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分析心理护理干预在老年孤独症治疗中的应用价值论文

发布时间:2020-09-09 11:48:15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在老年孤独症治疗中的应用价值进行研究分析。方法选取自2017年4月至2019年4月到我院接受诊治的50例孤独症老年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随机分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在治疗过程中给予常规护理措施,研究组在常规护理措施基础上加用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老年孤独症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度为100.00%,对照组患者总满意度为92.00%,研究组患者护理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后的焦虑与抑郁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而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焦虑和抑郁情况均有明显减轻,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孤独症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后不仅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效果,在缓解老年孤独症患者焦虑以及抑郁等不良情绪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缩短患者治疗周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使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良好的改善。

关键词:孤独症;老年患者;心理护理干预;护理效果

本文引用格式:倪菊芳.分析心理护理干预在老年孤独症治疗中的应用价值[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95):328-329.

0引言

随着我国老龄化的不断加重,大部分家庭存在着留守老人的现象,对于失去配偶的老人由于长期独处很容易患上孤独症[1],患者往往无法进入社会,过正常人的生活;临床主要表现为容易出现伤感,并且一举精神不振,也可以出现经常的哭泣,不喜欢外出多见,常常躺在床上一言不发,或者坐在一旁看着墙壁发呆,精神上无比空虚,感觉到非常的孤独等[2];患病相关因素有很多,主要是老年期病理或生理的变化,例如:脑动脉硬化,体内某些激素平衡失调等均可以引发老人的心里变化,致使老人的性格变得孤僻;加之老年人退休后脱离原来的集体,社会地位发生了变化,生活节奏变慢,活动天地狭小,使老年人产生被社会冷落、抛弃的感觉[3],同时子女的忙碌,而自己却无所适从,精神上无比空虚,一般情况男性比女性更为严重;因此,本研究通过对在老年孤独症治疗中应用心理护理干预的价值进行分析,观察其临床护理效果,了具体报道如下。

\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自2017年4月至2019年4月到我院接受诊治的50例孤独症老年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随机分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中男性18例,女性7例,年龄在65-83岁;研究组中男性16例,女性9例,年龄在60-80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相关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

1.2护理方法

1.2.1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护理人员需加强药物知识普及工作,正确指导患者服用药物,在服药期间观察患者的心理以及生理的变化情况,同时要叮嘱患者家属时刻观察患者是否出现相关的不良反应,观察患者情绪的波动情况,同时为患者提供舒适的环境,并观察患者的兴趣爱好,培养患者的兴趣爱好[4],提供患者在治疗期间的依从性,调动起患者的参与活动的兴趣,使患者在精神上得到满足,充实患者的日常生活等。

1.2.2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心理护理干预,具体方法如下:①护士需要每天与老人进行沟通交流,了解患者的饮食习惯以及兴趣爱好等,消除老年患者的紧张焦虑,让老年患者感受家庭的温暖。②结合心理学知识,加强自我保护意识教育:告知老年患者孤独情绪对恢复健康的危害,提高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并向患者宣传解释衰老的程度差异很大,保持愉快的心理状态可增强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延年益寿,消除患者心理上的压力;同时鼓励患者从心理上振作起来,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告知患者不良的情绪会加重病情以及延长病情的痊愈时间。③告知家属以及亲友常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减少老年患者的孤独感,必要时提供安静舒适的环境以及充足的时间,并告知患者身边的亲友不要提及令老人过度兴奋以及不愉快的事情,避免老人的情绪波动。④每月给老年人过月生日活动,当月生日的老年人作为寿星,穿戴生日礼节服装和生日派对装饰,邀请其他老人一起来参与生日庆祝活动。现场还增加各项娱乐活动,有说唱和小品等演出,增加老人幸福感。⑤逢年过节开展喜庆的节日活动,适当邀请老人子女一起来参加,开展有趣和动脑经的相关娱乐活动,增进交流。

1.3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21.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两组患者实施不同护理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度为100.00%,对照组患者胡例总满意度为92.00%,研究组患者护理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

 
2.2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理情绪的变化情况,见表2。


\



3讨论

老年孤独症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思维迟缓、语言活动减少、郁郁寡欢、度日如年等[6-8],常常觉得生活变得枯燥乏味,提不起精神,意志活动减退,容易出现伤感,并且一举精神不振,也可以出现经常的哭泣,不喜欢外出多见,常常躺在床上一言不发,或者坐在一旁看着墙壁发呆,精神上无比空虚,感觉到非常的孤独等;患病相关因素有很多,主要是老年期病理或生理的变化,例如:脑动脉硬化,体内某些激素平衡失调等均可以引发老人的心里变化,致使老人的性格变得孤僻;加之老年人退休后脱离原来的集体,社会地位发生了变化,生活节奏变慢,活动天地狭小,使老年人产生被社会冷落、抛弃的感觉,同时子女的忙碌,而自己却无所适从,精神上无比空虚,一般情况男性比女性更为严重;与青壮年患者存在一些差别,认知功能损害和躯体不适的主诉较为常见;本研究通过对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后患者的孤独症具有明显缓解,并且逐步接触社会,与人交流舒畅[9-11]。

综上所述,对老年孤独症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后不仅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效果,在缓解老年孤独症患者焦虑以及抑郁等不良情绪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缩短患者治疗周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使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良好的改善。

参考文献

[1]陈希.认知性心理护理应用于老年抑郁症护理中的价值评价[J].中国医药指南,2015,01(17):92-93.
[2]王栋.认知性心理护理在老年抑郁症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15,09(12):89-90.
[3]赵婧.老年抑郁症实施认知性心理护理的效果观察[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6,23(17):241-242.
[4]刘凤霞.老年抑郁症实施认知性心理护理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6,17(10):184-185.
[5]陈冬梅,李熔,张馨予,等.心理护理在孤独症患儿康复治疗中的应用评价[J].中国实用医药,2018,12(14):125-126.
[6]马秋红,金科.儿童孤独症患儿脑功能影像学的研究进展[J].医疗装备,201710(02):102-103.
[7]张虹,张永梅,王利红.临床心理护理在儿童孤独症治疗中的作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3(6):37-38.
[8]曾利梅.临床护理和心理护理干预在老年糖尿病患者治疗中的应用[J].医学信息旬刊,2013,26(15):332-333.
[9]袁平,李丽,陈启明.个性化心理护理在老年脑梗塞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28(10):1958-1960.
[10]屠丽岩.心理护理在老年帕金森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34):257-258.
[11]陈妙盈,王石换,周青,等.以结构化为基础的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住院训练的疗效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8,34(2):81.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3601.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