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析在抗菌药物使用过程中采取血清降钙素原、细菌培养两者联合检测对药物合理性的指导价值。方法取本院检验科2017年3月至2018年9月诊疗感染性疾病患者群体为分析对象,在该群体中各抽取全身细菌感染、局部细菌感染、病毒感染,各有50例,分别设为A组、B组、C组,对各组患者均进行血清降钙素原检测、细菌培养检测,对所得数据以回顾性方式进行分析并归纳各种感染性疾病患者用血清降钙素原、细菌培养的指导价值。结果经血清降钙素原检测后,各组阳性率情况具体如下:A组92.0%,B组78.0%,C组4.0%,所得数据与细菌培养所得数据相一致。结论对细菌感染患者进行细菌培养、血清降钙素原检测两者结合方案能够为抗菌药物的使用提供更为有效的指导价值,让经验用药指征、目标用药种类具备针对性,避免发生抗菌药物滥用,需要重视并于临床推广。
关键词:血清降钙素原;细菌培养;抗菌药物;合理使用
本文引用格式:杨桂峥.分析联合检测血清降钙素原与细菌培养在抗菌药物合理应用中的指导意义[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89):171,179.
0引言
细菌性感染疾病是临床收治患者的一大种类,对此类患者需要应用抗菌药物治疗,但在选择抗菌药物时要保持谨慎及针对性,否则对疾病难以发挥预期的治疗效果,如果发生抗生素滥用的情况,则会使得病菌发生耐药性[1]。因此细菌培养后根据所得情况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有重要价值。但单纯应用细菌培养对于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指导价值依然在局部存在不足情况[2]。降钙素原是临床常用于对细菌炎性疾病感染诊断、监测的重要指标,机体被病原微生物侵袭后血清当中的降钙素原会明显上升[3],与细菌培养相结合检测并作为抗菌药物选择的指导依据有重要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取本院检验科2017年3月至2018年9月诊疗感染性疾病患者群体为分析对象,在该群体中各抽取全身细菌感染、局部细菌感染、病毒感染,各有50例,分别设为A组、B组、C组。其中A组患者主要为脓毒血症、败血症;B组患者主要为肺部感染、泌尿系统感染、支气管炎;C组患者为流感、手足口病。
1.2方法
标本采集:嘱咐患者在对标本进行采集的当天需要保持空腹状态,对准备进行穿刺的区域用消毒液进行擦拭,刺入真空采血管针头,抽取量为2 mL的静脉血。顺利采血之后在规定的时间内将标本送到检验科,确保检测工作当天完成。
标本检测:用带促凝剂分离胶的血液采集管。直接离心,上层就是血清,分离胶将血细胞分离开。降钙素上机做,检测所用仪器型号为MAGLUMI 4000。该仪器对降钙素检测原理是发光的原理。
病菌培养步骤如下:先进行分泌物的培养然后在VITEK 2上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最终得出药敏结果。
1.3观察项目
对各组细菌性疾病患者的血清降钙素原指标、血清降钙素原与细菌培养数据进行统计,其中血清降钙素原检测指标提示在0.5 ng/mL以上的判定为阳性[4]。
1.4统计学方法
实验数据(计数资料、计量资料)使用SPSS 20.0做统计与分析,具体经t检验及卡方检验,由(±s)与(%)对检验结果做描述,P<0.05说明实验数据有较高的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血清降钙素原指标
各种细菌性感染疾病血清降钙素原含量之间存在明显差异,详情见表1。
2.2血清降钙素原与细菌培养
经血清降钙素原检测后,各组阳性率所得数据与细菌培养所得数据相一致,详情见表2。
3讨论
感染性疾病的主要临床特征为致病微生物对机体的侵袭,导致出现炎性反应、器官功能障碍的情况,对此类患者的治疗在于及早、准确的确定病原体,选择合适、针对性的抗菌药物进行治疗,加快疾病的康复速度,同时也避免了随意滥用抗生素药物后病菌发生耐药变化,增加了疾病的治疗难度,也对患者生理、心理、经济等多个方面造成严重负担。
