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分析临床床应用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促进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在本院应用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治疗并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100例,记录患者发生的不良反应和累及相关系统和用药情况。结果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加替沙星、环丙沙星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7.00%、12.00%、22.00%、15.00%,不良反应表现有主要表现为红肿、瘙痒、皮疹占32.00%,主要累及免疫系统、泌尿系统、血液系统、消化系统,发生原因有个体差异、静脉滴注或注射速度过快、药物使用方法不当、药物使用过量等。结论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发生的原因具有多样性,引起的不良反应范围广、为提高用药合理性和安全性,应制定合理用药措施,早期预防、及时发现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治疗效率。
关键词: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合理用药
本文引用格式:马晶静.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合理用药策略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93):183,187.
0引言
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为广谱抗菌药,有快速杀菌、口服生物利用度高、组织渗透性强、消除半衰期长,与其他抗菌药无交叉耐药性等特点,临床可用于呼吸系统感染、泌尿系统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肠道感染、骨与关节感染等[1]。随着我国加速进入老龄化社会,临床发生细菌感染的几率增加,氟喹诺酮类抗生素被广泛用于临床抗感染治疗。但是随着临床应用抗菌药物范围的扩大,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也在逐渐增加。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抗菌药物发挥疗效,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2]。因此,需进一步分析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在临床应用中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其相关原因,改进用药方案促进合理用药,提高药物治疗疗效和患者生存质量。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纳入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在本院住院应用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治疗的患者100例,其中男50例,女40例;年龄20岁~80岁,平均(50.35±5.46)岁;呼吸道感染20例,消化系统感染10例,肠胃感染30例,妇科感染15例,骨科术后感染15例。
1.2治疗方法
本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患者住院临床资料,记录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种类、发生的不良反应及其原因。
2结果
2.1氟喹诺酮类药物涉及不良反应的用药物情况
左氧氟沙星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为28.00%;其次为加替沙星,占比为22.00%,见表1。
2.2用药不良反应原因及相关累及系统分析
患者不良反应涉及有肠胃系统、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等,其中发生率最高的皮肤系统占比为32.00%,其次为胃肠系统占比为26.00%,见表2。
2.3用药不良反应原因情况
100例患者中,不良反应发生16例(16.00%)的原因分别有注射速度或静脉滴注过快、药物应用方法不当、个体差异;不良反应发生12例(12.00%)原因分别有生理功能异常、药物应用过量;用药前后饮酒发生不良反应的有10例(10.00%);与饮食、情绪、年龄、社会环境因素等相关引起的不良反应发生分为8例(8.00%)、4例(4.00%)、4例(4.00%)、2例(2.00%)。
3讨论
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是指人工合成的含有4-喹诺酮母核的一类抗菌药物,主要作用于细菌DNA螺旋酶和拓扑异构酶IV,干扰DNA合成而引起细菌死亡,为光谱抗菌药物,对革兰阳性菌、阴性菌、不典型病原菌(如支原体、衣原体、军团菌及部分厌氧菌有效)[3]。
研究表明[4],随着临床上滥用该药物,导致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不断提高。临床应用的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主要包括诺氟沙星、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莫西沙星等,随着上述药物使用中不良反应的增多,这一问题逐渐引起了学者的广泛关注。为了减少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使用中不良反应的发生,必须制定合理有效的药物治疗方案。首先,在临床上使用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时,应严格遵循“最小量”的原则[5-6],通过使用最低剂量的药物来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同时确保疗效。研究表明[7],该抗菌药物应用期间70%的不良反应是由于剂量过大和滥用所引起的;因此,为了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必须严格依据适应症选择合理的药物剂量。其次,完善和改进药品管理制度也是必不可少的。笔者认为解决上述问题的措施可能是,医生应在药物治疗过程中对患者负责,严格掌握抗菌药物适应症、合理选择药物敏感试验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选择抗菌药物,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相关化验检查尽量选择能口服的抗生素以减低不良反应的发生。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左氧氟沙星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为28.00%;其次为加替沙星、环丙沙星,分别为22.00%和15.00%。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类型有胃肠、皮肤系统、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等,其中皮肤系统最高占比为32.00%,其次为胃肠系统占比为26.00%。
综上,尽管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是临床上常用的抗生素之一,并具有较强的抗菌作用和易吸收的特点,但随着临床应用的逐步增多,最突出的问题是不良反应的发生,正确合理使用该药物以减少该问题的发生是至关重要的。
参考文献
[1]刘家尊.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临床用药及不良反应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9,14(07):125-126.
[2]尹航,谢程.111例氟喹诺酮类药品不良反应/事件临床分析[J].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2017,14(03):163-165+182.
[3]胡耀中.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合理用药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13):83-84.
[4]程古月,李俊,谷宇锋,等.世界卫生组织、欧盟和中国抗生素耐药性监测现状[J].中国抗生素杂志,2018,43(06):665-674.
[5]蒋永红.氟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分析及临床合理用药[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8,2(20):229-230.
[6]危颖雯.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合理用药情况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9,23(26):3817-3818.
[7]巴合努拉·赛提哈布勒.研究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及临床合理用药[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03):90-91.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36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