,尽量缩短产程;第二产程时保护好产妇会阴,指导产妇正确使用腹压;第三产程结合情况进行宫缩剂的合理运用,保证胎盘完整剥离,并预防性使用抗生素,防止感染。同时对软产道损伤情况仔细观察,如果存在出血现象,应当加强检查,找到出血点,进行出血原因分析,有效止血、缝合。(4)加强对产妇的产后生命体征观察及监测,认真检查产妇子宫恢复情况,阴道出血量情况,预防感染。对发生产后出血的产妇积极对症治疗,输血输液,从而最大限度降低产妇风险。

参考文献

[1]逯丽娜.探讨妇产科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相关因素及应对措施[J].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2017,4(29):101,103.
[2]梁乾.妇产科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临床治疗效果研究[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47):9184.
[3]葛松梅.分析妇产科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相关因素及应对措施[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7,8(01):34-35.
[4]李萍.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影响因素和预防措施探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36):48-50.
[5]刘淑彩.研究妇产科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相关因素及应对措施[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69):119-120.
[6]李翠艳,王丰丽,曲春霞.妇产科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相关因素分析及应对措施探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A4):191-192.
[7]曹郁秋.关于妇产科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相关因素及应对措施的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9(04):219-220.
[8]龚亮珍.妇产科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相关因素分析及应对措施探讨[J].当代医学,2015,21(05):37-38.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3630.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