血清降钙素原属于降钙素前肽物质,其主要细胞来源为甲状腺C细胞[5],近年来有研究[6]提示在进行甲状腺切除术治疗后并发脓毒血症患者,血清当中降钙素原指标会明显增高,这说明了降钙素原存在指标异常提升变化的情况,同时在健康人群中不同组织当中均存在降钙素原的mRNA表达,但此时患者机体没有受到炎症或者感染刺激,甲状腺外的降钙素原mRNA转录水平偏低,细菌存在的毒素是导致降钙素原出现的重要刺激因素,同时细菌外毒素、部分细胞因子也可能诱发生成降钙素原,在细菌感染后最多6 h患者机体降钙素原指标会发生升高变化,在8 h即可达到高峰且在稳态浓度状态下维持最多24 h。降钙素原的半衰期在20~24 h,指标浓度提升程度和炎症的发展程度存在联系,如果感染情况严重降钙素原指标最高可到达100 ng/mL[7],一般健康人群血清降钙素原指标不超过0.1 ng/mL,可知降钙素原对早期细菌感染在生物学引导方面有敏感性、特异性好的特点。降钙素原作为对感染早期细菌鉴别还有感染严重程度评估指标有重要价值。已知对感染性疾病患者进行单次的血清降钙素原检测,能够帮助医生在一定程度上掌握感染类型、恶化程度,而如果进行血清降钙素原的连续检测,则能够指导选择针对性的抗菌药物,也可判断病情的预后状态。
对感染性疾病在制定治疗方案时,由于病原体的差异,制定治疗方案时应该考虑到各个方面的因素,妥善选择抗菌药物,不同病原体的抗菌药物选择大相径庭。当前临床在选择抗菌药物的时候,细菌培养、药敏试验所得数据都是具有重要指导价值的金标准。但上述两种检测手段想要得到明确结果需要大约2~3 d的时间,甚至更长,此时患者病情处于不断变化的状态,因此寻求一种有效的手段以确认是否为细菌感染,有重要意义,配合降钙素检测,能够更全面地掌握患者感染状态。细菌培养后如患者接受血清降钙素原检测提示为阴性,在原则上尽量不应用抗菌药物。得到病原菌之后采取药敏试验并根据所得结果对药物品种、剂量等进行合理调整,避免以往临床经验用药的情况,转为针对性的目标用药,最大程度防止发生抗生素滥用[8]。本次研究先对接受分泌物细菌培养提示为阴性的患者进行血清降钙素检测,从结果所得研究数据提示联合起来对患者是否有感染的标准性更进一步。说明联合检测相对于一种检测方式检测具备显著优越性。联合两种方式同时检测,漏掉的可能性降低,诊断率也提高了。
综上所述,对细菌感染患者进行细菌培养、血清降钙素原检测两者结合方案能够为抗菌药物的使用提供更为有效的指导价值,让经验用药指征、目标用药种类具备针对性,避免发生抗菌药物滥用,需要重视并于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刘丽娥,陈和勇.血清降钙素原与C反应蛋白联合检测在肺部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27(6):997-999.
[2]叶春晖,汪为民,陈宇,等.血清降钙素原对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治疗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的指导作用[J].老年医学与保健,2017,23(6):532-534.
[3]高建丽.血清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联合检测在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J].临床血液学杂志(输血与检验),2016,30(3):445-447.
[4]Akone SH,Mándi A,Kurtán T,et al.Inducing secondary metabolite production by the endophytic fungus Chaetomium sp.through fungal-bacterial co-culture and epigenetic modification[J].Tetrahedron,2016,72(41):6340-6347.
[5]韩清臣.血清降钙素原动态水平优化老年重症肺炎抗菌药物应用的作用效果分析[J].中国处方药,2016,15(1):51-52.
[6]张珍,白威峰.降钙素原与C反应蛋白联合检测在儿童支气管肺炎及细菌性肺炎中的应用评价[J].淮海医药,2016,34(2):155-156.
[7]Dione N,Khelaifia S,La SB,et al.A quasi-universal medium to break the aerobic/anaerobic bacterial culture dichotomy in clinical microbiology[J].Clinical Microbiology&Infection the Official Publication of the European Society of Clinical Microbiology&Infectious Diseases,2016,22(1):53-58.
[8]赵巧玉,张欢欢,龙欣.血清降钙素原检测在下呼吸道感染鉴别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8,15(3):406-408.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3582.html